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幼儿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的任何阶段,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0-3岁是心智模式形成的源头,抓住生命的头三年,最重要的是:身体、心理、智力。易世萍老师,从早教老师、心理咨询师和妈妈这三个身份,阐释了婴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8个成长维度,即感觉、专注力、安全感、自我意识、身体、情绪、交往、性意识,最后再从父母教育的角度进行了升华,并用孩子上幼儿园的故事,呈现了一个0-3岁孩子成长的“结束”。 本书融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于一体,既有系统的理论讲述,也有简单实操的方法,结合110个生活教育案例,给出每个维度出现的敏感期,宝宝的行为表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实用的育儿建议,如刻意训练,提高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亲子游戏,为强大的专注力打下基础等,无论您是父母还是准父母,都应该用心阅读此书。 作者简介 易世萍,致力于为家庭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多元智能优势教育基地联合创始人首席学能专家。 26年教育从业经验,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国际AAH催眠治疗师,BGDE脑科学高级咨询师,国际NLP高级培训师,儿童情商及早教咨询治疗师,国家高级学习指导培训师,婚姻与家庭教育高级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培训师。 目录 第1章 保护健全人格的源头,他就是一个小小的“泉眼” 1.1 影响宝宝心智力发展的3个理论 1.2 什么样的人带出什么样“心智”的娃 1.3 8个维度影响心智在生活中的建立 1.4 做好3岁前的教育规划,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章 感觉维度:“感觉”是宝宝连接世界的最大秘密 2.1 先天不足,用后天的感觉训练来弥补 2.2 与其吓走宝宝的好奇心,不如陪他去冒险 2.3 感觉到孩子的感觉,孩子才能感觉到“爱” 第3章 专注力维度:3岁前的宝宝比成年人更专注 3.1 0~3岁的宝宝是专注力天才 3.2 五维专注力,3岁前就可以训练 3.3 专注力需被看见和鼓励 3.4 孩子的专注力是个性化的,成人需要放弃“自以为是” 第4章 安全感维度:让孩子一出生就成为有安全感的主人 4.1 让安全感赢在“未出生”的起跑线上 4.2 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第一责任人 4.3 重视1岁前的每一次“分离”,就是在一点一点建立安全感 第5章 自我维度:寻找“我是谁”,是走向独立的开始 5.1 0~3岁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里程 5.2 宝宝触碰成人恐惧的自我意识表现 5.3 面对孩子“自我”的觉醒,成人能做什么呢 第6章 身体维度:千万不要用“跳蚤精神”限制孩子的身体自由 6.1 6大运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6.2 如何让孩子在运动中提升感统能力 第7章 情绪维度:可怕的不是两岁,而是你不懂他的情绪 7.1 宝宝的情绪敏感而夸张,来得快去得也快 7.2 主要抚养人是孩子一生的情绪榜样 7.3 连接孩子“非言语情绪表达”的小技巧 7.4 培养宝宝“认知情绪”的小技巧 第8章 交往维度:融入世界是婴幼儿交往的核心诉求 8.1 宝宝与世界的关系是一步一个阶梯建立起来的 8.2 重视交往时刻,让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8.3 成年人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榜样 第9章 性意识维度:抓住性意识发展敏感期,让孩子的自信心更上一层楼 9.1 珍惜口欲期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9.2 懂得享受人生的大快乐——肛欲期来了 9.3 父母科学“性教育”,孩子心理更健康 第10章 母亲的觉醒程度,影响孩子生命的深度 10.1 认知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母亲 10.2 用心陪伴孩子生命的最初3年 10.3 母乳路上的心灵成长 10.4 成功养育孩子的方向——一切为了分离 后记 序言 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当我写完这本书的初稿 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宣 告天下”,于是有朋友问我 ,“易老师,你写这本书准 备了多长时间?”