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的一个特定涵义指北京,栖迟”,有“游息”或“滞留”等中性义;有“久居一地而漂泊失意”的带感情色彩的偏向义。这本书,大部分系拼凑作者已发表过的旧作而成,都是与北京拉得上关系的。它像全素斋的拼盘,尽是老北京的风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海栖迟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白化文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海”的一个特定涵义指北京,栖迟”,有“游息”或“滞留”等中性义;有“久居一地而漂泊失意”的带感情色彩的偏向义。这本书,大部分系拼凑作者已发表过的旧作而成,都是与北京拉得上关系的。它像全素斋的拼盘,尽是老北京的风味。 目录 前言 ………………………………………………………001 上篇 人海 ………………………………………………………002 就读北京育英中学(1943一1949) ………………………005 附1.萧豹岑学长哀辞…………………………………037 附2.张仁佑学长传略…………………………………038 附3.送别老同学挽联…………………………………039 附4.送给1949届老同学的寿联………………………041 记1947年北平秋季运动会 ………………………………042 《富连成三十年史》新印小记 …………………………061 京剧富连成科班的东家——外馆沈家 …………………067 中篇 记老北大出版部(组) ……………………………………084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读后 ……………093 抗战时期北大学生存在图书馆的书 ……………………101 我的马氏书情结 …………………………………………105 藏书家身后盖印 …………………………………………111 仰望周燕孙(祖谟)先生 …………………………………115 王了一(力)先生与《文史知识》评联 …………………121 想念阴少曾(法鲁)先生 …………………………………128 纪念周太初(一良)先生 …………………………………134 朱季黄(家渚)先生与《文史知识》 ……………………144 劫馀有成慰平生——纪念姜纬堂同志 …………………149 阎君墓表 …………………………………………………153 重修国氏族葬墓表 ………………………………………154 王有三(重民)先生百年祭 ………………………………155 《冷庐文薮》序 …………………………………………159 《中国善本书提要》读后 ……………………………167 读《伯希和劫经录》 ……………………………………177 “舒学”小记 ……………………………………………183 侍坐话“毛边” …………………………………………188 下篇 《北京民间生活百图》影印本前言 ……………………192 《京师地名对》及其作者巴哩克杏芬女史 ……………195 京味文化与北京的对联 …………………………………199 《北大百年百联》弁言 …………………………………204 老北京的自行车 …………………………………………205 文昌院记 …………………………………………………212 中国农业大学校庆铸钟铭文 ……………………………213 北京大学图书馆纪念先贤铸像铭 ……………………215 选堂先生米寿献辞 ………………………………………218 恭祝秋浦周先生并沈夫人米寿暨结缡七十载寿序 ……219 《锦灰堆》读后 …………………………………………220 《蠢斋说墨》跋 …………………………………………225 《古籍整理浅谈》弁言 …………………………………227 《清代敕修书籍御制序跋暨版式留真》序 ……………230 从《新编全本季木藏陶》的出版谈起 …………………232 《四库存目标注》序 ……………………………………241 《佛教美术丛考》序言 …………………………………242 古籍研究的集成型必备资料 ——推介新出版的《古籍题跋丛刊》 ………243 读书人的藏书记录大观 ——读《影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 ……………247 读《张政娘文史论集》中有关《封神演义》的论述志感251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254 《全汉赋校注》评介………………………………………260 中国民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推介《中国民俗研究史》………………………264 敬观傅益瑶女史创作的《圆仁人唐求法巡礼图》书后…268 读孟昭晋的书:《书目与书评》 ………………………275 异书人手意凄迷 ——读《老饕漫笔》…………………………………277 《佛光的折射》新版出版说明……………………………281 后记…………………………………………………………283 试读章节 侍坐话“毛边” 我年轻的时候,先后听家母和两位图书馆学界的老先生闲谈中议论过“毛边本”。现在把记忆混编在一起,简单汇报。 老先生说,毛边本始于欧洲。真正的毛边本的规格是,只裁地脚(下切口),不裁天头(上切口)和翻口(外切口)。洋装书直立在书架上,裁了下切口即地脚,就和一般的裁去三边的书一样,容易站立。不裁天头和翻口,目的有二。一是相信对方一定会裁开看的,这是把对方当知音看待。因此,毛边本是持赠给好朋友的,应属于非卖品。另一个目的是,看书时,一般是翻阅书的翻口即外切口一侧。看的时间长了,书边会变脏发黑。那时,可以用大型切纸刀顺着边切一刀,边上就又干净了。 解放前,书摊上可是常卖毛边本。鲁迅的著作毛边本较多。我就有一本三侧均属未切的“毛边”的《中国小说史略》。老先生说,这都是书商粗制滥造。因为,它们是三侧都没有裁切的,应视为没有经过剪裁工序的未出厂残品,不是真正的毛边本。而且,毛边本是作者为了送人特别定制的,版权页上虽有定价,照理说,是不应上市流通的。我问,鲁迅送人的是不是也属于三侧不切的书,老先生笑而不答,以后在谈到类似的问题时,只是说,日本人制造的毛边本,三侧不切的颇多。日本人学欧洲人,没学到家。 老先生还说,装订得好的送人用的毛边本,作者在送人时,常常附带送一把裁纸刀。讲究的裁纸刀是用象牙磨成的薄片状的刀,便于夹在书中附送的,兼具书签用途。也有精致的钢刀,不能当书签。 这时我想起,解放前后在北京东安市场,卖刀剪的商店里常卖各式各样的中国式带鞘的腰刀或宝剑形状的小型刀剑,而且往往十二个一打,放在精制的匣子里售卖。我母亲是留学法国学装饰的,告诉我说,这些是裁洋装书的书刀。我那时认为,当时国家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哪有闲钱买这个。我母亲却说,外国人一买起码一打。后来想起来,一问老先生,果真是配合毛边本使用的裁纸刀。外国人一次买很多把,为配合新书送人无疑。中国小型刀剑配洋装书,想来别有风味。 老先生又说,人家送你这样的毛边本带书刀,你要是不看,就是大不敬,纯属看不起人了。起码也得裁开,装装样子。老先生说,丘吉尔送一部自己的著作给一位贵夫人,这位夫人在当时尚属英国殖民地的开罗有一幢别墅,欧战时,夫人搬到别处,别墅空着,丘吉尔到开罗开会,就住在那幢别墅里。一天,丘吉尔在那位夫人的书房里看到自己送她的那本书,从书架上取下来一看,还没裁开呢!丘吉尔动了真气,在扉页上写了一段批评那位夫人的话,说她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好意,也不读书。言外之意,此书“明珠暗投”矣!老先生又说,战后夫人归来,偶然翻阅此书,发现留言,大喜,立即送伦敦拍卖行,以高出书价许多倍的价格拍出去了。丘吉尔闻之,更加恼怒,想写信与那位夫人绝交。有人提醒,若写信,可能接着还得拍卖。于是截止。我对这条资料感兴趣,查过,没有查出来。哪位查到,告诉我吧。 不知怎的,我听了上述的那些话以后,多年来头脑中总有一种自觉是不甚确切的感觉,或者说是朦胧的印象:一想到西方的,或说是欧洲的古老的毛边本,加上象牙书刀与中国书刀,仿佛总浮现出东来的东印度公司一类掠夺者,外加奥斯丁笔下有钱又悠闲的绅士与淑女。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姐那种洋青衣,才是在起居室里慢慢地一页一页裁开毛边本恬适地阅读的正工。