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福建戏剧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福建省的戏剧文化,重点介绍了泉州提线术偶戏的起源、前世今生、著名艺人、掌中傀儡布袋戏、南派布袋戏和北派布袋戏等。语言通俗,兼具历史和故事的生动性,且图文互动,可读性很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指掌乾坤--精彩绝伦木偶戏/福建戏剧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景贤//白勇华 |
出版社 | 海峡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福建戏剧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福建省的戏剧文化,重点介绍了泉州提线术偶戏的起源、前世今生、著名艺人、掌中傀儡布袋戏、南派布袋戏和北派布袋戏等。语言通俗,兼具历史和故事的生动性,且图文互动,可读性很强。 内容推荐 北齐之后,傀儡戏与歌舞戏、参军戏等姊妹艺术一路同行,来到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空前发展的唐代,成为举国上下男女老幼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唐代流行的各种傀儡戏中,京兆三辅更以悬丝傀儡为盛。历经千年发展,悬丝傀儡的偶像造型、制作工艺与表演艺术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录 【序】 【前世姻缘话俑偶】 ——泉州提线术偶戏的起源 与鬼冲相伴的“俑和偶”◎死“俑”“偶”成了“活傀儡” “郭秃”故事与“傀儡戏”的诞生◎悬丝傀儡戏落户闽南 【牵丝神技嘉礼绵延】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前世今生 悬丝傀儡戏的千年福地◎“八卦棚”演尽千古事 “压脚鼓”敲出“傀儡调”◎刻木为偶,形神毕肖 牵丝弄巧,神乎其技◎薪传千载,香飘万里 【前辈名家群星璀璨】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著名艺人 刻意求新的“驴崽”吕天从◎线功超群的张秀寅 鞠躬尽瘁的杨度◎神手汪加走◎艺术大师黄奕缺 【掌中戏弄巧夺天工】 ——掌中傀儡布袋戏 隔帘表古与掌中功名◎求精求巧以小胜大 【唱傀儡调做梨园科】 ——南派布袋戏 叠手屈指自有格俚巷歌谣亦成曲◎艺师群雄代相传 独领风骚“李家班” 万般气韵适时变掌中明珠耀南国 【九龙江畔掌中春秋】 ——北派布袋戏 转益多师自成一派◎声腔兼容逐时而兴 造型精巧以假胜真◎一心二用掌中春秋 【后记】 【拍摄后记】 试读章节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中国木偶戏大家族的重要一脉,要探索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源头,必先了解中国木偶戏的起源。而欲探索中国木偶戏的源头,又不能不先说说“俑”和“偶”。“俑”和“偶”起源于中国的原始社会,“俑”指的是古人用草木束札、竹编纸糊,或是用土、石、陶等材料塑制的人形或动物形陪葬品。而“偶”主要指木头雕制的人形或动物形。古籍中关于“俑”和“偶”的记载甚多,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这么漫长的岁月里,古人常将“俑”与“偶”两相混称,说明在古人心目中“俑”和“偶”并无本质区别。就其造型艺术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来说,都堪称木偶戏的“老祖宗”。 我们的祖先打心底里相信,当人或动物的肉身死亡之后,他们的灵魂并不随肉体消亡。灵魂将脱离躯壳,去到凡人肉眼难见的所在——阴曹地府或神国仙境。这些不死的灵魂,将继续关注着亲朋故旧在阳世的生活,并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左右着活人的命运。出于对过世亲人的思念,也出于对灵魂神力的敬畏,活着的人们便凭着对先人的记忆和想象塑造了“俑”和“偶”,作为寄托哀思和祈求膜拜的对象。同时,也塑造作为自己肉身替代物的“俑”或“偶”,陪同过世的亲人或主人入土下葬。让“俑”“偶”们代替自己为亡者解除寂寞,当差服役。举世皆知的秦兵马俑,其实就是当时的秦人根据秦始皇帝的旨意,依据活人活马的模样雕塑而成的。这些陪同秦始皇入土下葬的“俑”所肩负的使命,是追随他们的最高统帅,继续在冥间世界里冲锋陷阵开疆拓土,守护千秋不废的霸业。 在古代社会里,巫师是知识与神权的掌握者和颁行者。人们深信,“俑”或“偶”一经巫师以某种神秘的科仪程序做法后,便获得了灵性,可以自由穿梭往返于阴阳两界。在古人眼中,他们已不是草木土石雕制的死物,而是“通灵”的活物了,切切不可造次耍弄。倘若有人不守规矩亵渎了这些通灵的玩意儿,灾祸便会降临,便要吃不了兜着走! 古人视“俑”和“偶”为“灵异之物”的观念,经数千年的濡染沉淀,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潜意识之中。至今随处可见的对泥塑木雕神佛的顶礼膜拜即是明证。 由于中国的木偶戏起源于远古的“俑”和“偶”,因而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总与巫文化如影随形。 P008-011 序言 美国时间2005年2月7日,正是中国人的大年三十。 