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本书共分三卷,收录了周国平先生大量的随笔、散文、诗歌、学术专著与学术论文。本书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及文学性和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本套书,可以对周国平先生的写作及学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国平文集(共3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周国平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本书共分三卷,收录了周国平先生大量的随笔、散文、诗歌、学术专著与学术论文。本书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及文学性和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本套书,可以对周国平先生的写作及学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 内容推荐 本文集可以说是对周国平先生的写作及学术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收入的随感和散文,包括:随感集《人与永恒》,其中汇集了1982年至1991年写的随感。该书单行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后3月出版第1版,1992后4月出版增补后的第2版。收入文集时,删去了后来在文章中用过的若干重复的段落。1983年至1990年写的散文,计29篇。其中多数曾结集为单行本《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部分曾收入《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 目录 第1卷 人与永恒 一版序/3 二版序/4 人/5 自然和生命/9 爱/13 孤独/19 真实/25 哲学/30 艺术/37 诗/42 美/48 人生/52 幸福和痛苦/58 超脱/63 幽默/67 读书/70 写作/75 天才/82 女人和男人/89 婚姻/95 感觉/100 态度/105 思想/109 信仰/113 精神现象/116 世态人情/124 死/131 时间和永恒/139 散文(1983一1990) 人性、爱情和天才/147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152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155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157 哲学的魅力/164 为自己与给朋友读/168 翻译尼采作品有感/172 幸福的悖论/174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l80 真正的学术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185 哲学与随感录/186 靠思想魅力小靠行政权力/188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190 女性拯救人类/195 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197 沉重的轻:虚无与偶然/199 人与书之间/202 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204 困惑与坦然/208 寻求智慧的人生/210 在义与利之外/212 抚慰学术的寂寞/214 性爱五题/216 旅+游=旅游?/220 艺术·技术·魔术/222 为了把这一页翻过去/225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226 爱书家的乐趣/228 悲观·执著·超脱/233 散文(1991—1995)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l/239 没有目的的旅行/242 等的滋味/245 天才的命运/248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252 回归简单的生活/256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258 有这么一本书/259 论怕老婆/261 人生寓言/263 一告别遗体的队伍/263 二哲学家和他的妻子/263 三幸福的西绪弗斯/264 四从一而终的女人/264 五诗人的花园/264 六与上帝邂逅/265 七潘多拉的盒子/265 八基里洛夫自杀/266 九抉择/266 一0 罪犯/267 一一 医生、巫婆和佛陀/267 一二 生命的得失/267 一三 寻短见的少妇/268 一四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268 一五 白兔和月亮/269 一六 孪生兄弟/269 一七 小公务员的死/270 一八 姑娘和诗人/270 一九 幸免者的哄笑/270 二O 无赖的逻辑/271 二一 落难的王子/271 二二 执迷者悟/272 二三 清高和嫉妒/272 二四 诺亚的子孙/272 二五 微不足道的事情/273 孔子的洒脱/274 现代:女性美的误区/276 哲学世界里的闲人/278 读元曲随想/280 《断肠人在天涯》后记/290 人生贵在行胸臆/292 哲人隐语/297 父亲的死/300 平淡的境界/302 南游印象/305 一崇武的海滩/305 二逛花市/306 三鸣禽谷/307 四随便走走/307 五富人区/308 六看海/309 七旅途速写/310 八季节/312 九平静的心/313 街头即景/314 一光明使者/314 二乞丐/314 三有残疾的老妇/314 智慧的诞生/316 家/322 