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第一部序幕中写道:历史变成了传奇,传奇变成了神话。意蕴是,神话和传奇中也许就蕴涵着历史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个人,凭借对神话和传奇毕生坚定不移的信念,靠一生胼手胝足的奋斗,发掘了神话的真相,还历史以原貌,自己也成就了一段传奇。一场战争,一部史诗。一个人,一座传说中的城市。一个梦想,一段神话的开始与落幕。——这就是谢里曼与特洛伊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发现特洛伊--寻金者谢里曼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第一部序幕中写道:历史变成了传奇,传奇变成了神话。意蕴是,神话和传奇中也许就蕴涵着历史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个人,凭借对神话和传奇毕生坚定不移的信念,靠一生胼手胝足的奋斗,发掘了神话的真相,还历史以原貌,自己也成就了一段传奇。一场战争,一部史诗。一个人,一座传说中的城市。一个梦想,一段神话的开始与落幕。——这就是谢里曼与特洛伊的故事。 内容推荐 1869年的一天,夜色降临在希腊西部一个叫伊萨卡的小岛上。一片乡村空地上聚集着一群村民。人群的中心坐着一个衣着阔绰的外国人,正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古希腊伟大的荷马的六步韵诗。伊萨卡是英雄奥德修斯的出生地,那些村民是《荷马史诗》中死去三千年的人们的后代;而那个古怪的外国人叫海因里希·谢里曼,在那一刻之前,他是百万富翁,在那一刻之后,他是最了不起的业余考古学家,考古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人物。 目录 进入谢里曼的世界之前 序言 第一章 微贱的年轻时代 第二章 地面上的黄金 第三章 泥土下的宝藏 第四章 金子的妒忌 第五章 黄金失色 编后记 年表一 年表二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谢里曼家族大概就属于这些规矩颇多的阶层,因为从1730年前后至1830年的这一百年间,这个家族的连续三代人都是牧师,分别在波尔这个小岛、格瑞斯色和新布科夫三地任神职。这个牧师家庭的祖先是一位自由民和镇议会议员,他的祖先连续四代都是商人,曾于16世纪在卢比克经商。卢比克由于靠海,商业气氛(比梅克仑堡)浓,也更自由开放一些。 家族里命中注定要冲出小村镇的狭隘局限并使家名蜚声世界的那个成员好像还有几个神职祖先,即他的祖母是一位牧师的女儿,他的一个舅舅也是一名牧师。尽管如此,家族里的宗教渊源却丝毫没有影响一个灵魂要么命定、要么自愿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差遣,而走进了那个非基督教的世界。看来,必定是家族里古老的经商传统在经过一个世纪的中断之后,又在他的心中复苏,并具体表现为早期的汉萨同盟精神;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指引卢比克的谢里曼家族横越了大洋。 海因里希·谢里曼的父亲在年青时肯定雄心勃勃,勤奋好学。他先在阿尔托那作了四年教师,又在26岁那年学起了神学。促使他走到这一步的,看来肯定不是出自对宗教的虔诚,这点从他以后的生活里就可以明显看出。但是他显然对这第二本领学得十分投入,有一张证明书在谈到31岁的他时这样写道:“我用《新约全书》的原文详细地考核了他。使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他考得非常出色,使我不能不在他给我的成绩证明匕对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之后不久,另一名考官又对他写下这样的评语:“他证明自己已掌握了深厚的科学知识,使我深感满意……我非常敬佩这个人,愿上帝指引他。” 不过,海因里希·谢里曼却根本不是在这个传统的德国牧师家里长大的。不错,他的母亲是个受过教育且有音乐禀赋的女人,是梅克仑堡州一个小城镇镇长的千金。她为自己的几个孩子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关于她的长相,我们只能试着从她兄弟汉斯-布尔格尔牧师的一张晚年照的照片来推断;这位牧师长着坦率而真诚的眼睛,坚定而高贵的嘴巴,以及清秀的眉毛,透出自尊和温和适度。这位母亲比丈夫小13岁,不到40岁就早逝了,而她的丈夫却比她多活了差不多四十年。谢里曼也从父亲那儿学到了许多好的东西。比如父亲对庞贝城的挖掘工作非常感兴趣,并且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代历史上的故事,还把几本书送给他们读,其中有一本是讲动物的书,里面有许多整页的精美插图(比如马的八个品种的整页插图);还有一本学习法语的课本和一本儿童看的世界历史。在这本世界历史中,最能激发这个8岁男孩想象力的,莫过于那张伊尼厄斯背着他父亲,手里牵着他的小儿子逃离烈火熊熊的特洛伊城的图画。半个世纪以后,谢里曼记叙了这件事,说他年龄那么小就已小定决心,有朝一日去挖掘这座陷落城市的废墟。P10-12 序言 一个暖洋洋的冬日午后,沈昌文先生打来电话,命我为这部书写序。名人作序,识者题跋,这是古往今来的通则。虽然名人倒不一定都能把序写好,但序言之于我这样的“不敏小子”,显然还是太过神圣了。所以,我差不多是出于本能地径直告诉沈先生:“我不够资格。”昌文先生并不勉强,只是说:“我给你寄去,你看看再说。”两天后,在考古所的收发室,我看到了一个大十六开的纸袋,里面装着的就是已经付排的这部书稿。 昌文先生让我为这部书稿写序,无非因为我是学考古的,而这部书写的人又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考古学家。