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新视角科普系列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刘兴诗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刘兴诗编著的《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实则是一本科普读物,只不过它的视角和写作技巧新颖:以汶川大地震切入主题,展开并加以分析,介绍了地震的科学知识。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并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内容推荐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世界,无数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向灾区,配合迅速出动的解放军部队、消防火、医疗队和别的形形色色的抢险救灾的队伍,奋不顾身战斗在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里有一个另样的志愿者。77岁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退休教授刘兴诗,不顾高龄体弱和亲友阻拦,匆匆从北京赶回来,悄悄进进出出灾区,一直奋战在前列。他是龙门山区许多国家级和省级景区的设计者,也是灾区一些县市的顾问。当年设计风景区不取分文报酬,谢绝了在景区赠予房产的建议,被当地尊称为“银厂沟之父”。如今银厂沟遭受灭顶之灾,许多熟悉的乡亲不幸遇难。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和高度责任感进入灾区考察,为重建灾区和地震情况研究收集第一手的震情资料,曾经两次负伤。对于这次地震,他有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所以,《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这本书不是泛泛之谈。《山河震撼:行走在汶川大地震中》这本书的文字里,处处表现出一个爱国、爱人民的老知识分子的真挚感情,有的段落几乎字字滴血,也是一般科普著作所没有的。

目录

序/汤寿根

身在北京心在四川

 【链接·知识库】什么是地震

 【链接·知识库】地震的类型

 【链接·历史档案】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万米高空的震情讨论会

 【链接·知识库】地震最多的地方

回家的感觉真不好 

 【链接·知识库】地震来了,怎么办

一夕数惊的成都

 【链接·知识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链接·知识库】为什么地震的时候站不稳

 【延伸链接·回忆录】地质人员“走红”的旧事

成都“安全岛”

 【链接·知识库】决定地震影响范围的因素

 【链接·知识库】按照震源深浅的地震分类

初入灾区

 【链接·知识库】地震与板块

 【链接.知识库】对口支援灾区

龙门山地质构造

 【链接·知识库】山脉的概念

龙门山不是“睡狮”

 【链接·历史档案】叠溪的黑色档案

青铜凝固的地震信息

 【链接·神话天地】鳌鱼翻身的神话

 【延伸链接·知识库】三星堆文明

这次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链接·知识库】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跷跷板”现象

 【链接·知识库】古代地震记录的方向性

地震命名原则讨论

 【延伸链接·故事会】二夜沉陷的邛都古城

余震,余震,说不完的余震

 【链接·知识库】话说余震

 【链接·历史档案】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百倍警惕次生灾害。

 【链接·知识库】山崩·滑坡·泥石流

 【延伸链接·回忆录】一次野外考察的回忆

 【延伸链接·回忆录】泥石流发现记

下一次发震何时

 【链接·历史档案】台湾地区近代7级以上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台湾地区20世纪以前造成百人罹难的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我国历史上8级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小小的地震大大的损失

需要加强关注的地方

 【链接·知识库】地质学里的时代和地层体系名称

 【链接·历史档案】成都地震活动历史记录分析

水库地震面观

 【链接·历史档案】暗藏的“水雷”

 【引伸链接·知识库】中国水力发电资源

地震可以预报吗

 【链接·历史档案】海城地震预报

 【链接·知识库】地震预报的类型

 【延伸链接·历史档案】一份湮没的地质报告

 【链接·知识库】破火山口

 【链接·科学幻想】让地震为人类服务

地震与建筑

 【链接·知识库】地震波的种类

 【链接·知识库】高层建筑与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意大利、土耳其地震的故事

 【链接·历史档案】台湾“9·21”地震废墟考察

灾后重建

银厂沟银厂沟

 【链接·知识库】彭(州)汶(川)公路

 【链接·真实的档案】受难的灾民

危城北川

 【链接·新闻报道】“重新穿越地震带活动”——重返北川

 【链接·真实的档案】接触灾民

 【链接·紧急消息】来自唐家山堰塞湖的警报

 【链接·知识库】堰塞湖

 【链接·现场档案】保留安县堰塞湖的意见

灾后二王庙

 【链接·历史档案】二王庙的由来

 【链接·历史档案】大道无形的“哲学”都江堰

 【链接·知识库】都江堰治水箴言

 【链接·知识库】“天府之母”都江堰

汶川搬迁之争

 【延伸链接·地方故事】妙用马超、姜维

 【延伸链接·回忆录】汶川铁索桥的回忆

地震中的另样生命——废墟里的两只猫

 【链接·现场新闻】善良的小黄狗和“猪坚强”

答南开中学老同学问——代结束语

试读章节

2008年5月12日14时左右,我正在北京一个单位的办公室里。由于连日奔波,身体疲倦,脑袋有些晕,坐在椅子上就不由自主闭上了眼睛,迷迷糊糊打了一个短短的小盹。做梦也想不到,就是这一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情。几分钟后,当我睁开眼睛醒来,满办公室的人都转身看着我,一个姑娘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刚刚你们成都发生了地震。”

什么,成都?地震?

