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忘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止庵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大宗师》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素所喜欢这个境界,因取‘相忘’二字,以名吾之新书。”——本书为随笔集,该书共分三卷,书中所叙之内容皆与书或读书相关。书中文字,秉承作者一贯写作风格,词达而已矣,别无废话。

内容推荐

止庵著。内容分为三卷,卷一所谈为新近所读国外的翻译书;卷二多谈现代作家及相关作品;卷三为作者读书所见。书中文字,秉承作者一贯写作风格,词达而已矣,别无废话。

目录

卷一

巴别尔与柳托夫

从圣徒到先知

面对“美丽新世界”

“海滩人”的告白

萨比娜的转身

非凡的井原西鹤

关于芥川龙之介

苦雨斋译丛总序

“萨福”或萨福

“踏上生活舞台”

读书之道少年始

事实的魅力

外行的按语

莫名其妙之妙

卷二

知堂与“书话”

沈启无与大学国文

张爱玲的残酷之美

沉香屑

今生今世序

再谈今生今世

普及的意义

识大识小

闲书闲看

读鲁迅回忆录札记

“谜”外说“谜”

异域文谈考

说难篇

传记的第一步与第二步

“张边人物”话当年

关于“南玲北梅”

记忆的界限

也“爱看书的广告”

文人与书房

“新人”的故事

看电影的方式

“姑妄言之姑听之”

周作人集序

周作人讲演集序

不守法的使者新版后记

止庵序跋序

止庵序跋跋

拾稗者序

卷三

答中国图书年鉴编辑问

从读书说到出版

关于畅销书

关于我读书

又说读书事

三上读书略记

外行谈译作

略说周译

期待中的译作

谈禁书

话说书的样子

樗下说书

关于写文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巴别尔的《骑兵军》里有个贯穿始终的“我”——既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又是重要角色。从书中只言片语的描述看,“我”无论职司、相貌还是经历都很像作者自己。第五篇《潘·阿波廖克》中,“我”被人称作“文书先生”,乃是首次表露身份;第八篇《我的第一只鹅》中,师长萨维茨基提及“我”“架着副眼镜”,设营员则说:“这可是个很有学问的人……”第九篇《拉比》中,“我”的身份进一步得到证实:“在那儿,在车站,在第一骑兵军的宣传车上,等着我的是成百簇闪烁的灯火,电台奇幻的亮光,印刷间不停飞转的机器,以及那篇未给《红色骑兵军》写完的文章。”在同一篇里,“我”还承认是犹太人,来自敖德萨;第十一篇《机枪车学》讲到“师部给我配备了一名驭者……他姓格里休克,年三十九”;第十八篇《一匹马的故事》中,“我”自许“是个性情平和的人”,第二十五篇《骑兵连长特隆诺夫》中,首次借助他人之口,叫出“我”的名字“柳托夫”——巴别尔当年参加布琼尼骑兵军,用的正是这个名字。我们看巴别尔的照片,也是萨维茨基所形容的样子。其间惟有一点出入,即《我的第一只鹅》中,“我”自称是“彼得堡大学法学副博士”;在后来为《骑兵军》补写的《吻》中,再次提到“我毕业于法律系”,而巴别尔并无这一背景。

从某种程度上讲,柳托夫这位《骑兵军》的叙述者已经预先出现在作家参加骑兵军时所写日记里了。其中每每见到诸如此类的自我提示:“要写写集市”、“写写正午时拥堵在残破的桥头前的辎重大车”、“要写写通信员、参谋长和其他人”……相当一部分,后来即落实于柳托夫的叙述之中.日记还记录了《骑兵军》中某些情节的素材。最早将巴别尔的日记与小说详加比较的大概是爱伦堡,在《人·岁月·生活》中,他曾列举日记与《战马后备处主任》、《基大利》两篇小说的相关内容,说明“巴别尔描写的是他看见过的事”。

有一点爱伦堡语焉不详:小说中柳托夫所流露的某种态度,在巴别尔日记里有更为清晰的表述。譬如《通往布罗德之路》所说“日常暴行的记录像心脏病那样,时时刻刻憋得我透不过气来”,《拉比之子》所说“早衰的躯体涌满了自己思绪的风暴”之类,仔细读过日记,当能体会此时的柳托夫与当年的巴别尔之间存在着何等共鸣。更显明的例子,是《骑兵军》那篇乍看未免有点突兀的插曲——假如将该书视为“短篇小说集”的话,这实在很难说是一篇小说——《科齐纳的墓葬地》,所引祷文至为沉痛:“啊,死神,啊,贪婪之徒,不知厌足的窃贼,你为什么从不怜悯我们,哪怕一次?”而“潜台词”就写在一九二○年七月十八日日记之中。

