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高处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石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地产领袖——王石所作的一本随笔,书中讲述了其登珠峰、进东非大裂谷、看香格里拉风雨无雪等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地产领袖的精神历程。

目录

序:生命高处

生命的承诺:活着回来

1.发生了什么事情?

2.淮做过人工呼吸?!

3.赶快下山

4.小戈的余地还有多少呢?

5.开尊大哥,要顶住啊!

6.没想到西大滩夜景这么美呀!

走进东非大裂谷

引、明早飞阿姆斯特丹,再转非洲航线

1.穿越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2.狮子,大象,谁牛?

3.传统时尚的马赛族服装:一块遮羞,一块斜披肩上

4.老王咂巴咂巴舌尖上的残味,挥手扇走杯口的大苍蝇

5.来乞里马扎罗就是为了登顶的!

6.因为海明威的《乞里马扎罗的雪》

7.“就这么容易登顶?”

阿拉斯加麦金利

1.C1imbing

2.登顶的成功率:6%

3.附近哪里正在发生雪崩

4.嘿,快出来赏月啊!

5.谁让咱是一条绳上绑着的蚂蚱呢?

6.顶住,对,顶住!

7.鲜红的国旗在四个人手中传递

8.你到了托奇纳镇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

9.那有什么,我也可以脱!

在喜马拉釉8848路上

香格里拉风雨雪

试读章节

           谁做过人工呼吸5月6日下午6点

乘5月6日下午6点钟格尔木至西宁的火车。同一卧铺车厢里,对面是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两位铁道专家,刚考察完拉萨至格尔木段铁路施工线路,要返回兰州。如何修建“格拉铁路”自然成了话题。在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的高原筑铁路,在世界铁路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两位专家对克服诸如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似乎胸有成竹。只是铁路修成后,阻断了野生动物的生活路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如何解决呢?”北青报的女记者王灏铮出于职业的敏感追问了一句。

“设计上增加孔道,或把铁路架空腾出野生动物通道。”其中一位略显福态的专家解释,“只是还不知道野生动物买不买我们人类的账,呵呵呵……哎,我们在飞机上看到雪山上有人在登山,就是你们哪?都是些什么人呢?”我们说,都是来自全国的业余爱好者,两位专家露出迷惑的眼神……

后来在餐车,比我后到的女记者告诉我:“你知道离开后他们怎么说? ‘假日花钱登雪山受这么大的苦,不是神经有问题吧?’”

一般人很难理解登山者为什么登山,更难理解登山者之间的关系。

无法辨别站在帐篷前挥动双手的是深圳的旗手,还是江苏常熟的小戈。打前锋的开尊教练一声令下“回营地!”我们4个队员和3名教练员彼此连接在一根50米长的保护绳上,同时回转,收尾的变成了前锋。

横在前面的冰裂隙一道接一道,但大都被冰雪掩埋得不留痕迹,人稍不留意就会踏空陷进去。这时候的我们明明知道营地出了紧急情况,也只能缓慢地行走。登山靴下的冰爪压在冰面上,发出嘎吱、嘎吱的怪声。

“扑哧!”一名队员一脚踏空,下半身悬空在冰裂缝中。我身后的开尊教练本能地将身体紧紧压在冰镐上,大声喊到:“冰镐卡住!冰爪踢!踢!就像攀冰训练时一样!”如果悬空的队员身体失控继续下滑,结组的其他队员也会被跟着带下去。而有经验的队员或教练员会利用冰镐固定在冰面上,制止下滑。1998年,三名香港队员攻顶新疆博格达,途中结组行进,不幸一人滑坠,其余两人也被牵连,最终集体遇难。陷在裂缝里的是深圳队员雁东,受过冰雪攀登训练,喀嚓喀嚓几下爬了出来。有惊无险,大家安全返回营地。

喊叫的是小戈,在攻顶队伍出发后,他发现同一帐篷的旗手躺在睡袋里昏迷不省人事。队员们围住了帐篷……不一会儿,开尊教练从帐篷退出来,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老王,你进来看看,怎么办?”

