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精品,能启迪智慧,激扬心灵;与精品为伴,能见贤思齐、反躬自问。
没有大师,难出精品;没有精品,何来大师。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学术前进的界碑。精品是什么?精品就是学术界碑上的铭文。
本书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提要的方式对近百年的学术精品加以回顾与品评,以期唤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品意识”、挖掘“精品”背后的学理基础。透视学术大师的精神底蕴。
本书既可供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生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之用,对于一般读者,也不失为一部拓宽知识面、开启心智的厚重之作。
本书为《百年学术精品提要》之一《文史与哲学卷》。
本书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提要的方式对近百年的学术精品加以回顾与品评,以期唤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品意识”、挖掘“精品”背后的学理基础。透视学术大师的精神底蕴。
本书既可供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生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之用,对于一般读者,也不失为一部拓宽知识面、开启心智的厚重之作。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也是其个人学术生涯中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代表作。该书初版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以后,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这一著述不仅打破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而且构建了中国小说研究的框架体系,成为后世小说研究的典范。至今,这部小说史还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据有学者考察,鲁迅先生与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关系实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所接受的教育,他的研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中国小说史略》的成书直接导源于其在大学中的讲课。早在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著名的《古小说钩沉》(专收唐以前散逸小说,凡36种)就是这个时候起完成的。五四运动以后j他应北京大学等校的邀请,在中国高校率先开设中国小说史课程。在讲课的过程中,他将其讲稿取名为《小说史大略》,油印发给学生。经过几年的不断修改和充实,《中国小说史略》最后定稿,由北京新潮社正式出版。后来,此书曾多次再版,鲁迅也曾对其多次加以修改。
《中国小说史略》上起远古神话,下迄清末谴责小说以至黑幕小说,网罗古今,气吞全牛。它以历史朝代为经,以类型为纬,分28篇叙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在1924年西安的一次讲演中,鲁迅本人将该书的内容大致分为6个阶段进行了叙述:第一讲——从神话到神仙传;第二讲——六朝时期的志怪和志人;第三讲——唐代的传奇文;第四讲——宋代的“说话”及其影响;第五讲——明代小说的两大主流;第六讲——清代小说的四大流派及其末流。这对今人理解该书的结构,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鲁迅的小说观念是崭新的,但又充分顾及中国小说的历史传统。可以说,现在通行的小说实际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受到了西方的绝大影响。鲁迅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纳入“小说”体裁之中,这与将小说看作近代以后资本主义叙事诗的西方启蒙主义观点截然不同。对于小说的认识价值,鲁迅肯定并接受了来自于西方的影响,但他同时又致力于探索中国小说史的固有发展模式。
鲁迅的研究方法是综合的,其中既有中国学术研究的传统方法,例如目录学的、版本学的、校勘学的,考证辨伪,确切可据;又有西方现代的研究方法,例如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比较文学的等等。利用传统的考据方法研究古代小说的例子,在该书中比比皆是,如利用目录学的知识来结构全书,通过版本的考证来研究《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等等,就是如此。除了运用传统的治学方法以外,鲁迅先生还大量采用了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小说。著名小说史家阿英曾经说过,鲁迅对小说史的研究最基本且最突出的地方,是以“整体”和“演进”的概念披荆斩棘、开荒拓地,为中国的小说史创造性地画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而“整体”和“演进”的概念尤其是“演进”,显然受到西方进化论观念的影响。P58-59
2004年5~8月,我们组织开展了百年学术精品调研活动。之后又启动了《百年学术精品提要》(以下简称《提要》)的编撰工作,四时循环,迄今已近二年。精品调研的本意并不在于仅仅向读者推荐一份“公共知识清单”,而是希冀通过有关“学术精品”话题的讨论,回顾并梳理百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历程,唤起学人的“精品意识”。编撰《提要》则奢望能为一般公众了解丰富多彩的学术精品提供某些方便,当然,要想全面把握学术精品的菁华,还需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去读原著。“提要”的形式只是有助于读者比较快地浏览和认识近百年来的学术精品,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浩瀚海洋里泛舟,并借一斑得见百年学术的演变及发展趋势。相信读者朋友都能开卷有益。
为保证《提要》的编撰质量,我们诚邀文史、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和青年才俊共襄盛举,组成了《提要》编委会。刘大椿教授和李韬博士担任正、副主编;常务编委由如下教授和博士组成:黄兴涛、张法、景跃进、胡锦光、高德步、洪大用、刘大椿、李韬。包括陈波教授等学有专攻的学者和博士参与了编撰工作。
《提要》各部分编撰人员如下:
文史部分:黄兴涛(主撰)、邱志红、李章鹏、侯昂妤、张超;
哲学部分:张法(主撰)、陈波、曹卫东、罗安宪、余开亮;
政治学部分:景跃进(主撰)、余梦晖、牛彤、李月军、都静、尹东华、舒绍福、孙云竹、聂智琪、万绍红、杨丽坤、聂安祥、黄相怀、冉冉;
法学部分:胡锦光(主撰)、沈跃东、陈雄、王锴、张献勇、尤晓红、董鑫、王峰峰;
经济学与管理学部分:高德步(主撰)、何绍周、万强、孙明尧、张纯东、赵亚奎、徐铁、孙锐、贺建青、杨扬、王静、朱萌、郏学义、李荣彪、文春、高雷业;
社会学及其他部分:洪大用(主撰)、刘仲翔、费菲、陈玉生、周秋良。
初稿甫成,主编、副主编对文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修订和校核。必须提出的是,在百年学术精品调研的过程中,得到全国特别是北京许多教授及博士生的支持。赵辉博士以及杨丽坤、龙宁丽、沈寿文、朱海林、吉凯、苗小玲、礼雁冰、项娟、王佳等博士、硕士在调研及文稿校核中做了出色的工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王润贵先生,责任编辑汤腊冬、刘睿女士,对百年学术精品调研及《提要》的出版贡献颇多。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所收录的各篇“精品”是从我们认为比较好的版本中精选的,其中得到许多著译者的慷慨支持。但由于时间仓促,有些著译者尚未联系上,十分抱歉,亟盼告知联系方式,以便致谢并聊付薄酬。更因编者学识浅陋,书中错漏恐多,诚盼方家和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