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火了,你往哪个门跑?——这就是博弈论。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当然不是关于下围棋的,它是关于社会的,它是当今最时髦的一种生存理论。揭开奥秘深入浅出,生存博弈趣味无穷。博弈论在西方是科学,在中国则更像一门艺术,就是更艺术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在当今社会如鱼得水地生活,多读读这本前人智慧精髓与今人科学经验相融汇而成的《生存博弈》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存博弈(现实社会中的策略竞争)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
作者 | 高志明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失火了,你往哪个门跑?——这就是博弈论。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当然不是关于下围棋的,它是关于社会的,它是当今最时髦的一种生存理论。揭开奥秘深入浅出,生存博弈趣味无穷。博弈论在西方是科学,在中国则更像一门艺术,就是更艺术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在当今社会如鱼得水地生活,多读读这本前人智慧精髓与今人科学经验相融汇而成的《生存博弈》吧! 内容推荐 博弈是无处不在的真实策略“游戏”,只要我们生存在人世间,就在不停的博弈着。而我们要成功,要胜利,就理应了解游戏的规则。 每个人都处这世事的弈局之中,都在不断地进行博弈。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不停的博弈决策过程。每天都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各种选择中进行适当的决策。 现实社会如此棋局,人与人就处在博弈关系中。我们这样生存着,我们就这样博弈着。谁也不是局外人,谁也不应当局者迷。 目录 第1章 生存在博弈中 囚徒困境:两难境地的抉择 鹰鸽博弈:强硬与温和的演进 定局楼君臣斗智:局内局外皆博弈 赤壁之战新解:弱者联合对抗强者的游戏 生死阄传奇:博弈离不开规则 所罗门断争子案:巧识庐山真面目 博弈论的发展:趣话与基本知识 第2章 走出囚徒困境 顽猴博弈:笼子里的利益角逐 狼的图腾: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 棒、虎、鸡:一物降一物的困局 修路博弈:大家的事情由谁管? 价格大战:恶性竞争的怪圈 世贸组织:打破贸易壁垒的博弈 克格勃的指控:面对莫须有的罪名 看客心态:旁观者的悲哀 公共资源悲剧:生存的艰辛博弈 第3章 进一步与退一步 斗鸡博弈:狭路相遇的困局 胆小鬼博弈:规则化解难题 骑虎难下:进亦忧。退亦忧 一美元拍卖:越陷越深的沼泽陷阱 协和谬误:“完美的大鸟”不完美 三方对决:弱者的海阔天空 皇帝与权臣:权力天平上的游戏 “入云龙”公孙胜:淡泊明志晓进退 关羽败走麦城:浪花淘尽英雄泪 第4章 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 “掩耳盗铃”的古董商:信息影响决策 大话空城计: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情报大战:最亲信的是间谍 维克瑞拍卖法:信号传递的机制 “无知之幕”:原初状态选择正义 流行病恐慌:谁为信息不实买单? 求职竞争:斯宾塞不对称学说 山村屠杀悲剧:群体博弈的公共知识 广告战:买的没有卖的精 头等舱与经济舱:信息甄别的设计 股海运筹:不完全信息的算计 第5章 先动与后动 智猪博弈: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 搭便车行为:做“聪明”的“小猪” 三个和尚博弈:从没水喝到抢水挑 给猫系铃铛:谁第一个采取行动? 狮猫斗硕鼠:刚柔转化,以逸待劳 退避三舍:后发优势制人 性别之战:先下手者为强 祝英台的抉择:梁山伯还是马文才? 赢者通吃:领先后的模仿策略 分蛋糕规则:谁分的谁要后拿 分粥游戏:好制度在博弈中形成 第6章 理性与非理性 麦琪的礼物:“无私”的纳什均衡 海盗分金难题:怯懦者得到财富 阿罗悖论:公共选择中的民主难题 蜈蚣博弈:直觉与理性的背离 母子博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牡鹿狩猎:寻求帕累托优势 冒险成功的概率:凡事三思而后行 酒吧问题:混沌状态的策略选择 人质危机:非理性悬崖边的徘徊 最后通牒博弈:非理性的困惑 第7章 威胁与承诺 两个胖子进门:向左走,向右走? 砸锅卖铁“闹革命”:置之死地而后生 5000英镑的收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钱 华容道博弈:强中更有强中手 冯谖客孟尝君:考验君子的气量 信誉效应:降低博弈成本之道 房地产开发博弈:看穿对手的策略 猎犬与猎手的游戏:制度激励的悖论 新加坡的廉政方略:威胁与承诺并举 第8章 大智若愚与大愚若智 讨钱的艺术:“犯傻”也许有好处 旅客困境:聪明过头没好处 猜硬币游戏:理性人的平局 石头、剪子、布:混合策略游戏 女王选夫:想说爱他不容易 李尔王难题:接班人的困境 逆境中的挣扎:“迷雾弹”的威力 中国人的“小聪明”:急功近利的劣战略 蜜蜂与农夫的博弈:在共赢中共存 艾克斯罗德实验:投桃报李,持续博弈 赢家,笑在最后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有一天,有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害,财物被窃取。警方在侦破这个恶性案件过程中,抓到了汤姆、杰瑞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且从他们的住处搜出了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却矢口否认曾经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而已。 于是,警方将汤姆、杰瑞两个犯罪嫌疑人进行隔离审讯。因为这是发生在美国的案件,根据当地的法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公诉方和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讨价还价的“交易”。