一家是一只船/322 二家是温暖的港湾/322 三家是永远的岸/323 失去的岁月/324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328 智者的最后弱点/339 自己的读者/342 女人和哲学/344 男人眼中的女人/346 调侃婚姻/352 自我二重奏/354 一有与无/354 二轻与重/354 三灵与肉/355 四动与静/356 五真与伪/356 六逃避与寻找/357 七爱与孤独/358 《今天我活着》序/360 重游庐山散记/361 一故地重游/361 二身在险中不知险/361 三景在景点外/362 四悠然才见南山/362 五山那边的世界/363 六人人都有小时候/363 七观日出的人们/363 《人与永恒》再版感言/365 比成功更宝贵的/366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368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371 探究存在之谜/373 玩物也可养志/378 习惯于失去/380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382 何必温馨/385 “沉默学”导言/387 永远未完成/389 沉默的价值/392 宽松的婚姻/394 论嫉妒/397 车窗外/399 理想主义的绝唱/401 怀念:今日的方舟/409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411 生命的自娱和祝福/413 爱情不风流/416 《迷者的悟》序/418 何尝失落/420 心疼这个家/422 不是我写的/424 救世和自救/425 外行的感想/428 发表《永恒的女儿》小引/430 发表《应该有天堂》前记/431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432 消费=享受?/434 爱还是被爱?/436 守望的角度/438 被废黜的国王/440 五十自嘲/442 在沉默中面对/444 散文旧作 苦涩的忧伤/449 旧历年前/451 河畔夜谈/452 忧伤的美/454 爱情学大纲/455 庐山散记/459 精神的故乡(1996) 开场白/465 灵魂是一个游子/467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469 梦并不虚幻/471 精神栖身于茅屋/473 生命树上的果子/475 人所能及的神圣/477 信仰之光/479 谁是最智慧的人/481 智慧和童心/482 成为你自己/484 独处的充实/486 自己的园地/488 幸福是灵魂的事/490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492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7494 面对苦难/496 真·善·美/498 怀念土地/500 读永恒的书/502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504 随感(1996--1998) 守株待兔录/509 1 开场白/509 “好人一生平安”/509 我的风格理想/510 为何写作/510 最高的幽默/511 现代人与自然/511 两种自卑/511 不知老之将至/512 爱情与调情/512 信任和宽容/513 婚姻与精神生活/513 爱情现象/514 人生小格言/514 体察别人的心境/515 心灵的财富/516 名人和名声/516 成熟的爱情/516 对死的思考/517 不同的哲学观/518 不做梦者的平庸/518 生活质量/519 人的个别性/519 精神现象/520 安静的写作/520 关于美、漂亮及其他/52l 世态种种/522 吝啬/522 关于学术研究/523 “世纪末”没有感想/523 与人共享快乐的需要/523 婚姻和独处/524 读书的感觉/524 作家的价值/525 武侠梦/526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526 我的野心/526 几则俏皮话/527 善报和恶报/527 国际主义/528 我的脾气/528 人是地球的客人/528 舆论/529 趣味/529 精神生活更本质/530 独处和交往/530 写作之难/531 苦难者说/531 不动感情/532 活得自在/532 沉默是一种美/533 心的境界/533 我对哲学的理解/534 哲学的迷误/534 永无止境的试验/535 写作的快乐/536 积累和酝酿/536 嫉妒的发生/537 一归何处/537 生活在现在/538 学术·文化·思想/538 释偶然与必然、决定论与意志自由/539 性欲的法则/539 该寻与人生/540 异性友谊及其他/540 性吸引和爱情/541 我看改革二十年/541 自画像/542 秀才遇见兵/542 智慧与美德/543 不同的价值观/543 微型镜头/544 才能与成功/544 土地,森林/545 人生话题/546 对人性的另一种解释/546 灵魂的来源是神秘的/546 人性中的高级和低级/547 哲学的和非哲学的死亡观/547 根本就不存在时间这种东西/548 宗教的本质不在信神/548 性、爱情、婚姻是三个不同的 东西/548 年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549 怎样做父母/549 两种孤独/549 性格与命运/550 幸福和苦难仅仅属于灵魂/550 道德的两种含义/550 美逃避定义/551 天才和自我教育/551 修改上帝的笔误/551 真理、信仰、理想都是解释/551 怎样才算有事业/552 最基本的划分/552 金钱的作用/552 “自我”的不可认识/552 嫉妒是中性的/553 幽默和嘲讽/553 沉默是语言之母/553 人品与智慧/553 最好的文化没有国籍/553 水上的落叶/554 街头的自语/559 风中的纸屑/565 第2卷 散文(1996—1998) 爱:从痴迷到依恋/3 有所敬畏/5 电脑:现代文明的陷阱?