我仔细想 了想,最快来说是“两个月” 吧,可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 来看,我准备了18年,也可 以说是准备了26年。今年是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第26个年 头。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首先是因为我的执念吧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被老天 选中的,做教育就是我今生 的使命,哪怕再难,哪怕再 累,我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常常把“为教育事业奋 斗终身”挂在嘴边,这不是 一句口号,而是我内心深处 的执念。 其次,我想是因为我特 殊的教育经历吧。从一名高 中语文老师,来到早教领域 深耕,再到心理个案咨询, 再到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 升,我经历了一个孩子从0 ~18岁完整的成长。在这个 漫长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 稚气的小宝宝成长为翩翩少 年,看上去他们的婴儿期并 没有太大差别,可是经过十 几年的成长,养育在不同的 家庭,他们到了青春期逐渐 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状态。 其实当初的婴儿期不是没有 差异,而是父母们人为地忽 视了“差异”,因为他们有个 共同的信念:孩子还小,什 么都不懂,长大就好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我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唤 醒每一位在3岁前孩子的父 母,一定要相信“三岁看大” 的论断,一定要把孩子当“ 人”看,一定要从源头抓起 。在生命的源头注人源源不 断的“活水”,孩子将来的生 命才会更加“灵动鲜活”“精 神充盈”。 我希望成为3岁孩子的代 言人,帮助父母们更好地读 懂孩子的心灵。 我想是因为我的思维模 式和教育理念,我深深地相 信: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 好学问,必须是活出来 的、用出来的,而不是讲出 来的。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 、被尊重、被敬畏,父母必 须要自我成长。 我是一切发生的源头, 找寻自我,是人生唯一的方 向! 每个父母都已经做到了 自己能做的最好,同时如果 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也愿意 成为更好的父母。 写这本书的过程累并快 乐着,也一直触动着我每一 条“感慨”的神经,回想这18 年陪着孩子走过的点点滴滴 ,以及我帮助过的每个家庭 ,成就感和遗憾感一直交替 在我的脑海中。 此书一共呈现了110个生 活教育案例,一部分案例是 我26年教育工作中的观察和 个案积累,还有一部分案例 来自我18年育儿过程中的经 验教训。这些案例栩栩如生 ,具体细致,落地实用,让 父母们全方位地感受到0~3 岁的养育,不是纸上谈兵, 不能照本宣科,既要遵循规 律,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养育孩子,不是为了证明“ 知识”的正确,而是为了让 亲子关系得到真正的建立和 成长。 这本书适合所有的成年 人阅读,无论是怀孕的准妈 妈,还是已经出现育儿困惑 的父母,或者是需要带养孩 子的祖父母、保姆及托育园 的老师。因为我们可以从这 本书里看到教育的本质,找 到问题的源头,明白科学育 儿的方向。 阅读这本书的方法是, 先看序言和第一章,后面的 9个章节各自独立,可以随 时根据需求来阅读,最后才 看“后记”。 最后,我想说,写这本 书最大的动力,依然来自孩 子。 我的两个孩子,老大今 年上大学一年级,老二上四 年级。老大知道我正在写书 ,他说“妈妈,看到你在写 书,我也在想,将来有什么 东西可以留给我的孩子,我 得要多学习一点东西了”。 儿子的话让我觉得很欣慰。 老二说,“妈妈,如果笑容 很值钱的话,我每天都能赚 很多很多钱,如果微笑可以 当钱花的话,整个世界都是 我的了”。女儿的话,让我 觉得我为“家庭教育”所做的 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让我们感恩孩子吧,因 为孩子的到来,让我们有机 会成为更好的父母。 