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承认了某个控诉方没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那么将“从轻发落”。 检察官分别对汤姆与杰瑞说:“你们的盗窃罪证据确凿,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监禁。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监禁;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监禁,他只被判3个月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监禁。” 尽管汤姆不知杰瑞是否招认,但他认为自己选招认最好。如果汤姆会选择招认,杰瑞也同样会选择招认,结果各被判刑5年;但如果两人都不招认(抵赖),结果是两人只各自被判刑1年,但这种结果通常是不会出现的。 用博弈论术语来说,汤姆或者杰瑞可以做出的选择被称为“战略”(Strategies),如“招认”或者“抵赖”都是战略,也就是策略行为。对汤姆来说,尽管他不知道杰瑞是选择了“招认”还是“抵赖”,但他发现他自己选择“招认”是比选择“抵赖”为好的。也就是说,抵赖是相对于招认的劣势战略,汤姆不会选择劣势战略,他一般会选择“招认”的优势战略。 同样地,根据对称性,杰瑞也会选择“招认”。结果,汤姆、杰瑞两人都坦白交代了。 在博弈论中,汤姆和杰瑞是博弈的参与者,叫做“局中人”(Players)。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在复杂的博弈中,参与者不止两个,战略也有很多。 汤姆和杰瑞作为博弈的参与者,在不同的策略组合下都会有一定的付出,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就是支付(Payoff),也就是付出的代价。有付出就有收益,因此,考察博弈中支付的多少往往就是考察收益的多少,支付与收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博弈中的收益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在囚徒困境中,汤姆和杰瑞都可能有1年监禁、5年监禁、10年监禁或者3个月监禁几种收益,至于结果是哪种,全靠他们各自的选择了。 汤姆和杰瑞所选择的战略构成的组合(招认,招认)和(抵赖,抵赖)都能实现博弈均衡(Equilibrium)。类似这种博弈均衡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John F.Nash)论证的,所以被成为“纳什均衡”,这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的均衡。但这两个战略组合存在优劣之分,前者是优势战略,后者是劣势战略。汤姆和杰瑞一般都不会选择劣势战略“抵赖”,这被称为“剔除劣势战略的占优势战略均衡”。也就是“招认”是优于“抵赖”的好的战略。 囚徒的两难选择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现实社会中,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像囚徒困境这种“纳什均衡”就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两个囚徒在招认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较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 “纳什均衡”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从“纳什均衡”来看,“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存在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其实,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这样。 “纳什均衡”是非合作博弈的均衡,有时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均衡。所以,反过来更使我们看到:合作是好的“利己策略”,但合作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定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这样的合作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良好的社会。P3-5 序言 博弈——无处不在的策略游戏 博弈本来指的是4000年前发祥于中国的围棋游戏。纵横各19条线编织成网格,黑白分明两色棋子,双方轮流下子,两气活棋,空多者胜,另有一些“劫争”之类的补充规定。棋盘很简单,规则很简单,却可演绎出无数精彩弈局、精妙招数。这黑白博弈游戏恰似人生的模型、世事的缩影。 博弈的英文是Game,中文直译为“游戏”。但其实在西方,游戏的含义与我们不尽相同,他们所谓的游戏是严格遵循一定规则的竞技活动,参加游戏者的目的在于赢得胜利。这与汉语中主要指纯粹娱乐的“游戏”不同,但与汉语中“博弈”的含义相当。 博弈论是研究竞争与对策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是社会科学崭新的方法之学,是我们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的一枚金钥匙。其创立者之一就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一位绝顶聪明的数学家。数学方法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博弈论指导我们策略地应对大千世界的波诡云谲、千变万化。 每个人都处在这世事的弈局之中,都在不断地进行博弈。其实,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不停的博弈决策过程。每天都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各种选择中进行适当的决策。