/7 答《生活》杂志:我怎样过今年春节/9 奢侈品的不便/10 自由的写作心态/12 私人写作/14 婚姻反思录/20 一 开场白/20 二 神圣的命名/20 三 婚姻是难事/21 四 珍惜便是缘/22 五 结束语/23 嫉妒的权利/24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28 哲学的命运/30 点与面/32 人不只属于历史/37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后记/39 给成人读的童话/41 《思想者文丛》编者的话/44 一次采访的摘录/45 也重读安徒生/47 苦难的精神价值/49 圈外人的臆想/51 伦理学和价值层次/56 一 存在与伦理/56 二 价值与规范/57 三 道德与法律/58 心理史的写法/60 写作·童心·气质/62 我的命运之作/64 名人和明星/66 纯真的心性/68 男子汉形象/70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72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74 侯家路/76 周国平和他的散文/78 记者要有侠骨柔肠/82 临终的苏格拉底/83 启蒙的契机/85 《李白与杜甫》内外/87 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89 一 婚姻与性爱的冲突/89 二 出路:亲情式的爱情?/90 三 现代人的婚姻困境/90 四 性爱的自律/91 自由的灵魂/93 关于绿色文明的访谈录/95 读书的癖好/98 作伪的逻辑/100 录音电话/103 一本沉渣泛起的伪劣书/105 回到世界名著/113 孩子的独立精神/115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116 小说的智慧/118 一 小说在思考/118 二 小说与哲学相靠近/119 三 存在不是什么/120 四 在因果性之外/122 五 性与反浪漫主义/124 六 道德判断的悬置/125 七 生活永远大于政治/127 八 文学的安静/129 九 结构的自由和游戏精神/131 简洁的力量/133 为孩子们写书/135 精神生活的哲学/136 答《时代青年》杂志/140 哲学与精神生活/141 一 “无用”之学/141 二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142 三 精神生活的维度/142 四 在宗教和科学之间/143 五 哲学不可能成为科学/144 六 沉默和诗的领域/145 七 哲学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146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重印弁言/147 朋友/148 小散文模式/150 孤独的价值/151 纪实、虚构和伪造/156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158 关于好男人/16l 生命中的无奈/163 报应/165 “己所欲,勿施于人”/167 纯粹的写作/168 婚姻中的爱情/171 辩论与真理/173 莫须有的“尼采版本之争”/176 世上本无奇迹/178 都市里的外乡人/180 《诗人哲学家》重印弁言/182 都市生活与爱情/183 不敢善良/185 人人都是孤儿/187 爱的反义诃/189 生病与觉悟/191 人是地球的客人/192 我的北大岁月/194 我反对克隆人/197 记住回家的路/199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歹E/201 《中国当代学者散文》序/203 老同学相聚/204 不寻常的《遗弃》/206 愉快是基本标准/209 另一个韩愈/211 树下的老人/213 作为读者的批评家/215 论自卑/217 散文这一种作物/219 《中外现代寓言精选》序/221 为了孩子的平安/223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225 一小说与务虚/225 二命运与猜谜游戏/228 三残缺与爱情/233 四自我与世界/238 哲学与文学批评(论纲)/241 勇气证明信仰/246 杞人是一位哲学家/249 哲学与时代/251 医学的人文品格/255 携小女远游/259 情人节/262 议论家/264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第一章 诞生/269 第二章 新大陆(札记之一)/278 第三章 祸从天降/286 第四章 哭不是懦弱/293 第五章 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307 第六章 因果无凭/316 第七章 要有光/328 第八章 寻常的苦难(札记之三)/340 第九章 妞妞小词典/351 第十章 紫色标记/376 第十一章 无可选择/389 第十二章 磕着了/399 第十三章 艰难的诀别/411 第十四章 应该有天堂(札记之四)/424 第十五章 让妞妞再生/431 第十六章 死是不存在的/439 忧伤的情欲 果园/445 静中的图像/445 合欢/445 等待/446 传说/447 路/447 晨月/448 落霞/448 暂别/449 林间/449 心绪/450 旅行/450 春天/451 即兴/451 一切终将消逝/452 愿望/453 印象/453 安娜/454 生命之岛/454 塔与河/455 性格/455 明陵/456 落叶/456 秋园/457 冬日/457 民歌/458 黄昏的桃园/458 生命和不朽/459 杂忆/459 海边/460 失眠的时候/460 落日/461 告别/461 诱饵/462 坦白/462 爱情的遗体/463 生日/463 色与空/464 疯子和孩子/464 美/464 时代/465 报答/466 澄明/466 夜思/467 要走你就走吧/467 幻影/468 潮汐/468 沉落的目光/469 孤独/470 旅客和我/471 雾/472 会合/472 回乡/473 列车上的沉思/474 哑谜/474 迁徙/475 冬天的太阳/475 乔答摩/476 不安静的夜/477 结尾/479 梦游者/479 往事/480 夜游/481 守护/481 间隔/482 吻/482 迟到者/483 从什么时候起/483 圣诞/484 节日之夜/484 太阳岛/485 陌生的城市/485 