在此,我要感恩命运的 安排,感恩先生的支持和陪 伴,感恩儿女的“宽容大度”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 恩每个来到我身边的孩子和 父母,以及我在求学路上遇 到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及贵 人!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希望这本书,给 每位父母带来前行的动力和 方向! 易世萍 2023年2月1日 于中山 导语 作者从早教老师、心理咨询师和妈妈三重身份,阐释了0-3岁孩子心智发展的8个黄金维度,一本书提供全方位的育儿指导。 110个生活教育案例,源于作者26年教育工作中的观察、个案积累及18年育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将孩子的成长和养育知识生活化呈现,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本书融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于一体,3000余种具体可操作的实用方法,手把手帮助新手妈妈,轻松掌握育儿技巧,尤其重要的是倾听孩子内在声音的技巧。 后记 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这 一天——上幼儿园 秋季开学,小宝就要上 幼儿园了。在这之前,我已 经带她充分参观并体验过幼 儿园的生活,在这之前,我 已经完完全全陪伴了她 1320天(从怀孕开始算) 。所以,我非常笃定地相信 ,她会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提前两周,我们就开始 准备了! 首先,我列出了清单: (1)买牙刷、牙杯、毛 巾。 (2)去医院体检。 (3)绣名字,还要绣上 小宝最爱的绘本人物“小桃 子”。 (4)洗被子、席子、枕 套。 (5)读关于分离的绘本 。 (6)准备家庭相片…… 然后,我们就一起来准 备:去超市买她自己挑选的 牙刷、牙杯、雨鞋、雨衣、 毛巾…… 从幼儿园拿回被子、席 子后,我让小宝看着我洗这 些东西,然后把所有床上用 品和衣服都绣上她的名字。 老师说,可以去买名字贴, 但是我决定自己绣,我还很 用心地在每样物品上,绣上 了她看过的第一个绘本《小 桃子》,这是她最喜欢的一 个卡通形象。我希望她在幼 儿园看到物品时,就会感受 到妈妈的爱,也是为了让她 立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杯子 和牙刷绣不上去,怎么办呢 ?我买了油性笔画上去,这 样就不会被水洗掉了。小宝 每天看着我做这些事情的时 候,非常安静和专注,我能 感觉到她内在的喜悦和期待 。 到了晚上,我们会讲睡 前故事,偶尔聊一聊幼儿园 ,小宝一直都是期待的样子 。 提前一周,我们一起去 拿了体检资料,还一起去防 保所拿打预防针的证明,然 后去医院体检,再去照相, 取相片。就这样,一天一天 地忙下来,小宝心里渐渐明 白,自己很快就要上幼儿园 了。 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 又跟小宝聊天,我问,如果 你做错事,你觉得妈妈还爱 你吗?小宝说“爱”;我又问 ,如果你上幼儿园,见不到 妈妈,你觉得妈妈还爱你吗 ?小宝说“爱”。听到小宝这 样说,我激动地把她搂在怀 里亲了又亲。她真的是完全 明白了! 通过这两周的忙碌,我 感觉到小宝有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身体上、自理能力上 、语言能力上,还是心智的 成熟度上,她都完全准备好 了。只是在人际交往上,她 显得有些霸道,如当有陌生 的小朋友靠近她,想要拿她 的玩具时,她就会先打别人 ,抓别人的衣服,嘴上也不 饶人,还说,我要把你杀到 海里去,喂大白鲨。当然, 对于这些我并不担心,她只 是需要到小朋友的世界里去 学习。 终于还有3天,就要上幼 儿园了。我开始给她讲绘本 故事《魔法亲亲》,这是一 本专门讲小熊要去上幼儿园 的故事,小宝非常喜欢,每 天中午、晚上,都要我讲给 她听。而且我们是边讲边表 演,她演小熊,我演熊妈妈 ,绘本里有很多肢体动作, 我们还一起创作更多的动作 ,开心极了。绘本中讲到小 熊最后能开开心心地上幼儿 园,小宝就跟我说,我上幼 儿园也不哭。我说,是的, 那当然,妹妹已经完全做好 准备了。 好了,终于到了最后一 个晚上,明天就要上幼儿园 了。我们一起收拾好所有的 东西:书包、衣服、床上用 品、相片。收拾“全家福”相 片时,妹妹说,不用了,我 不会想你的。我说,就放在 书包里吧,没关系的,如果 想妈妈了,你就看一看,如 果不想,就让它在这里睡觉 吧。然后,我又好奇地问, 你为什么不会想妈妈呢?她 说,我要忙着玩游戏呢! 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 了! 早上7点半,我唱着歌“ 亲爱的,你慢慢飞,飞到丛 林去看小溪水;亲爱的,要 起床了,我们今天要上幼儿 园……”准时叫她起床。小 宝迅速爬了起来,很兴奋地 说,我要上幼儿园啦!我们 抱在一起亲了亲,就赶紧吃 早餐,拿好被子、书包,高 高兴兴地出门了。 到了幼儿园,我把东西 交待给老师,抱了抱又亲了 亲,她说,我吃完下午茶, 你就来接我啦,我说,是的 ,妈妈会早早地来接你。