平躺在睡袋里的旗手脸色灰白,干裂的嘴唇张开着,舌头僵硬无津液,双眼睁得大大的。我凑近看,发现瞳孔有散射,用手在他眼前晃晃,没有任何反应。伸手摸摸脖颈上的动脉,还好,有脉搏,也还能感觉体温。“旗手、旗手!”没有任何反应。

“谁做过人工呼吸?!”我回转头望着帐篷外一张张焦虑的脸,从表情上看来,没人曾经做过。我转过身扯开睡袋的拉链,脑海里闪现着书本上做人工呼吸的程序和2000年章子峰前进营地里,英格兰登山队抢救队友的情景……双手交叉按着旗手的前胸均匀有力地下压,之后,右手捏着旗手的鼻子,左手按着旗手的下颚,深吸一口气——突然停顿,想到:已经四天没刷牙了,嘴对嘴合适吗?但只是瞬间的停顿。嘴对嘴输气,心胸按压,反复进行……背后伴随着“旗手顶住!”“旗手,坚持下去啊!”的鼓励声……P5-7

序言

            生命高处

                  王石

锁在迷雾乱云中的珠峰恰在我们到达珠峰大本营的黄昏时分豁然出现在眼前,同车的人没有一个言语。我呆呆望着,心里默念:珠穆朗玛峰,我们来啦。这是1997年9月。

在珠峰大本营,负责接待10支外国登山队的中方联络官也热情地接待了深圳来的两位不速之客。晚上,高山反应让人难以入眠,我们靠聊天消遣时间。聊天内容围绕着一年前珠穆朗玛峰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山难:1996年春季珠峰南坡4支探险队伍中的9人死亡,其中包括著名登山家新西兰人霍尔和美国人费希尔,另有3人在5月底相继去世。那晚还谈到中国登山史最惨重的山难:梅里山难。

1998年台湾登山家吴锦雄先生送了我一本《INT0 THIN AIR》。这是专门记述1996年珠峰南坡山难的书。作者乔恩.科莱考尔是美国著名记者,本身是个业余登山高手,参加了霍尔组织的探险队,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山难全过程。其激情的描述、冷峻的反思和翔实的珠峰史料令我爱不释手。连续三个夜晚读完,掩卷沉思再读第二遍。

登雪山终归是项危险的行为,而且毫无疑问,这种危险将永远存在。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山?这在登山运动不普及的中国大陆难以被人理解,就是在美国社会也不被理解,“美国公众对登山块乏世代相传的民族同情心,这一点与欧洲的山麓国家和孕育了登山运动的英国不同”。(摘自《珠穆朗玛峰》)对登山有深刻认识的科莱考尔是怎样理解的呢?作者引用了罗伯特《犹豫时刻》中的话:“……在具有神祕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讲得多么精彩!人生的自我挖掘、自我挑战,也许就是冒险运动的理性所在。从1999年攀登玉珠峰、博格达、雪宝鼎,200O年启孜峰、章子峰到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这项极限运动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2000年5月,我在珠峰大本营同黑龙江的阎庚华先生朝夕相处。章子峰的队友均感到老阎独自登珠峰凶多吉少,劝老阎放弃登顶,但此时的老阎怎能放弃?壮土上路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青海玉珠峰也传来5位年轻登山者遇难的噩耗。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可以得到纠正,妥协可以弥补过失,但在特定的雪山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将生死攸关,无论你是登山的初学者还是一流登山高于都不能例外。

在《INTO THIN AIR》中,作者科莱考尔对霍尔和费希尔的死因进行了近乎冷酷的分析,有骄傲轻敌的因素,也有来自商业竞争的多重压力……从书中我们可以获得他人的教训,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此外,这本书也可以说是珠穆朗玛峰编午史的通俗渎本,尤其对初学登山者,不可不渎。今年从玉珠峰回来,在北京同中国登山队的教练聚合,其中还有北京青年报的记者王灏铮。这位被中国登山队视为自己人的青年女记者向我约“推荐一本书”的稿件,截稿时间为5月底。我趁出差间隙说了上面这些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8: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