事故/486 生命/486 醒/487 渴/487 一天/488 石阶/488 片刻/489 嫉妒与宽容/489 诗人/490 清醒的人/491 柔/491 阵雨/492 梦/492 树与木头/493 给L.Y./493 上帝和尼采/494 死/494 软弱/495 走出深刻/495 女儿/496 四月/497 孤儿/498 第3卷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前言/3 一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5 世纪末的漂泊者/6 新世纪的早生儿/10 误解和发现/13 他给西方哲学带来了战栗/17 二 在人生之画面前21 哲学和人生/22 首先做一个真实的人/25 为思想而战/29 哲学家的命运/31 三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34 人生的辩护者/35 笑一切悲剧/38 神圣的舞蹈和神圣的欢笑/42 强力意志/45 永恒轮回和命运之爱/49 四 人——自由——创造/53 人是一个试验/54 意愿使人自由/58 评价就是创造/64 五 “自我”的发现/68 迷失了的“自我”/69 成为你自己/73 健康的自私/77 六 向理性挑战/82 科学的极限/83 “真正的世界”的寓言/86 理性的原罪/88 挑开意识的帷幕/92 语词的化石/97 七 价值的翻转/100 上帝死了/101 超于善恶之外/105 忠实于大地/111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114 八 人的现状和前景/122 伟大的爱和伟大的蔑视/123 现代文明的症结/126 末人和超人/131 九 诗人哲学家/136 审美的人生/137 艺术化的本体/141 诗意的思/145 跋:在尼采之后/149 后记/152 尼采与形而上学概论/157 一 欧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的危机/159 1 什么是虚无主义/159 2 从形而上学到虚无主义/175 3 彻底的虚无主义/192 二 逻辑和语言批判:形而上学的心理分析/203 1 内心世界的现象论/204 2 知性发生学/216 3 语言形而上学批判/225 4 尼采与哲学中的“语言转向”/235 三 透视主义:反形而上学的认识论/247 1 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247 2 透视主义/252 3 真理问题/274 四 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形而上学的重建或扬弃/282 1 重建形而上学的途径/282 2 强力意志/288 3 永恒轮回/306 结语/320 后记/325 主要参考书目/326 附一:尼采简历/327 附二:尼采主要著作/328 附三:本人关于尼采的著译目录/329 人性的哲学探讨 人的活动和完整的人性/333 人的社会本质探微/352 评费尔巴哈的人性观/361 评存在主义人性观/367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观/378 只有一个马克思/383 历史进步的双重尺度/398 马克思的自由观/402 尼采散论 尼采传略/415 哲人尼采剪影/424 略论尼采哲学/433 尼采美学概观/443 一位哲学家的诗/455 新版《尼采全集》的诞生/461 《偶像的黄昏》译序/466 阮籍与尼采/468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491 探究意义的根源/500 胡塞尔和弗莱格的语言哲学思想比较/526 作为世界经验的理解和语言/535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549 附录部分 附录一:自传/573 附录二:周国平著译年表/582 试读章节 1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的意义。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反。 2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我们读英雄探宝的故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宝物,而是探宝途中惊心动魄的历险情境。寻求意义就是一次精神探宝。 3 维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动物l生,寻求生命的意义则是人的神性。但人终究不是神,所以,意义是一个悖论的领域。其中,生与死、爱与孤独是两项最大的悖论。 4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5 在极其无聊的时候,有时我会突然想到造物主的无聊。是的,他一定是在最无聊而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才造出人来的。人是他的一个恶作剧,造出来替他自己解闷儿。他无休无止地活在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上,当然会无聊,当然需要解闷儿。假如我有造物主的本领,当我无聊时说不定也会造一些小生灵给自己玩玩。 6 让我换一种说法—— 这是一个荒谬的宇宙,永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它为自身的无意义而苦闷。人就是它的苦闷的产物。 所以,人的诞生,本身是对无意义的一个抗议。 7 在希腊神话中,造人的不是至高无上的神——宙斯,而是反抗宙斯的意图因而受到酷刑惩罚的普罗米修斯。这要比基督教的创世说包含更多的真理。人类的诞生是反抗上帝意志的结果。 8 自由,正义,美,真理,道德,爱,理想,进步……这一切美好的词眼,在人类心目中是一种安慰,由一位神的眼光看来却是一种讽刺。 9 人这脆弱的芦苇是需要把另一枝芦苇想像成自己的根的。 