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画教学/中国画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董立军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画文库系列之中的一本。本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的204-2005年度国画教学志,关系到教育者与学习者,关系到教与学的互动。陈绶祥先生是国内外享誉的文化学者,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书法家及文物鉴定家、美术教育家,其个人专著与画集十余种,其中《文心万象》、《素质教育在中国》、《遮蔽的文明》、《国画讲义》已多次再版,广为人知,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广泛、深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修志是为了证史。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建设文化。本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的第一部教学志。自然关系到教育者与学习者,关系到教与学的互动。

目录

教学提纲

讲义

学员论文选刊

学员日记

三次集体讨论

教学日志

参展作品

试读章节

我们上一节课给大家讲了一下为什么要讲画法。我们为什么要讲画法?那是因为我们要画一幅画。我们画一幅画反映的是什么东西?上一节课给大家梳理的比较清晰了,也能比较清楚地看到我们中国人对绘画的认识观了。

我们对绘画的认识都是只局限于一个方式,就是静止地、孤立地看一个空间,而不是运动地、变化地看一个世界,也不是从内外两个角度看世界。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一个人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原来曾经说过,人应该有一种第三本能,这个本能就是既制约自己,又表现自己,我把它叫做文化本能。因为他的的确确要把自己认识的这个空间抒发出来,表述出来。同时他又要对他生存的这个空间了解进去,记录下去。他对这些东西,他都同时注意两个方面。因此,一定要对自我进行克制。第二点,要对自己进行表述。因为我们每一个画家代表一种文化.他这种文化更主使这种表现成为有共识、有共鸣的一个现象。打个比方,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一个小孩子,那里有一坑水,小孩子就在那个坑里面来来回回走,他的爷爷就在一旁不停地阻拦,为什么呢?他的爷爷阻拦的本身,既是对他的否定,又是对他的肯定。因为人类的童年跟其他动物的童年不一样。我们人类有一个特点,我们很容易注意到这点。所有的动物的幼年它都有一个自我保护的本能,它愿意把自己隐蔽起来,不出声。小鸡也是这样,小鸭也是这样,但是惟独人类有一个自我暴露的本能。人类的第一声,降地时,呱呱坠地,要哭的,不哭就是死的,他就在那里拼命地表现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类特有的文化本能的表现,他既在表示自己又在制约自己。我们人类的这种表现和制约很容易得到一个群体的认同。小孩子你们都知道,哪个地方危险他就会往哪个地方走。国外科学家做了好多科学实验,就是把一个小狗放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小狗它趴在那里,它不走的。你假使把任何一个动物放进去,它一定会是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科学家甚至把一个平面都画成不同的格格,表现地面陷落,他把一个小狗和一个小猴子都放到里面,这个小狗、小猴子它永远不会走到格格表示的仿佛是陷落区的那边去,国外做过这种实验。但是一个小孩只要会爬,根本不理这一套,尤其是这种平面的东西。他就爬过去。那么我们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实际上,人,作为一个种群,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因为他有这种文化认同的本能,实际上这是文化发展的本质原因。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正是因为这种文化认同,自己对自己的压制,自己对自己的暴露,形成这么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作为一个群体矛盾,它补充了一个生物生存、生活和一个种族繁衍需要的本质,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自然——社会——人这样一个框架。自然地,他会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社会在迁延,他会婚丧娶嫁,生儿育女,他不停地往前走,繁衍这个社会,繁衍这个种族。但是作为人自己呢?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个体呢?他自己有这么一种本能,我称之为文化本能,这种表现形态,是自己对自身的表述和对自身的制约。他对自己的表述.繁衍成表现,对自己的制约,繁衍成学习。他制约自己,就会学习别人。而他要表现,他就是要表述自己。在学习和表现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人类的发展、组合和形成。那么我们人类的表现.能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同,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那个小孩子.你不叫他从水里走,你越阻止他越来劲。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人类自己的文化也是在这种鼓励、阻止,或者赞同的状态下发展和发挥起来的。因此,绘画的本质,它是揭示人类这种文化性的。人的这种表述的天性,或者控制的天性,这是同时存在的一对。

