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食味(古代经典饮食故事)/中国味道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贤之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的饮食文化里有着太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有微甘的感觉,也有盐卤的苦涩。在我们走进了一个饱食的时代后,如果仍然沿袭以往的思路,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们已经失去了曾经由饥饿激发出的灵敏的味觉感受力和烹饪创造力,饮食市场的丰富多彩已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对美味的兴趣,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我们重新寻找和审视饮食文化的定义。饮食文化正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令人神往。

内容推荐

每个朝代在建国后的安定时代,都有人提出复古。很多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寄托,幻想着理想的世界,古文化似乎成了图腾。在中国的古典文化里,我们读到了中国的味道,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一种将生活方式艺术化,而又将艺术生活化的真实写照。

一切皆在于激活现实生命个体的情感因素,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价值。

民族有那么长久的历史是一种荣耀。让大众走向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人类走向文明。这是《中国味道系列丛书》的期望与目标。

目录

食味里的传奇与经典

美人故里的干脆鲜醇西施舌

传说里鸡的平凡与富贵

腊八节里的救世传说

臭豆腐中的奇香

诸葛亮制蔓菁

桃花鱼的美丽传说

一贫如洗成就珍珠翡翠白玉汤

穷人与富人的美食

皇家自产菜——红梅珠香

乾隆爷御赐皇匾“都一处”

慈禧大宠小窝窝头

清王朝最后的晚餐

名人名家的食味人生

生活中的孔子对待吃

诸葛亮南征路上的爱民情怀

唐太宗醋芹待魏徵

白居易亲制胡麻饼

伟大诗人的素食人生

留世飘香东坡肉

努尔哈赤与满族黄金肉

曹雪芹的“老蚌怀珠”

三杯鸡送英雄上路

生活在食与色里的李渔

袁枚为豆腐三折腰

毛泽东的亲辣哲学

别具风味的美肴文化

盛唐文化的一朵奇葩

倾动皇州的上巳节曲江游宴

唐代新进士的曲江宴

道不尽的奢华御膳

享誉中外的百年“全聚德”

吃垮了大清江山的满汉全席

风雅之士别致的船宴

皇室贡品——燕窝菜

残酷的另类奇异饮食

承传千古的食礼俗风

周代人吃饭的零碎规矩

一年里的饕餮大餐

由“举案齐眉”说古代的分餐制

高桌大椅改变了古代的分餐制

宴饮里的民俗礼节

美丽传说里的中秋节食俗

华夏食味的智慧启蒙

将食物包裹在泥巴里的智慧

人类进入了熟食阶段

伏羲教民做网渔猎

轩辕黄帝蒸谷为饭

后稷教民稼穑

伊尹的烹调宏论

先人怎样进食

《礼记·曲礼》用箸辨

文明时代的餐匙

宋朝以前的超级厨娘

试读章节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合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人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在腊月初八熬煮“腊八粥”,就是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准备了,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关于腊八粥,还有几个民间传说。一是说朱元璋早年曾讨过饭,有一年腊月初八,他已经几天没吃饭了,饥寒交迫,忽然他看见一只老鼠钻进了洞,他想抓老鼠吃,就挖开了鼠洞,在里边却掏到一些米豆杂粮,于是他熬了一锅粥吃,免于冻饿而死。当了皇帝后,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就要熬粥吃,以作纪念,也含有忆苦思甜之意。另一则民间传说讲,有一对老夫妇非常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什么也不让他们干,他们什么也不会干。老夫妇死后,他们坐吃山空,到了腊月初八,什么粮食也没有了,只能在这个囤底扫把米,那个囤底扫把豆,杂七杂八地熬了点粥喝。在绝望中,他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从此发愤图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勤奋苦干,终于恢复了家业。此后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就要喝粥以激励自己,其他人也以此来教育儿孙,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煮食腊八粥的习俗。

还有一说,岳飞遭奸臣陷害,被扣军粮,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混合而食。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这个日子,百姓们都要煮腊八粥,怀念岳飞和岳家军。宋代最盛行喝腊八粥,无论宫廷、官府,还是寺院、百姓家,都争相煮腊八粥。《武林旧事》载:“十二月八日,即寺院与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亦叫“五味粥”或“八宝粥”。

数个有关腊八粥来历的传说,都包含着富裕后不忘曾经饥渴的意思,带有劝人不忘本的醒世良言,从这一点上来说,喝腊八粥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熬制腊八粥的米豆杂粮是极好的营养品!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问传说。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

P16-17

序言

中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海外华人在海外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就是餐饮业。中国餐馆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中国的餐馆。中国的餐饮业可以说是”食”被天下。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战略》一书中曾经说过:“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中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度,或许是缘于饥饿的馈赠,中国人讲究”吃的艺术”,祈求“年年有余”,信奉“能吃是福”。最早的有巢氏时代,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更不知道烹饪为何物,只是生吞活剥。按照先哲们的话说叫“茹毛饮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轩辕黄帝的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解决了民食的问题,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食者,国之宝也。“治大国若烹小鲜。”食粮与政治的联系说明了饮食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历来崇尚礼仪,包括饮食礼仪。把黍米、切割威块的猪肉烤熟而吃,用双手捧着小坑的积水喝,都是饮食礼仪的原始体现。春秋战国时代的“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中国饮食礼仪由来已久,在世界饮食文化史上更是独树一帜。

中国的饮食文化里有着太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有微甘的感觉,也有盐卤的苦涩。在我们走进了一个饱食的时代后,如果仍然沿袭以往的思路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们已经失去了曾经由饥饿激发出的灵敏的味觉感受力和烹饪创造力,饮食市场的丰富多彩已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对美味的兴趣,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我们重新寻找和审视饮食文化的定义。饮食文化正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令人神往。

历史是割不断的。当人亡物丧,昔日的一切都荡然无存的时候,只有气味和滋味长久存在。它们比较脆弱,但却更持久、更无形、更忠实。好比是灵魂,它们等待人们去回忆、去期待、去盼望。当其他一切都化为废墟时,它们那几乎是无形的小点滴却傲然负载着宏伟的回忆大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