10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11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第1卷P19-20) 序言 周国平,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专业是哲学,在尼采思想的研究和尼采著作的翻译方面卓有建树。但是,他的影响并不限于学术界。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尽管如此,周国平并未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作为一个学者,他是甘于寂寞的,多年来始终谢绝新闻媒介的采访和宣传。他坚持认为,作家应该仅仅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一个文化产品及其操作过程日趋商业化的时代,这样一位严肃作者的作品仍能潜入人心,获得众多读者的自发喜爱,这个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他的哲学论著闪着诗性的光华,他的文学随笔透着哲学的智慧。他的多数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也不骛艺术的新奇,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这无疑是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这一内涵引起了我们时代有识之士的共鸣。面对汹涌的世俗潮流,周国平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守望者,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基本的精神价值,了望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值此社会转型时期,不管世风怎么日下,人心仍有不可消解的向上的潜力,总有一些人重视精神生活胜于重视物质生活,始终在默默地寻求着生命的真正意义,关心着人类的未来。不难想见,正是他们组成了周国平的一个虽然有限却相当稳定的读者群。 我们不认为周国平的作品会非常畅销,但相信它们有持久的生命力,会流传下去,不断获得新的读者和知音。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决定出版这套《周国平文集》。我们愿以此为喜爱并有心搜集或研究周国平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版本,也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文化保存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文集收入了周国平在1995年底以前所写作的文字,曾于1996年出版第一版共五卷,2002年增补第六卷。此次出版,分为三卷。其中,第一卷是随感和散文,第二卷是散文、纪实作品和诗,第三卷是学术论著。 2005年11月 周国平,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专业是哲学,在尼采思想的研究和尼采著作的翻译方面卓有建树。但是,他的影响并不限于学术界。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尽管如此,周国平并未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作为一个学者,他是甘于寂寞的,多年来始终谢绝新闻媒介的采访和宣传。他坚持认为,作家应该仅仅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一个文化产品及其操作过程日趋商业化的时代,这样一位严肃作者的作品仍能潜入人心,获得众多读者的自发喜爱,这个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他的哲学论著闪着诗性的光华,他的文学随笔透着哲学的智慧。他的多数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也不骛艺术的新奇,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这无疑是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这一内涵引起了我们时代有识之士的共鸣。面对汹涌的世俗潮流,周国平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守望者,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基本的精神价值,了望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值此社会转型时期,不管世风怎么日下,人心仍有不可消解的向上的潜力,总有一些人重视精神生活胜于重视物质生活,始终在默默地寻求着生命的真正意义,关心着人类的未来。不难想见,正是他们组成了周国平的一个虽然有限却相当稳定的读者群。 我们不认为周国平的作品会非常畅销,但相信它们有持久的生命力,会流传下去,不断获得新的读者和知音。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决定出版这套《周国平文集》。我们愿以此为喜爱并有心搜集或研究周国平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版本,也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文化保存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文集收入了周国平在1995年底以前所写作的文字,曾于1996年出版第一版共五卷,2002年增补第六卷。此次出版,分为三卷。其中,第一卷是随感和散文,第二卷是散文、纪实作品和诗,第三卷是学术论著。 2005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