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文学爱好者一听此名,第一反映会是文学奇才,张爱玲的丈夫;政治学爱好者一听,第一反映应该是汉奸,叛徒,卖国贼。一个有着旷世奇才的文人,为何会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面前屈膝失节?既然是个卖国求荣之辈,为何张爱玲等爱国人士又会对其产生爱慕之心?……通过本书客观的叙述和分析,你将会解开心中的这些疑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飞扬与落寞)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海成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兰成,文学爱好者一听此名,第一反映会是文学奇才,张爱玲的丈夫;政治学爱好者一听,第一反映应该是汉奸,叛徒,卖国贼。一个有着旷世奇才的文人,为何会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面前屈膝失节?既然是个卖国求荣之辈,为何张爱玲等爱国人士又会对其产生爱慕之心?……通过本书客观的叙述和分析,你将会解开心中的这些疑惑。 内容推荐 胡兰成1906年出生于浙江嵊县(现嵊州)胡村,贫寒农村,12岁过继给俞姓财主。靠义父完成中学学业。21岁到北平燕京大学副校长室抄写文书共一年,每日两小时,“余外就偶或去旁听”。当过教师,做过新闻工作,从过政。学历不高,但异常聪明,“很有学问”。 官拜汪伪政权宣传部政务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局长,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华日报》总主笔。抗战胜利后经香港逃日本。1974年到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1981年7月25日病死于东京。 近代几个“著名”汉奸,汪逆几次遇刺,被刺客打“黑枪”后一直病恹恹的,最后死在这粒子弹上;陈公博、周佛海等被明正典型;陈璧君、周作人等虽罪不至死,也蹲了数年大牢。算来算去,还数胡兰成“幸运”。成为汪伪政权中唯一漏网的高官。 “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尝是真的格物致知。”这是胡兰成的原话,也是他从事文学批评的标准。 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胡兰成的“文章”,我们只能说它是“不曾直见性命”的,是不曾“真的格物致知”的。他的“文章”也学文字清丽,但却没有“气度”,没有“灵魂”,没有“中心”,就好象沾满鲜花的一条鼻涕…… 一个翻来翻去自称“张爱玲的丈夫”的人,哪有可能是真正的“丈夫”…… 阅读本书的理由: 当“身”与“仁”不能兼得时,才有所谓“杀身成仁”;当“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才有所谓“舍生取义”。无需“杀身”便能“成仁”时,你何乐而不为?无需“舍生”就能“取义”时,你何乐而不为? 但胡兰成就不愿为。他自觉地、有意识地、顽固地站到日本人一边,视日本为“老家”,视日本兵入侵中国为“大气”……所以他被视为“不可原谅的人”。
建议以下读者阅读本书: 中国近现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文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道德学家或反道德学家,十八岁以上成年人…… 他为人自私,贪一己私欲而从不念及他人。他心胸狭隘,常责人之非而宥己之过,只为自己开脱而不知自省。他心志不坚,常能找出种种理由原宥自己。他“博爱”,但“博”得功利,“博”得虚伪,“博”得猥亵,“博”得下作。……在整个评论界,没有人说他人品的好,使用的词汇常常只是“真小人”、“无耻”、“可恶”、“下作”、“不上路”、“龌龊”、“欲呕”、“其人可废”、“肉麻”、“无聊之人”等等…… ——他飞扬吗? 撇开他的人品与道德,只谈“才气”,则有褒他的人,也有贬他的人。