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舒适恬静,大理的白族风情,丽江的纳西古韵,中旬的香格里拉,版纳的雨林风光,腾冲的火山热海……本书收录了介绍云南的极具特色的导游词,对云南的历史文化渊源、旅游景观特色、民间口碑传说以及相关讲解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玉龙雪山、丽江古城、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石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云南!
不同风格的汇聚,不同特色的组合,昆明的舒适恬静,大理的白族风情,丽江的纳西古韵,中旬的香格里拉,版纳的雨林风光,腾冲的火山热海,……那迷人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她,就是我梦中的一云南。
大理的悠久历史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至秦汉时期,大理同中原往来不断,与印度也有交往,这里是四川通往印度“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古道)的必经之路。西汉时,汉武帝派人寻找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在此受阻,于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置了隶属益州郡的叶榆等县。
隋唐之际,洱海地区出现6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地处六诏之南(即今巍山),又称南诏。当时唐王朝为对付深入云南的吐蕃势力,扶持日益强大的南诏。公元738年,蒙舍诏第四代王皮逻阁执政时,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迁都太和城。其后,南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在强盛时期,其疆域北抵大渡河,南到越北,西接印、缅边境,东达贵州北部和广西西部,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诏从第一世王细奴逻到末代王舜化贞共经历13个君王的统治,于公元897年被权臣郑买嗣所灭。公元902年,郑氏号称“大长和国”。公元927年剑南节度使杨干贞又灭“大长和国”,扶持清平官赵善政成立“大天兴国”。10个月后杨干贞又废赵善政,自立“大义宁国”。南诏历史共247年。南诏时。地方行政建置十赕为统治中心,均在大理州境内。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把持地方势力,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起大理国政权,“大理”的名称即始于此,从此它就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白族地区的专用地名。公元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下,跨革囊渡过金沙江,攻占了大理城,大理国最后的国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瓦解。大理国经历了217年,22个国王,其辖境与南诏极盛时大致相当,大理州境内的行政建制大致沿用南诏时期,仍是大理国的统治中心。
大理国灭亡后,元朝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并将省治移到昆明,云南的政治中心由洱海边的大理转移到了昆明。同时,设大理路,治所在太和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征云南,次年平定大理等地,将原大理路改为大理府,府治仍在太和县。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率清兵进入云南。但严格地说,清朝最终控制云南全省是在吴三桂死后的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之前,云南政区基本沿袭明制,以后亦只有小的变更。清朝,大理地区各县分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大理府为迄西道治所,云南提督驻地。民国2年(1913年)太和县改为大理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198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大理被定为全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年11月,国务院又将大理列为全国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
P84-85
写罢《云南旅游景点导游词》,总觉得找遍了词汇的富矿,编织成华美的语言,还是未能将云南山川壮丽的景色得以充分表述。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赋予云南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人文历史,从而使亲近它的游人都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思维的澄明。
云南之美,在于奇山秀水。巍峨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构成了山的魂,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铸就了水的魄。既有静态的背景,又有动态的轰鸣,这绝美的山水画卷,非云南莫属。
云南之美,在于草甸花海。被湖水吐露出的广袤的原野,百草抽绿、万花竞放,成群的牛羊马随着草海起伏,时隐时现。一阵阵开怀的笑声荡漾在草海问,并随风镀亮了每一位友善者的脸庞。
云南之美,在于多彩风情。走进云南,版纳傣族的泼水节、大理白族的三月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一种与世无争,诚实坦荡的感觉会弥漫全身,从而将压抑已久的心灵尽情敞开。
从事数十年旅游工作,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深深眷恋的还是云南。于是,编者在十进云南之后,以亲身游历第一手资料,在《云贵高原导游词》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这本《云南旅游景点导游词》。在此要感谢边卫军、叶宗来、阎峻等提供了一些照片。
写罢此书,依然不能释怀,唯恐拙劣的笔触把握不住最真切的感受,有负读者独特的视觉,故请多加包涵,不吝赐教吧。
钱钧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