是夜,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内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红艳艳的中国大灯笼、中国结,衬托着舞台正中红底白字的大横幅,把整个联合国总部礼堂妆点得喜气洋洋,满堂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联合国大会主席让·平、秘书长安南的夫人娜内,副秘书长陈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夫妇以及联合国的高级官员们、一百六十几个国家常驻联合国的代表们,以及美国的政商要人、社会名流和各国媒体的记者们济济一堂,共同迎接中国新年的到来,一起观赏别开生面的“2005’联合国中国春节文艺晚会”。 喜庆的鼓乐声中主角上场了,全场观众不禁为之一震。来者不是号称中国国副的京剧,不是名登“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也不是风靡全球的少林功夫,而是来自中国泉州的提线木偶戏!晚会上,演师们得心应手地操纵着三十几条细细的悬丝,把一个个木头人操弄得生气逼人、活灵活现。《四将开台》《三女游春》《夫妻观灯》《金狮献寿》《钟馗醉酒》《元宵乐》,一出出精彩动人的节目,一套套令人咋舌的奇技绝活,引来一阵阵惊艳的赞叹、快乐的欢呼。晚会甫一终场,全场观众起立热烈鼓掌,其声如雷,经久不息。让’平主席、娜内夫人、陈健副秘书长等欣然上台,向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中国木偶艺术家表示祝贺与感谢。CNN、BBC、CCTV、凤凰卫视、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彼岸杂志社、新华社联合国分祉、中新社美国分社等媒体的记者们一拥而上,对中国艺术家们展开密集的采访。随后,各种平面的、立体的报道,天女散花般地撒向五洲四海…… 事过半月,陈健副秘书长在为泉州市木偶剧团的艺术家们饯行时,依旧难抑激动之情,他说:“你们高超的演技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让·平主席、娜内夫人和各国外交使节们连日来都在热烈的谈论你们,向我表示感谢和祝贺。你们精彩的演出为联合国活动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国人增添了光彩。你们是第一个应邀在联合国这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高平台上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团,你们的成功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泉州提线木偶戏,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把这个国宝保护好、传承好,让它发扬光大……” 回望小木偶惊艳联合国的动人一幕,朋友们不禁要问:这个让无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为之神魂颠倒的泉州提线木偶戏,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它的神奇魅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后记 我的老家在泉州中山路上一条又窄又长的小巷里,巷子叫园石巷,地面铺满了青石,隔壁是通政巷,同样铺满了青石。记得小时候寒暑假回家,巷尾常有锣鼓阵阵,循锣鼓声而去,却是木偶戏的演出,依稀记得是些古老传统的剧目,一尊尊木偶舞刀弄棒,飞天遁地,让人眼花缭乱。因为有趣好看,也因为当初没有太多文娱活动的缘故,童年的印象里,总是有古色古香的戏台和戏台上活灵活现的木偶。 1990年我采访泉州国际木偶节,还是在那条熟悉的巷子,看到了后来被称为木偶艺术大师的黄奕缺先生的表演,才知道提线木偶在泉州地区俗称“嘉礼”,宋时起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也才知道“嘉礼”可以演成如此这般。1992年,台湾著名电影导演候孝贤先生在泉州拍摄以台湾木偶艺术大师李天禄先生为原型的电影《戏梦人生》,我有幸得以采访。在我的镜头前,人称“阿公”的台湾国宝级木偶大师李天禄先生,一边和他的两个儿子熟练地在掌中摆弄着木偶,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戏梦人生。我也才明白源自大陆的台湾掌中木偶是如此出神入化,富于传奇。 几年之中,多次采访过泉州木偶和黄奕缺先生,算是跟泉州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2006年正月,一个温暖的下午,我们在城中古老的朝天门附近,探访了木偶大师黄奕缺先生的家。进得门来,却见李天禄先生的大儿子带着徒弟也来看望黄奕缺老人。原来早在90年代初,李天禄先生就把两个儿子送到泉州,投师黄奕缺先生门下。每年,他都要带着自己的弟子来泉州看望老师,可见师徒情深。前些日子黄奕缺先生的声带动了手术,说话有些吃力,但依然精神矍铄,也许是见到远道而来的徒子徒孙,老人兴致很高,在客厅中表演了一小段他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新编的节目。窗外,市声扰攘,屋内,欢歌笑语,一片掌声。 感谢泉州木偶剧团的团长王景贤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撰写此书的书稿。他对木偶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提议建设的“泉州国际木偶城”也已在规划之中,希望他的梦想早日实现。 感谢晋江市木偶剧团李伯芬先生、感谢漳州市木偶剧团、感谢晋江阳春木偶剧团以及南安、安溪的众多木偶艺人们,在我们拍摄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有了他们,灵动的木偶才有生命的体现。 此书是福建戏剧丛书的最后一本,但它并不是结局,愿这套书沉淀下你心底最深处的记忆,穿透时间的青石巷,在平淡的日子里留下一段戏梦人生。 赖小兵 2006年正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