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理、周明全主编的《更好或更坏的未来--80后批评家年选(2015年)》系统展现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80后青年批评家们在2015年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部作品分别由《视野》《问题》《现场》《我们》《心路》五部分组成。在具体的文章中,既有80后评论家对当代文学史的宏观解读,也有他们对当下的文学现场、文学现象细致、独特的阐释。透过书稿,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2015年的当代中国文学。
视野
一代人的历史出场——纪念《大话西游》二十年
失败者的飞翔——浅谈“小清新”
从网络文学到新媒体文学——以“一个”和“果仁小说”为例
“小时代”的终结与“最世”的浮现
这是一片茂密的文学森林——“80后”文学纵观
问题
艰难的“时代性”——从“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说开去
20世纪80年代作家的溃败和“80后”作家的可能性——以2013年的长篇小说为例
“生活的有限性”及其五种抵抗路径——以2014年短篇小说为例谈“80后”小说创作现状
“后青春”何以现实突围——2014年“80后”小说创作观察
《炸裂志》:碎裂的历史主体及其当代境遇
现场
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
生命的亲证——论史铁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小说的三重美学空间——论宁肯《三个三重奏》
历史的野兽:《老生》论
在中国的大街上捡起一截断树枝——“90后”诗歌印象及其他
西部以西:新疆当代文学的地域经验与书写策略
“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改定《心灵史》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转折”
写在文学批评边上
人性隐微处的鬼气与先锋叙事的印迹——第六届鲁奖获奖中篇小说观察
我们
更好或更坏的未来
人与城——蔡东论
石子投在水中——于一爽《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
从一个任性的“我”中走出来——关于蒋峰《白色流淌一片》
“80后”批评家群体展示的方法与意义——论周明全《“80后”批评家的枪和玫瑰》及其他
心路
回首光芒,驻足深渊——嗅嗅身上粘带的20世纪80年代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