既然如此,我该给书稿找一个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作序才是。我迟疑了几天,琢磨着给哪位师长更合适,甚至没有兴趣把它再从口袋里拿出来。有一天晚上,我百无聊赖,丢下这个,捡起那个,不经意就把这部书稿掏出来了。我随便翻开一页,漫无边际地读着。只读了几行,我就被她吸引住了。我相信自己的直觉,我注定要成为这部书最早的读者。我用心读了整整两天,忘记了一切。好像走进了一个神话般的谢里曼世界。对,一点不错,只有用神话来描述谢里曼的一生才是最贴切的。他相信神话,他也创造神话。 学习考古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谢里曼,不仅是因为谢里曼发现了地中海东部的先希腊的迈锡尼文明,以及以特洛伊二期文化为代表的先迈锡尼的安纳托里亚文明,也不仅是因为他相信荷马,一直都在试图证,日月荷马史诗就是鲜活的历史,——这一点他真的做到了,更因为他的传奇经历,他的“卓有成果的探索精神既富浪漫情调而又充满激情,这一点触动并且活跃了人们对世界的想象力”。 正因为如此,这不是一部只有考古学家才愿意看的书。恰恰相反,它更合一般非专业读者的胃口。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通过传主留下的大量资料,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矛盾的灵魂,而这矛盾不是考古学家才会遇到的。通过这矛盾的灵魂,我们看到了传主生活的时代风貌,也映照出我们自己的灵魂。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实用不着我在这里饶舌,也许我把朱龙华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里所撰谢里曼的辞条抄写在这里,对于读者概括地了解谢里曼在学术上的贡献,进而对于阅读这本传记是有益的。 谢里曼.H.(Schliemann,Heinrich,1822--1890)德国 考古学家。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1822年1月6日生于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梅克伦堡,1890年12月26日卒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谢里曼青少年时代以做学徒谋生。但他酷爱读书,尤其专心攻读荷马史诗,经过自学,掌握了英、法、俄、意、阿拉伯、拉丁、古代希腊和现代希腊等13种语言。他坚信荷马史诗所述特洛伊战争皆属史实而非虚构,立志要把埋藏在地下的特洛伊古城发掘出来。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他经商致富,随后自费进行考古发掘。 当时学术界对谢里曼发掘特洛伊城址之事不予重视,甚至加以嘲笑和诽谤。谢里曼根据实地调查,写了《伊萨卡、伯罗奔尼撒和特洛伊》(1869年)一书,认定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希萨利克就是特洛伊城址。1870年后,他组织发掘,终于发现了城垣街道遗址,并见战火焚烧的痕迹,特别是在墓葬中获得大量惊人的文物,有金制王冠、金银手镯、项链、酒杯、碗、盘,等等,从而印证了荷马史诗羡称的特洛伊城的富裕和王宫的宝藏。使整个西方学术界为之震动。为了进一步证实荷马史诗的历史内容,1874—1876年,他又相继在史诗提到的其他希腊古城迈锡尼、梯林斯、奥尔霍迈诺斯发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经过谢里曼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开始认识到希腊古典时代之前,确有一系列灿烂的古代文化,从而揭开了欧洲古代史研究的新篇章。谢里曼的考古实践,也使他成为欧洲现代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先驱,为普及考古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著作有:《特洛伊古物志》 (1874)、《迈锡尼》(1877)、《伊利昂》(1881)、《奥尔霍迈诺斯》(1881)、《特洛伊》(1884)、《梯林斯》(1886)等。 实际上,谢里曼能说18种语言,发掘提灵斯(即梯林斯)、奥尔霍门诺斯(即奥尔霍迈诺斯)以及特洛伊的时间是穿插进行的,发掘延续的时间很长。 就我所知,谢里曼的传记在国内是第一次出版。西拉姆所著《神祗·坟墓·学者》对谢里曼的成就有所介绍,这是一本有关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通俗读物,1991年国内翻译出版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另外,英国著名考古史家格林·丹尼尔所著《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对谢里曼也有高度的评价。这本书已于1987年由文物出版社翻译出版。西拉姆还有一本《图说考古学史》,是1958年在伦敦出版的,也用一些篇幅对谢里曼及其妻子索菲娅作过介绍,里面有大量珍贵的插图和照片,可惜国内一直没有译本。上述著作可以补充这部传记的不足,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看。 谢里曼的为人,这本传记有传神的描述。上述《图说考古学史》中,西拉姆曾引用了1870年6月24日,谢里曼写给他儿子谢尔盖(Serge)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你应该努力以你父亲为榜样,不管处于什么样的逆境,总能依靠不懈的抗争,证明自己的存在。