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温故(7)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瑞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内容推荐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特稿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在北京鲁迅纪念馆的讲演/1

人物

章诒和可萌绿,亦可枯黄

——言慧珠往事/19

汪修荣沈从文:寂寞的教授生涯/50

吴兴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董作宾、李济与张光直之间的师生情/63

蔡瑛汪曾祺的“滑铁卢” /69

口述

何方 口述 邢小群 整理 在外交部工作的日子/75

聚焦

邵建 重勘“三一八” /120

陈辉 一封信与一个时代/145

记忆

周绍昌 曼姑/163

杜欣欣 牧猪记/171

文本

徐宗懋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几通信札/176

史海浮言

潘光哲 胡适的尴尬/185

试读章节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好玩”这个词,说来太轻佻,是现在小青年的口头禅,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鲁迅说不定会同意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

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是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综合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肯定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最近二十多年,“鲁迅研究”总算比较地平实看待他,将他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不再像过去那样,给他涂上厚厚的意识形态涂料。那么,仔细看来,在他先后、周围,可称斗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人,实在很不少。譬如章太炎斗袁世凯,鲁迅就很激赏;创建民国的辛亥烈士,更是不计其数;梁启超鼓吹共和、孙中山订立三民主义、陈独秀创建共产主义小组、蔡元培首倡学术自由、胡适宣扬民主理念、梁漱溟亲力乡村建设……这些人物不论成败,在中国近代史都称得起先驱和导师,他们的事功,可以说均在鲁迅之上。

当年中间偏左的一路,譬如“七君子”,譬如杨杏佛、李公朴和闻一多,更别说真正造反的大批左翼人士与共产党人,则要论胆量,论行动力,论献身的大勇,论牺牲的壮烈,更在鲁迅之上。即便右翼阵营,或以今天的说法,在国民党“体制”内敢于和最高当局持续争斗、不假辞色的人,就有傅斯年、雷震等等一长串名单。据说傅斯年单独扳倒了民国年间两任财政部部长,他与蒋介石同桌吃饭,总裁打招呼,他也不相让,居然以自己的脑袋来要挟,总裁也拿他无奈何——这种事,鲁迅先生一件没干过,也不会去干,我们就从来没听说鲁迅和哪位民国高干吃过饭。

或者说,鲁迅先生毕竟不是政治家,而是文人、作家、思想家——这说法也对也不对。民国是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书生问政,书生干政,多得是,譬如傅斯年,本职就是教授。鲁迅和民国许多文人一样,一辈子叫喊国事天下事,可是你说他热衷政治,他既不入国共两党,也不做官;你说他是个文人,他却私下和当时的“乱党”交接甚密,还入过“左联”。就拿他常被通缉这件事来说,将鲁迅和政治家比较,也不算怎样不恰当。

要说斗士,我们先得假定鲁迅斗争的对象,并不一定就是错的,鲁迅也并不全是对的,如此,则当年和鲁迅斗过较量过的大小“匹夫”,数也数不过来,他们也是“斗士”,也凶得很呀。我看过一本鲁迅研究专著叫做《鲁迅:最受诬蔑的人》,全是报告人家怎样对鲁迅咒骂批判吐口水。然而这本书的观点仍设定鲁迅的“政治上正确”。要知道,鲁迅存活的年代是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公然互为论敌的言论空间,在鲁迅与所有论敌的脑袋上,并没有悬着一个庞大的、唯一的、裁断所有言论是非的“政治上正确”。是的,那年代充满拘捕与暗杀,鲁迅曾经哀鸣:“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然而老先生要是愿意,无妨多活三十年,看看他的论敌或学生怎样亲手将他双臂扭到背后,押进批斗场,再把他脑袋摁到地上去——这幅景象,是鲁迅的论敌与学生们的真经历呀!P6-7

序言

本辑首篇是陈丹青的讲演,谈到了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鲁迅先生。他说我们要还原鲁迅,先得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情境。所谓“尽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历史记忆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变了形的,像是哈哈镜。我们要学会在“变形”中去找那可能准确的“形”。

他这番话,正是《温故》的旨趣所在。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何何知新?我看,不疑之处有疑是一个关键。对以往的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抱着怀疑的态度加以研究,比如“三一八”惨案,许多人原来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邵建不满足于成说,爬梳史料,多南钩沉,深入追踪下去,就看到了新的玄机。

无论是对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不同的记载,不同的回忆,各种文献的片断,乃至当年的器物,都可以拿来互相比照,看得多了,就可能超越假象,走近历史的原貌,还原历史的情境。怕的是死抱着某种结论不放,对不同于成说的材料故意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所温之“故”既已值得怀疑,而“知新”也就谈不上了。可见,以史为鉴,先要努力不使历史成为变了形的“哈哈镜”。

画家陈丹青还谈到了历史的“质感”。

绘画有所谓质感,历史也有质感么?我想,质感无非就是生动的细节,就是人们内心真实的喜怒哀乐。有了生动的细节,有了真实的情感,以往的人和事,就会变得鲜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比如章诒和笔下的言慧珠。我想,历史写成这样,才有兴味,人们才喜欢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