至于东施效颦的日本和中国的平装毛边本,则有点“土港式”的作派啦。以上的迷蒙的胡思乱想极可能完全不符合事实,但就是在脑中挥之不去。 不管有何种想法,我听了上述的老先生的话,如逐渐上了烟瘾一般,对毛边本终于感兴趣了。以后我自己每出一种书,就会要求出版家和印刷厂给我制作一批毛边本,用以送人。我交代说,一定要裁下切口即地脚!可是,送来我处的每一种书全是三边不裁的残次品,哀哉!P188-190 序言 我原来起的书名是《侧身人海叹栖迟》,用的是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景仁)的诗句。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赵珩世兄以为,书名不宜过长。他建议就用《人海栖迟》便了。我认为,一则,他的意见很对,很好;二则,作者最好听出版社的,没有亏吃。可是,我用黄氏的诗句,原意是什么呢? “人海”的一个特定涵义指北京,读者一看这本拙作的开宗明义头一篇《人海》便知。“栖迟”,有“游息”或“滞留”等中性义;有“久居一地而漂泊失意”的带感情色彩的偏向义。在前后加“叹”,如陆游《上郑宣府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叹。”以及我们前引黄氏的诗句,就有点“坐宫院自思自叹”的情绪了。我已到“瓶花帖妥炉香定”之时,早就连哭都哭不出来啦!居然自欺欺人,冒出点情绪来,很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劲头了。其实,翻成白话,“人海栖迟”就是“在北京居住多年而毫无成就,乏善可陈”之意也。说到“侧身”,《汉语大词典》中下的定义,有“倾侧其身,表示戒惧不安”和“厕身”、“置身”等涵义。总之是不敢正坐,起码有点谦虚的意味吧。我用黄氏诗句全句,也是为了表现出这种意趣来。压缩成《人海栖迟》,未为不可。可是,我想,必须在“前言”中把自己的原始意图汇报清楚,以免使人误会有不谦虚的地方呀! 这本拙作,大部分系拼凑已发表过的旧作而成,都是与北京拉得上关系的。它像全素斋的拼盘,尽是老北京的风味。您看看目次,已经用隔行法略作区分。其中有一篇《就读北京育英中学(1943一1949)》是未发表过的最新作品。我本来还想写一篇《负笈北京大学(1950一1955)》,后来一想,育英中学的事,有的已经是一个花甲子的事了,属于近代史范畴,说点出格的,还不太招骂。北京大学呢?一来,时间太近,乃是现代以至当代史;二来,我在这里领退休金哪。所以,缩脖子龟息去矣。 这本拙作中收集了一些下走的骈文酬世之作。吴小如老师曾以一个字评之:“浅!”真是洞彻肺腑!我从小学习酬世,一因老北京应酬多,二因我家和我姥姥家均无成年男丁,因而出道甚早。我学习写各种应酬对联,写应用型骈体文,均是为此。不外照本宣科。逐步体会到,所写的都是有针对性的,有一定的读者群的,不宜艰深,要让读者群中的大部分人看得懂。要完成任务,别横生枝节。因而,一不可写深了,二不可犯忌。不求有力,但求平稳。吴老师真是衡文宗匠,一个字抉出一个人的风格底蕴。吴老师题目学林亦莫不如是,诚乃当代临潭之照水犀焉!我把这些“选学馀孽”收入,一个意思是,它虽为雕虫小技,也像园林整修工程、文物拍卖市场,其兴废可觇时代气运。何妨以比作为百鸟齐鸣的盛世和声中的一种旧曲翻新呢! 说多了无用,请读者往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希望出版社别为这本书赔钱哪! 白化文 2005年1月17日,星期一 后记 有关此书的许多情况,“前言”中大体上作了交代。排印校对过程中,发现尚有一些小事得向读者说说,就写此“后记”。 “就读育英中学”一稿,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认为是赵允平学长与我的合作。插图均为赵大学长手绘,没有这些图,文字稿定然黯淡无光。如果看成是以文字为图画作说明,才准确合理呢。赵大学长与我,自1949年离开母校后从未见过面。这次合作,也只是我贸然打电话给他,他一诺无辞,三天后即将材料寄来。