然 后她就跟我拜拜,跟老师进 了教室。 就这样,一切都在我的 意料之中,小宝完成了她生 命中的第一次重大成长。走 在回家的路上,反而是我自 己有些小失落,这一天,我 盼了3年,现在终于盼到了 ,唉,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 些情景,有点过于轻松了吧 。不管他了,小宝终于上幼 儿园了,她的心儿开始飞翔 ,我的心儿也有了新的方向 。 自由轻松的时间,总是 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下午 3点,我赶紧出发去接小宝 了,因为我想在4点钟,准 时出现在幼儿园教室门口, 让她看到我是第一个来接孩 子的妈妈。 来到幼儿园,我轻轻走 上二楼,从门外看到老师正 和孩子们手拉手,唱再见歌 。妹妹背着书包坐在地上, 没有参与,只是看着老师和 小朋友边唱边跳,但是她一 直在认真看,头转来转去地 看。最后结束时,她看到我 了,高高兴兴地向我跑过来 。我紧紧地抱着她,开心地 转了一圈,然后就准备下楼 ,这时,她说,我要跟俊哥 哥说拜拜,我说好,我们去 找他,后来我们在后花园找 到了阿俊老师。 然后,我们就坐在操场 ,等昆昆舅舅 书评(媒体评论) 父母希望培养聪明的孩 子,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脑 细胞网络的疏密,是一个人 聪不聪明的生理区别。这个 不是天生的!新网络是因为 有新的讯息出现,玩具和成 人逗玩是新生婴儿大脑网络 建设的主要原因。0-3岁对 孩子一生有非常大的影响, 婴儿期的大脑神经网络会爆 炸式的增长,从出生到22- 30个月之间终止。中国传统 说“三岁定80”,是真的! ——李中莹 国际级NLP 大师 早期教育,从某一层面 说就是让父母早点接受教育 。易世萍老师这句话深得我 心,父母都希望孩子好,都 想把最好的教育资源给孩子 ,但唯独忘了,明白的父母 才能把教育做到位。孩子的 头三年,像黄金一样珍贵。 希望易老师的新书,让新手 父母们感受到这一点。 ——秋叶 秋叶品牌,秋 叶PPT创始人 易世萍女士,一位可爱 的母亲,一位对生命和成长 有着超级感知的师者,娓娓 向您道来她对0-3岁早期儿 童发展的系统性理解。八大 维度帮助家长提升认知,故 事案例中穿插了知识点,这 是一本既条理性强,又轻松 好懂的书。 ——李敬 京学集团创始 人兼CEO 学前教育是最重要的启 蒙教育,它奠定了个人发展 的基础,尤其是3岁以前, 父母在家庭中对幼儿教养的 方式,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 一生。此书的作者从早教老 师、心理咨询师和妈妈这三 个身份,阐释了婴幼儿在家 庭教育中的8个成长维度, 这个视角是非常独特和全面 的。 ——叶平枝 博士生导师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 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易世萍老师是一个有使 命感、对儿童有敬畏之心、 对生命有深刻领悟的老师和 妈妈,她在用生命来书写生 命,用灵魂来走进灵魂,书 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 事都极易引起父母的共鸣。 无论您的孩子多大,静下心 来回到0-3岁,就能看到自 己养育孩子的初心,回归生 命的本质。 ——刘波 广东省心理咨 询师协会副会长,电视台特 约心理顾问 精彩页 我曾经在一部纪录片里看到我们国家的母亲河“黄河”,她的发源地竟然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泉眼,但是无数的小泉眼却汇成了中华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 在写这本书时,让我想起了她们之间的关联。对于母亲河,保护好源头,就是在保护历史和生命。一个人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亦是如此啊!生命长河中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就是头三年,保护好了这三年,生命的宏大蓝图就会清晰而幸福地展开。 大家可能听说过关于“野孩”的故事,这不是危言耸听。心理学家格赛尔曾对野生儿的智力发展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头几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机能最关键的时期,此时脑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他今后的心理发展方向。此时,婴儿的大脑就像一台高级计算机,有着强大的兼容,植入狼的环境就变成狼孩,植入熊的环境就变成熊孩。而在人类的环境里,是否就一定能“成人”呢?人与人之间的最后结果还是千差万别的。 那抓住生命的头三年,我们到底要抓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是三点:身体、心理、智力。