好了,一开始,我们如何表现天性和控制天性呢?我觉得最早开始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画法。打个比方,我们对一个东西做出判定,这个东西属于我的,我们会不会想,我们是不是有一种简便的动作,实际上就是一画。这个动作实际上就是,比如说他挥一挥手,摆一摆手,点一点头,摇一摇头,他的基本方式就是一画。因为这种方式是人类可以控制的最简单的方式。这个一画,我们拿来的任何一件工具就可以琢出一个个痕迹”来,这个“痕迹”就是一个中国人所谓的“画痕”。这个痕迹就可以取得认识上的共识。打个比方,我们养一些小鸭子.小鸭子放到那里去,或者小鸡,然后混在一块,然后每个人要把自己的小鸡认出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随便拿个笔,拿一点墨,或者拿一点颜料,涂在自己那些小鸡、小鸭头上,这是最简单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态,这个意味大家都很容易认得出。那么我们是否能把这种一画来回地重复呢,我们把这个叫做涂。这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如果是来回地画,我们就叫涂,就是重复地,来回地这样画一画,再这样画一画。我们还有一个词,叫做绘。这个绘是根据我们绣花的原理,这个绘是用丝这个偏旁,加上一个会,会议,会不会,能不能的会。因为你在用丝来表示颜色。我们早期的人,最早是没有穿衣服的,那是肯定的,后来我们人会穿衣服,或者在身上加上某些装饰品,这个装饰品,我们要做一些固定的标识来表示这个人的身份、位置、要求等等。加标识的这些部位,往往是人类最没有表情的部位。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遮蔽的文明》,提出过服饰起源的一个假说。服饰起源的假说恰恰是要加强人这种本能的表现,他才选取服饰的。我们现在大家对服饰起源的研究,总是说服饰是为了劳动或抵御野兽,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知道的所有的原生民族,已发现的所有的装饰部位全部都是最不需要运动的部位,也是最不可能保护的部位。人最开始需要保护的部位应该是双脚和双手,那么最早保护人类的服饰最早出现的应该是手套和靴子,但实际上不是,这些东西是最后才出现的。有些人说人类最早出现的饰物,项链这些东西的位置都是不需要劳动,更不要劳动保护的。后来我们发现在原生的民族中间,往往是他们的腰部、肩部、手腕、脚腕、脖子这些最没有表情,不可以用表情来表述自己的目的与期望的部位.却都有饰物。因此从服饰的起源角度来看,它实际上也是出于制造这种文化的本能。这些地方没法表达,那么我们就用服饰去表达。……P30-33

序言

修志是为了证史。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建设文化。本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的第一部教学志。自然关系到教育者与学习者,关系到教与学的互动。

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陈绶祥先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编过《中国美术史全集·魏晋卷·隋唐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民居卷·陈设卷》;现担任国家九五计划重大科研项目《中华艺术通史》副总主编;出版有专著、文集、论文、个人画集数十种,其中包括《中国文化与审美教育》《使孩子聪明起来》《早期美术教育与聪明》《遮蔽的文明》《文心万象》《魏晋美术史》《隋唐美术史》《国画讲义》《国画指要》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称他为“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都提出了独到见解的文化学者”。其实,在众多学生们的心目中,他更是一位老师。这位担任过幼儿导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陈老师,对于教育问题有全面的经验、研究和觉悟,对于追随他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又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2004级工作室学员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在大学从事国画教学的教授,也有活跃于文化领域的书画家,他们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中国画。对于中国画的教学,早在九十年代,陈绶祥先生就组织了第一届中国画名家班,此后又有第二届、第三届,以及中国画高研班。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个活的灵魂,那就是从中国文化入手,学习中国文化,建设中国文化;从经典入手,养成人文品格,服务于人民群众。抱着这样的目的,这些已小有名气的书画家集中到陈绶祥先生身边.在他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画的学习中,而其中的大多数学员已师从陈老师多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上到下对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的重视使得工作室得以成立,也使这一批学员有机会拿出专门的时间来学习研究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编者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九十年代初师从陈老师学习中国美术史,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承蒙工作室老师与学者的信任,主编这部《教学志》。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与工作室各位访问学者共同努力,把工作室一年的教学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来思考国画教学的问题,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建设我们的文化家园。不敢说我们已取得了多么先进的成就,但从文化与教育的责任感出发,我们也不甘言后。希望更多有志于中国画发展,有志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建设者与我们一道前进。

2005年12月18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后记

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2004级学员全部为访问学者,结业于2005年7月。《教学志》从6月份开始编辑,直到九月份完稿,其间有不少困难,更获得了不少方面的支持。

首先要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文章先生,在他的领导与关怀下,工作室得以成立,并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了工作室学员的学习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室下一步的发展。

感谢我们的老师陈绶祥先生,他圆转无碍的睿智与诲人不倦的教学,为每一位学员指明了学习的路径与为人的大道,他多病的身躯所发出的工作热情常常令编者自感惭愧,也激励了大家的学习劲头。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导师而自豪。

感谢工作室的全体访问学者,他们的勤勉既反映在学习与研究中,同样也反映在这部《教学志》的编辑过程中,他们的努力促成了这部书。

感谢怀一先生,他的辛劳将使这部书令人更加耳目一新。

最后还要感谢对工作室做出支持的全国各地的朋友。

2005年9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