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六朝文学批评的实际出发,以西方形式理论为参照,将六朝文采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试图较为系统地阐发六朝人的语言形式思想,剖析六朝人的形式观念,从而客观地评述审视六朝文采理论的价倌和贡献。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实用主义和审美主义的观念构成文学理论发展的两大主潮。其中,审美主义又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缘情论,一种是形式论,这两种形态都肇始于六朝。关于缘情论,前贤已有较多的阐发,但关于文学之本或者文学之美在形式的看法,学界还较少论及;有鉴于此,本书从六朝文学批评的实际出发,以西方形式理论为参照,将六朝文采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试图较为系统地阐发六朝人的语言形式思想,剖析六朝人的形式观念,从而客观地评述审视六朝文采理论的价倌和贡献。
序/(1)
引 言/(1)
第一章六朝人对文采的自觉追求/(25)
第一节六朝人在创作中自觉追求文采/(25)
第二节六朝文采理论发展脉络/(34)
第二章六朝文采理论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52)
第一节玄学清谈与六朝文采/(52)
第二节贵游风气与六朝文采/(59)
第三节佛经的传译与六朝文采/(73)
第三章六朝文采理论的审美构成/(85)
第一节文采的张力/(85)
第二节声采:语言文字的听觉美感/(90)
第三节辞采:语言文字的视觉美感/(101)
第四章六朝文采理论的延展与渗透/(119)
第一节文的性质/(119)
第二节文的界域/(133)
第三节情与采/(150)
第四节文采与滋味/(166)
第五节文采出于自然/(177)
第五章文采理论:六朝文学现象举隅/(190)
第一节史书的论赞何以成为一种文学文体/(190)
第二节六朝小说何以不受重视/(196)
第三节六朝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205)
余论从文采理论看文的自觉/(217)
第一节六朝文采理论对传统教化观的矫枉过正/(217)
第二节六朝文采理论与汉语诗性的自觉/(224)
附录一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233)
附录二声无哀乐:嵇康的自律论音乐观/(246)
附录三 中国戏曲形式美三题/(259)
主要参考文献/(268)
后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