从1842到1846在阿姆斯特丹的四年中,我确实创造了奇迹。我在那里所取得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随后,我作为圣彼得堡的一个批发商,又成为无与伦比的骄子,同时还是证券交易所里的常胜将军。当我开始旅行的时候,我又成为最好的旅行家。没有哪一个圣彼得堡的商人能够写一部学术著作,我不仅写了一部,而且还被译成四种文字,倍受称赞。同时,作为考古学家,我是欧美两洲注目的焦点,因为是我发现了古代的特洛伊城,这就是那个让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徒劳地寻找了二百年的特洛伊古城…… 这就是谢里曼。自信、自负甚至自夸,但我们得承认他说的都是事实。 谢里曼已经去世110年了,这本传记自初版以来也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谢里曼依然活着,活在更多的人心中。本来昌文先生命我写序,可谓问道于盲,而我之敢于写下这篇文字,原是受了这本书的感动,不想一旦下笔,用知堂先生的话说,正如“哑人作通事”,指似向人,吐露不出。好在好戏在后头,就此打住,让我们进入谢里曼的世界吧! 1999年3月1日夜于郎家园 后记 History becomes legend,legend becomes myth.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第一部序幕中写道:历史变成了传奇,传奇变成了神话。意蕴是,神话与传奇中也许就蕴涵着历史的真实。 瑰丽奇绝的中土大陆只是托尔金的想象。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个人,凭借对神话和传奇毕生坚定不移的信念,靠一生胼手胝足的奋斗,发掘了神话的真相,还历史以原貌,自己也成就了一段传奇。 一场战争,一部史诗。 一个人,一座传说中的城市。 一个梦想,一段神话的开始与落幕。——这就是谢里曼与特洛伊的故事。 本书作者,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原名Emil Cohn,1881-1948)是新传记派的代表人物。他生于布雷斯劳(Breslau,今属波兰),曾修读法律,但最后选择写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写过小说、剧本,也做过新闻记者,但真正令他享誉世界的是传记写作。他笔下的名人包括拿破仑、俾斯麦、歌德、贝多芬、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等等,并曾以人性化的视角,写过尼罗河及地中海的传记。他的一系列传记作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文学化的叙事风格及人物心理分析相交融见长,强调个人、尤其是超越常人的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因之被称为一种人性化的传记。 一代奇人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1822—1890),和上述那些光华熠熠的人物同样,深深激发起同时代人和后人的热情与想象。这位德国考古学家出身寒微,少年时代做学徒谋生,酷爱荷马史诗,靠自学掌握18种语言。他坚信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史实而非虚构,立志要找到特洛伊古城。后经商致富,自费进行考古发掘。1870年后,他三次在土耳其西海岸的希萨利克山丘发掘,发现古城墙、街道遗址及墓葬中的大批珍贵古文物,印证了特洛伊城的存在与荷马史诗的历史真实性,在西方引起极大轰动。后又在史诗中提到的其他希腊古城如迈锡尼等地发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作为希腊史前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他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他的工作使学界开始认识到希腊古典时代之前,确有一系列灿烂的古代文化存在,从而揭开了欧洲古代史研究的新篇章。 名家为奇人作传,不仅是因为他的学术贡献,更因为他的传奇经历:谢里曼“卓有成果的探索精神既富浪漫情调而又充满激情,这一点触动并活跃了人们对世界的想象力”。用路德维希的话来说,他是“双重含义上的古典主义楷模”,一个精明能干的梦想家。他“依靠不懈的抗争,证明自己的存在”,他相信神话,也创造神话,梦想的力量终于成就了传奇的人生。路德维希以大量历史及知识性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发现特洛伊”——考古史上这奇峰突起的一笔,展现了谢里曼传奇的一生,更以精微笔触,活画出一枚矛盾而不安定的灵魂,一个动荡却时而闪现奇迹之光的世代。 本书中译本2001年首次问世,收入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丛书,当时题名为《谢里曼传——一位寻金者的故事》。本次重新编辑出版,定名为《发现特洛伊——寻金者谢里曼的故事》,作为“花生文库·深度之旅”系列的一本书。除订正原版本的一些疏漏和缺失外,更注重观照人、地、历史人文各方面的结合,增加了一些饶富史料价值的插页;并据书中所涉地名,参照希腊(及小亚细亚)史前文化分布状况编制地图;重新编订谢里曼生平年表,并增加特洛伊大事年表,译名对照表等。我们希望这个版本在阅读趣味之外,更能满足求知欲旺盛的读者。 编者谨识 2006年2月1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