我认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绘画,老师们的风采才得借此以存,它们定会受到写校史的后来人的重视与采择。 解放后,墓地越来越寸土寸金,丰碑大碣基本上消失,代之而兴的是言简意赅的小型碑志。我因友情驱使,有时承乏此项文字差使。这里登载的几统碑志文字稿,选的是其中与北京和我个人关系最深远最密切的。深远,是逝者或其亲属与我早有深交。例如,阎中雄和他的哥哥中英(首都图书馆研究员,文献部主任),国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国仲元(驻美大使馆一秘)和国锦元(鹤壁师范学院教授),都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结识的,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而且越走越近乎。刊载这些文字,重在友情和纪念意义。 同样重在纪念意义因而刊登的,例如“文昌院记”就是。其始末如下述:我接到吴小如老师的电话,说,和我久已熟悉的北大历史系教授耿引曾学长及其令弟、时任颐和园园长的耿刘同老哥,托吴老师打招呼,叫我承乏写这篇文字。我和耿氏姐弟的令尊耿鉴庭老先生是早就熟悉得很了,耿老是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著名的中医大夫,先师游泽承(国恩)先生晚年,常请耿老出诊,有时由我打的接送。那时候,打的还是一种“异数”呢!耿老又是他的故乡扬州的狂热的研究者,当时我在《文物》杂志编辑部义务打杂,他的这方面的论文,常由我传递,有时承乏编发。因此,对有两代交情的老少爷们的指派,自然是义不容辞啦!写作时,现任园长高大伟先生亦曾莅I临舍间,具体指导。屈指耿老墓木已拱,悲夫!再如,给饶选堂(宗颐)先生写“米寿贺辞”,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几位现任领导,也是我的知交派的差使,我欣然领命,也因我对饶老先生极为尊重、钦佩之故。庆祝“米寿”,用的是拆字格:八十八岁。还有“茶寿”,用拆字加法,八十八加二十,一百零八岁。“白寿”,用减去一横意合法:“百”字减去一横为“白”,则是九十九岁矣。这是日本人兴起来的,现在咱们这儿也流行啦!恐怕有的青年人不熟悉,说明如上。本师周绍良先生亦于2005年庆米寿,出专书庆祝,故用跋语形式行文。 我经常应邀写书评,都是友情演出。我对书评的看法和我的写法,具见拙作《承泽副墨》一书的“前言”中,有兴趣的读者请赐阅,不赘述。但是,我也是有点原则的,即,不值得写的,一律挡驾,绝不胡乱吹捧。就这样,我这二十多年,竟然写出了一百多篇书评了,一算细账,连自己都吃惊呢!这次挑选出来自觉有代表性的几篇,请读者评判。选的,一是与北京有关的;二是与我从事的专业即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等有关的。 这就要说到我与当代国学特别是目录学大师王绍曾老先生及其入室弟子杜泽逊教授的关系了。他们二位都是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的教授。王老英年时曾任近现代伟大的出版家张菊生(元济)老先生的主要助手,解放后从事古典文献整理,特别是古代目录学的研究和相关著作的整理,著作等身。杜泽逊先生则是王老的入室弟子,完全继承了王老的衣钵,并大有发展。本来,我们之间是神交,后来,他们二位曾为编集整理文献事宜久驻北京,我就有经常亲炙与领教的机会了。老少二位的书,几乎每一种都掷赐与我。快读之馀,技痒难熬,形之于文字,就是必然的了。 现在想到的应该向读者补充汇报的内容,大致如上。在结束这篇文字前,请允许我借此篇幅,向北京燕山出版社的领导,特别是总编辑赵珩世兄,也特别向责任编辑杨韶蓉女史,致以意重言轻的感谢!没有他们和出版社全体同志的大力,这本小书是无法呈献在读者面前的。程毅中学长惠赐题签,并此致谢!至于此书的命运,下走很放心,全权交与敬爱的读者来掌握啦。 白化文 2005年2月27日,星期日,承泽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