我把他们简称为“心智力”。身体自由是心理快乐的基础,心理快乐是智力创造的基础,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那最终“心智力”会形成什么呢?形成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一个人对待外在人、事、物的看法,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观”以及对待人生的各种信念。 这一切看上去好像很远,起码要到18岁以后才会基本形成,但是0~3岁却是心智模式形成的源头,是一个人生命观的底色。 下面这个案例是我12年前在早教中心看到的一个孩子。现在已上初中,性格依然内向,不爱说话,她妈妈说孩子现在最大的毛病是“太懒”。可是这种状态的源头早在1岁半时就已呈现出来。 1岁半的媛媛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可就是不爱动,按道理来说,这么大的孩子,身体都是喜欢动个不停的。可是一出门,她就要大人抱,到了早教中心,别的孩子到处跑,她只要妈妈在绘本区给她讲故事。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的性格偏内向,多带她出去玩玩,也许就会改变。可是半年过去了,媛媛好像越来越不爱动,跟别人的互动也是偏被动的,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从她的眼睛里看不到活跃的光芒。 有一次,我在早教中心见到孩子,当时妈妈正在跟别的老师谈话,她自己坐着。我顺手给了她一包小饼干,她拿在手里看了很久,不知道是该吃呢,还是给妈妈。我看到她这么犹豫,就对她说:媛媛,可以吃的,这是饼干,你可以吃。她还是很迟疑,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我又问她:你是需要老师帮你打开吗?她点头。我帮她打开后,她一点点地放进嘴里,最后整块饼干塞满了她的嘴,从她的表情我看到这个味道似乎对她有强大的吸引力。 吃完一块后,我看到她的眼晴在放光,我又拿出一块问她:你还想吃吗?老师还有一块。她犹豫了片刻,接了过去,然后整块塞进嘴里,我能看到她的身体明显地放松了下来,表情也开始鲜活起来,吃完两块饼干,她就在早教中心到处走动起来,一种自信满满的样子。 我一下子明白了,媛媛妈妈可能在吃的方面,对孩子的限制太多,很多零食不让孩子吃,所以她的嘴被禁锢了,她的身体也被卡住了。当一个人的身体被束缚了,在身体上失去了尊严,她的心门就关上了,心理上也失去了自由,最终她在智力上也很难有创造性的表现,因为她已经懒得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智慧。 孩子经过三年的“教养”,根本不用等到18岁,她已经开始形成这样一种“心智模式”;妈妈是绝对的权威,我是反抗不了的,我不能为我的身体作主,我也不想去探索这个“无趣”的世界,我只能成为一个“无用的人”。 一旦孩子有这样的心智力,形成这样的心智模式,真的太可怕了。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样,所以,父母需要提前学习。 1.1 影响宝宝心智力发展的3个理论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愿意培养有积极心智力的孩子吗?作为父母不一定要成为教育专家,但是需要了解基本的儿童发展规律。婴幼儿的心智发展,跟3个理论密切相关:儿童敏感期发展理论;感觉统合理论;安全依恋理论。 儿童敏感期发展理论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儿童敏感期”。她借鉴了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斯对于生物在生长中会受环境刺激出现特定敏感期的理论,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的观察,发现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促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很专注、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置若罔闻。 在早期,蒙台梭利首先发现的是5个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口手敏感期、走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后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专家发现了更多的敏感期,甚至有的专家认为多达30种以上,从0岁延伸到12岁。 “敏感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