在《骑兵军》有些篇章如《家书》、《政委孔金》、《马特韦·罗季奥内奇·巴甫利钦科传略》、《盐》和《叛变》中,柳托夫仅仅是在引述别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说,另外有人替代“我”充当了叙述者的角色。其中所讲述的事件要么骇人听闻,要么荒唐透顶,而叙述主体所表明的立场、看法,又与事件的残酷或荒谬全然一致,仿佛是残酷或荒谬本身所发出的声音。譬如巴甫利钦科有关“活的滋味”的领悟(《马特韦·罗季奧内奇·巴甫利钦科传略》),巴尔马绍夫对枪杀女盐贩子的说明(《盐》),等等,若是由柳托夫来说,不会那么理所当然。所以“我”只得暂时让出叙述者的位子。巴别尔曾在日记中说:“我是局外人。”正可用来解释《骑兵军》叙述主体的这种转换。柳托夫当然也不止一次讲到残酷或荒谬的事件——如在《泅渡兹勃鲁契河》、《普里绍帕》、《小城别列斯捷奇科》、《两个叫伊凡的人》等篇里——但他只是充当一个冷静而克制的叙述者而已。

不过在日记与《骑兵军》之间,或者说巴别尔与柳托夫之间,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对此爱伦堡说:“巴别尔在笔记本中描写了所看到的一切。……然而作品却不是这样:其中尽管描写了战争的恐怖和那些年的险恶气候,但是里面却充满着对革命和人的信心。”日记所有而小说所无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日记中的巴别尔不仅记录一应印象,时而还试图为这一切找出答案,正如其一再所说:“我感到忧伤,需要仔细思考这一切,既包括加利西亚,又包括世界大战,以及个人的命运。”“在路上,乘坐大车,我思考着,担忧革命的前途。”而小说里“我”并没有想那么多,至少没有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来。与思考者巴别尔相比,柳托夫更是一位行动者。

           P3-P5

序言

《庄子·大宗师》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素所喜欢这个境界,因取“相忘”二字,以名吾之新书。——关于“相忘于江湖”,同篇另有一节,托言孔子云:“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自适其适,互无牵涉,故相忘耳。又《逍遥游》云:“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有如“小年”,“江湖”有如“大年”;“相□以湿,相濡以沫”即“小知”,“相忘”即“大知”也。

《逍遥游》曰“不及”,《大宗师》曰“不如”;“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自是合宜。然则万一赶上“泉涸”、“相与处于陆”,又怎么办呢。郭象注云:“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忘。”好比没说一样。成玄英疏云:“□故知鱼失水所以啕濡,人丧道所以亲爱之者也。”此乃本诸《老子》之“大道废,有仁义”。夫“相忘于江湖”系得道之最高境界,“相□以湿,相濡以沫”为仁义之具体表现;儒道两家要义,即在此也。

站在一条鱼或一个人的立场去体会,前引成疏似甚有理解,盖“失水”非鱼之自愿,“丧道”亦非人所能规避者也。因此正不妨讲,“相造乎水”,何妨“相忘”;“泉涸”、“相与处于陆”,不免“相啕以湿,相濡以沫”。对于《老子》所说,也可反其意而言之:大道既废,倘无些许仁义,我辈如何活法。是以“相忘于江湖”虽然常在憧憬之中,生于斯世,只怕尚须“相响以湿,相濡以沫”,尽管出乎无奈,而为庄、老所不屑也。一这本书换个题目,叫《小年集》或《小知集》,或许更其确切乎。[附记]

《庄子·外物》云:“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一前写《读庄》,多侧重怀疑一面,及今思之,此节似大有儒家气也。

        二○○五年二月二日

后记

《相忘书》系拙作之第七种随笔集,所收文章写于《向隅》、《罔两》二编之后,均与书或读书相关.前曾与几位友人约定,出一套涉及书的集子,以此交卷可也。然所约尚有一条,即须插图若干,此事却难。今选用欧洲有关阅读或书籍的一组画作,写实、幻想皆有;自不敢以插图视之,取吾辈持卷之际,大约与就中某个角色约略相似也。

        二○○五年九月六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