我恰巧在这个节骨眼儿睡着了,一点儿感觉也没有,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办公室里的人开始打开电脑搜寻,具体发震时间和震级都清楚了。原来,发震时间是14时28分04秒,震中在汶川,震级达到7.8级。

啊,7.8级!

我是地质工作者,深深明了这个震级意味着什么。

天啊!这和1976年的“7·28”唐山大地震,1999年“8·17”土耳其伊兹密特大地震的震级完全相当,从地皮上彻底抹掉了这两个城市,是毁灭性大地震呀1

7.8级是什么概念?这样大的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大约为3.2×1016焦耳。相当于40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或者4~5个1975年2月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也相当于30个1966年3月发生在河北邢台的7.2级地震,其厉害可想而知。

汶川,我太熟悉这个地方了。倘若震中真的在这里,这个位处深邃峡谷里的小县城必定凶多吉少。我认识的许多当地朋友,更加不用多说了。

现在轮到办公室里的人一拥而上,向我打听汶川的位置和所有的一切,问我家里会不会有问题。热心的人已经把电话机塞到我的手上了。

我迫不及待拨了家里的电话,想不到那边毫无反应。再拨老伴和孩子们的手机,依旧没有任何反应。“7.8级”的数字不停在头脑里翻搅,一个不祥的预兆浮上心头。可是着急也没有用,我沉住气办完了事,立刻回到北大的勺园住处。打开电视机,调到四川台,目不转睛注视着有关地震的滚动新闻和画面,再也没有心思重温燕园旧梦,“扑扑”跳动的心,早已飞回成都和汶川了。

不久,震级调整到8.0级。这只比1906年“4·18”旧金山大地震和1923年“9·1”东京大地震,两个毁灭了全城的8.3级地震略微小一点儿,更加使我惴惴不安,不知此时此刻四川情况如何。

那边的消息终于传来了。

两三天后,终于拨通了家中电话,清清楚楚听见那边的铃声猛响,一直无人接听。据此判断,房屋必定安全,家人可能外出躲避了,一颗悬挂的心放了下来。

我的估计没有错。接着,我拨通了两个儿子的手机。他们告诉我:“成都晃得很厉害,所有的人都出来了。家里没有大问题。既然你到了北京,就千万不要回来。”

家中情况逐渐清楚了。我家在临河的5楼,一些家具倒塌,打坏一些坛坛罐罐。那一天非常混乱,晚上一场大雨,两个儿子分头开车到处寻找,才在草地上乱哄哄的人堆里,找到周身湿淋淋的老伴。她的腿受了一点儿伤,已经转送重庆。孩子们千嘱咐、万嘱咐,叫我一定不能回成都。

紧接着,成都一些熟悉的媒体接连打通我的手机,要我就这次地震发表意见。同时,也有外地媒体电话采访。感谢成都的媒体,不是他们采访我,倒是我先采访他们,了解清楚情况,心中有了数。

在这期间,当我目睹电视上的灾情,也极力想和灾区直接联系,了解第一手情况。可是灾区电话完全不通,估计线路出了问题。不知什么原因,连手机也连接不上了。

首先想联系的是汶川,比较熟悉的原旅游局李局长的电话不通。  第二个电话直指北川。我了解北川县城正好位于断裂带上,可是县长经大忠的电话始终不通。

我坐在北大勺园的斗室里,抓住这两个电话不停地打。再换北川其他朋友的电话,没有一个打通。是线路出问题,他们太忙,还是别的不可知的原因?我不敢,也不愿意深入联想,感到那边凶多吉少,心中顿起一阵阵疑云。

P1-3

序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从采集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已有200多年历史。在这些国家里,约有10亿人民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没有离开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后果: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恶化,引起了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2008年9月以来,世界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到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三重危机,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一场国际科技竞争、技术革命正在兴起。

综观世界各科技强国的动向,这场技术革命将发生在如下领域: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主的能源技术革命,以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为主的环保技术革命,以纳米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为主的材料技术革命,以转基因育种、新型生物能源、干细胞再生医疗、创新药物为主的生物技术革命,以3G手机网络、新一代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为主的网络技术革命。其他的重要领域还有空间、海洋,以及地球深部的开发利用等。

21世纪的特征是:数字化的世界,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化的社会。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具有知识生产(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运用)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以上观点与角度就是这套科普丛书的视角。

本丛书尝试以新的视角和写作技巧,探索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创作风格。其特点为:

第一,在选题上:首先选取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生、改变或即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的技术成果(或领域),重点展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改变,力争做到具有前瞻性,以促使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向往。

第二,在创作技巧上:寓知识于故事或事件之中。以故事(或案例)切入主题,展开并加以分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融,步步深入,引导读者进入科学胜境,共同经历科学发展的过程。

第三,在传播科学知识上:要求有核心知识点,提出重点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精神,接受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丛书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并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2: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