本书为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精到解读《红楼梦》之作,向我们揭示了神瑛历世、石头作记的奥秘,解读原著的结构艺术、前八十回留下的结局线索等精妙论断,令人耳目一新。本书语言流畅、引人入胜,是一部引领我们进入朴朔迷离的《红楼梦》的导游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蔡义江解读红楼 |
分类 | |
作者 | 蔡义江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精到解读《红楼梦》之作,向我们揭示了神瑛历世、石头作记的奥秘,解读原著的结构艺术、前八十回留下的结局线索等精妙论断,令人耳目一新。本书语言流畅、引人入胜,是一部引领我们进入朴朔迷离的《红楼梦》的导游之书。 内容推荐 本书为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精到解读《红楼梦》之作,向我们揭示了神瑛历世、石头作记的奥秘,解读原著的结构艺术、前八十回留下的结局线索,指出了程高续书与原著的背离之处,其他诸如贾玉甄玉、黛玉之死、畸笏即曹兆等精妙论断,令人耳目一新。蔡义江先生揭红学谜团、赏《红楼》诗赋、各个篇章写来亦庄亦谐,引人入胜,是一部引领读者进入朴朔迷离的《红楼梦》的导游之书。 目录 前言 1 “石头"撰记——从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说开去 2 贾假甄真与曹家旧事 10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之特色 22 《史记》抄袭《汉书》之类的奇谈 34 “新说”误人 59 《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散失的原因 62 “冷月葬花魂” 66 读《红楼梦》续书有感 69 是“年末五旬”,不是“年近五旬” 70 曹雪芹到过杭州吗? 72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走向了两个极端 75 《红楼梦》中的方子能不能吃? 77 为何虚拟石头作书 79 曹雪芹在黄叶村著书了吗? 87 元春省亲是否即康熙南巡 97 西山文字在,焉得葬通州 99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 113 嘲李景柱 138 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 139 《红楼梦》续作与原作的落差 148 “警幻情榜”中有六十名女子吗? 169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 172 妙玉流落风尘 174 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 176 林黛玉哀音的代表——《葬花吟》 178 《芙蓉女儿诔》今译 182 不幸造就了伟大的文学家 189 畸笏叟应是曹雪芹的父亲 197 试读章节 我国的古典小说总是写前人、别人的故事,绝少写自己的实事,尤其是长篇小说,几无例外地用第三人称。较晚的沈复《浮生六记》是用第一人称的,但那是一部家庭、夫妇生活的回忆录,应算作记叙兼抒情的散文。晚清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虽标"目睹"、"游记",以示所写的是见闻实事,但仍借自号"九死一生"者和自号"老残"者的经历为情节线索。用的是第三人称,却多了第一人称的局限。看来,两种描述方式之所长,亦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但《红楼梦》却是个例外:曹雪芹创造性地在叙述方式上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巧妙结合起来,一方面向读者显示小说所写内容是 "我""亲自经历的陈迹故事"(第一回),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处处受到这个"我"的耳目闻见的可能性的限制。这是别出心裁的。 曹雪芹假托小说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录下来的,他自己仅仅做一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和题书名的工作。曹雪芹让"石头"来充当作者(如甲戌本(《凡例》所谓"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同时让它代替"我"的角色(它常常自称"蠢物")在小说中出现。如果说小说是第一人称,则石头并非一般小说中虚构人物"我",它仅仅是个无生命的物体,一块挂在贾宝玉颈上的通灵玉,并不与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发生交往关系。所以故事仍不妨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自由展开。那么,小说的叙述是否就与通常第三人称方式一样呢?也不。这块青埂峰下的极大的顽石之所以"幻形入世",变成扇坠大小的美玉来到人间,虽然书上说是因为"打动凡心,也想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其实,曹雪芹安排给它的任务,却是让它伴着小说主角贾宝玉,充当一名随行记者,以便它"劫终之日"将自己经历之事写成故事。P2 序言 现在,红学文章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令初学者无所适从,大伤脑筋。许多新著新说轻率立论,言多荒诞不经,闻所未闻。细加检察,则又凭空臆测,全然不见作者有求真务实之心,倒能看出一些人为追名逐利而惯于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甚或走火入魔、唤之不醒,几同疯语。凡此种种,或以为乃"双百"现象,实难令人苟同。我曾说过,学术文章最恶"三不"作风,即不顾常识、不择手段和不负责任。今求之于名家大著,亦不难发现,红楼文化,本该成为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的,现在反把它当作随便倾倒污秽废物的垃圾场,真是悲哀!我深感无奈,只好常常以自己不要沾染这种风气来自勉。 从1975年以"杭州大学教育革命组"名义在学校内部初次出版拙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算起,至今已整整过去三十年了,其间文章和书也写得不少,虽然态度总算严肃认真,本意也在求真解惑,且喜时时有所发现,但毕竟成果有限,遗憾多多,许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想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与自己能够满意地从各个角度来解读《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还相距甚远。 漓江出版社刘文莉同志来与我商谈,希望能在我现有的红学文章、专著中精选一部分较为重要的、论述精彩的、可读性强的文字,集成一本书,以满足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的需求,我当然欣然同意。只是眼前正为编写教育部计划中今年暑假后要试用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红楼梦选读》忙碌,任务紧迫,挤不出时间来编书。文莉便为我找了现在国家图书馆任职,对红学研究功力颇深,也是我好友的干鹏同志来帮我选编此书,我很高兴,也十分感激。看了小样,比较满意,此书收罗甚广,与原来设想的大体一致,希望读者能喜欢。 书中有些文章本来较长,由此书责任编辑花了不少气力去"整容",或将其分作两篇,或另拟了一些小标题加插在其中,使之醒目,对原来所用的文章题目,也视必要或保留原样,或略作改动,目的都为方便阅读。书前的几幅精美插图,是杜春耕兄提供的。在此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此书缺失疏误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批评意见。 作者 2005年3月16日于北京 东皇城根南街84号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