褒他的人说他可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等大家比肩,说他的文章是“一颗明珠”,是“一朵奇葩”,“经不低于张爱玲和周作人”,“堪称翘楚”,“多有卓见”,“慧美双修”,“有着坚固的文化根基和严谨的学术体系”,“显示出独特的思想,雄辩之才和渊博的知识”……贬他的人则说他是“异端邪说”,“其心灵毕竟散了”,“没有什么体系与中心”,“多的是赏玩的才情,少的是痴绝的刚烈,”半桶子所谓写作的人“,”思想上无原则可说“,”妄发议论,歪曲历史”……——他落寞吗? 目录 第一章 无行才子的今生今世 1.汉阳轮 2.政治:爬满蚤子的华美袍子 3.情感是一束花 第二章 生在胡村 1.胡村风情 2.月令节气 3.幼事拾遗 4.清浅家事 5.义父庶母 6.幼年求学 7.初婚无忌 第三章 混在民国 1.初次远游 2.首入斯家 3.玉凤新殁 4.路转南宁 5.因文惹祸 6.上海沦陷 第四章 在汪伪政府的日子 1.投身汪精卫 2.战难,和亦不易 3.汪伪政府成立 4.宣传部政务次长 5.春天斗百草 6.公馆派与周佛海派 7.七十六号与吴四宝 8.缘悭一面 9.法制局长 10.斗杀李士群 11.决裂南京城 第五章 相逢尘埃 1.初识才女 2.尘埃中的花朵 3.“我回来了” 4.赫德路婚书 5.《苦竹》 第六章 天道无情 1.《大楚报》 2.情定武汉 3.两地奔忙 . 4.日本投降 5.逃亡路上 6.再入斯家 7.斯家小娘范秀美 8.初入温州 9.“我将只是萎谢了” 10.旧调重弹 11.一朝决裂 12.末路微微 第七章 异域腾踏 1.日本女子一枝 2.佘爱珍 3.《山河岁月》空惆怅 4.惘然如记 附录 1.胡兰成主要著作 2.参考书目 胡兰成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胡兰成的生命当中,共印有八个女人的痕迹。分别是:唐玉风、 全慧文、应英娣、张爱玲、护士周训德,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人一枝,以及上海黑帮头子吴四宝的寡妻佘爱珍。尤其是张爱玲,上海沦陷时期的“孤岛”文学绝对绕不开的人物,也被胡兰成俘获了,胡兰成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胡兰成曾写道:“我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知……情有迁异,缘有尽时,而相知则可如新,虽仳离决绝了的两人亦彼此敬重,爱惜之心不改。《桃花扇》里的男女一旦醒悟了,可以永绝情缘,两人单是个好。这佛门的觉,在中国民间即是知,这知竟可以解脱人世沧桑与生死离别。” 这是胡兰成关于自己跟女人情感问题上的表白,很值得玩味一番。一个“知”字,倒是道尽了千万女人的心中事! “女为悦己者容”,可单单是“悦”,还不够,还需要“知”,胡兰成深谙此理,又刻意努力去做,所以在女人问题上一帆风顺。P5 后记 这本书基本定型之后,我才算松了一口气。搜集材料、汇编总合及提炼加工并融入自己所思所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备受“折磨”的“旅程”,其间的文字可谓“无一字无来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想法的。 从根本上讲,传记性作品都具有汇编整合的特征,都需要借助有关这个传记人物的几乎所有资料进行整理融合,以求使自己的作品更全面、更翔实,以求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和感知——本书也不例外。在编著的过程当中,我综合借鉴了很多前人的著作,尤其是胡兰成对自己情感历程的描述《今生今世》以及其他很多与之相关的著作和网络资料,从这个层面而言,这本书具有浓厚的“编”的性质。而另一方面,作为非常辛勤的个人劳动,在编著的过程中,在参阅前人著作的同时,我也加入了自己对于胡兰成这个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就是非常个人化的对于胡兰成的见解.史实性、资料性的东西当然得借鉴,这是必需的,而情感性、评论性的文字则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从这个层面而言,本书也具有不薄的“著”的色彩。所以,这本书的性质,最恰当的定位应该是编著。在此,我非常诚挚地对所有参阅借鉴过其著作的前辈学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本书的完成过程中,我也受到了身边师友及出版社朋友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04年1月11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