去单位工作,总要关注领导、同事的举动,据此自己采取适当的对策。平日生活里,结交哪位当朋友,选择谁人作伴侣,其实都在博弈之中。如此看来,仿佛人生很累,但事实就是如此,博弈就是无处不在的真实策略“游戏”。只要我们生存在人世间,就在不停的博弈着。而我们要成功、要胜利,就理应了解游戏的规则。 博弈——大千世界的生存法则 我们往往喜欢追求完美的均衡与和谐,但在博弈论看来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人人都从绝对的利己目的出发,结果往往损人不利己。我们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别人也同样不是傻瓜。经过博弈的过程,人们选择的虽然不是最佳策略,但人与人之间却达到了相对均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过博弈的结局不是最理想但避免了最糟糕。 不管是否懂得博弈论,其实每个人都在博弈中生存着,在生存中不断博弈着。在生存博弈中,有的人很聪明,有的人很糊涂。大智若愚是真聪明假糊涂,大愚若智是真糊涂假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若愚,智者善辨,真善辨者若讷,大巧若拙,真辨者无言。这是生存博弈的高妙境界。 博弈论绝对不是教人玩弄阴谋伎俩,因为人只要智商达标,谁比谁傻呢?因此,应当把博弈对手视为与自己有同样思考力的人,进而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博弈均衡。如果经常煞费苦心去伤害他人,那么自己同时也会受到伤害,而这种累积就会使自己的人生减分直至被淘汰出局。 博弈——社会竞争的现代意识 世界无往不在博弈之中,人与人无往不在博弈之中。哪个人也不会在真空里做决定,身边的人其实也在像您这样选择着、决策着。现实社会如同棋局,人与人就处在博弈关系之中。我们就这样生存着,我们就这样博弈着。谁也不是局外人,谁也不应当局者迷。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这句话实在不虚!真正全面学通悟透博弈论固然困难,但晓得博弈论的精髓,理解其深刻主旨,具有博弈的意识,无疑对我们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在人与人的博弈中,应该意识到您的对手是聪明且有主见的主体,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他们的目标往往会与您的目标发生冲突,但他们当中也包含着潜在的合作的因素。您做出抉择之时,应当考虑这些冲突的因素,更应当注意发挥合作因素的作用。 本书可谓笔者多年学习、研究博弈论的心血凝聚,荟萃了大量国内外典型博弈案例,力求恢宏大气、逻辑严谨、语言质朴、幽默风趣。尽量避免了空洞地介绍抽象的博弈论,而是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来娓娓阐述博弈知识的深刻精妙,力求把“微言大义”以平实的文字阐述清楚。由于本书主要面向的是尚未系统掌握博弈论的大众读者,因而对于系统学习过博弈论的朋友来说,恐怕感觉比较浅显,但其中不少生动的案例仍不妨一读。 著名的博弈论研究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则柯教授对笔者的编写工作给予了肯定和帮助,并鼓励笔者坚持写完本书、写好本书。笔者作为晚辈,感激不已。 高志明 2005年9月 后记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写完这本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嗅到了凉爽秋季的气息,看到了成熟的果实,颇为快慰,颇有成就感。因为写作这本难度较大的作品,确实耗费了大量脑力和体力,能坚持到最后,难道不是一种胜利吗? 实事求是地说,写作这本关于博弈的书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确定选题到稿件出炉,历时数十个月,如同孕育新生命一样不易。产生了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博弈论,何其深刻、深邃、深奥,笔者却要试图将其平易地表达出来,以飨大众读者。因此,常常踌躇满志却不知如何下笔,辗转反侧中体悟博弈的真谛,几欲罢笔却终不肯舍弃,终于坚持不懈地完成拙作。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博弈学问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现实的应用价值啊! 其实,书的后记有时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也可能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一种大功告成的意思表示。写后记,这是笔者的第一次。能在博弈论的研习方面有所收获,对大众读者了解博弈论有所帮助,这是笔者最大的兴奋点。 世事如棋人如子,但求落子不悔。笔者感觉中国人的细胞里似乎有博弈论的遗传基因,虽然西方人正式创立了博弈论,但现在中国人对博弈论的研习迅速展开,笔者发现身边不少人都能对博弈论道出一二来。不过,也有人拿博弈论乱套一些生活中的普通事情,这就有点儿书呆子气了。有的人还喜欢把博弈论简单理解为谋略之学,仿佛学了点儿博弈论之后就能在生存竞争中屡战屡胜。这恐怕是一种误解,不符合博弈论的要义。 笔者强调,博弈论并不是教人们去煞费苦心地琢磨什么“阴谋诡计”,而是试图让人们在这个缤纷的世界上、变幻的社会中,学会尽可能地应付裕如。否则,博弈论有被人炒作并“庸俗化”的可能。“通俗化”值得提倡,“庸俗化”就坏了方子了。所以,戒除浮躁,体会个中真义,才能从本书中体会到博弈论的些许精髓。 衷心感谢本书所参考的各类文献资料的原作者!衷心感谢出版社的朋友积极督促笔者完成这本书!衷心感谢您阅读笔者编撰的这本博弈论的通俗读本!愿您在生存的博弈中游刃有余,潇洒自如,笑到最后! 书中不足、不当之处恐怕难免,欢迎读者、专家批评指教,与笔者博弈一番。 作者谨识 2005年9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有一个大致了解。 ——保罗·萨谬尔森(paulsamuelson)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仓促岁月,世事如棋,每局都光怪陆离,骤睛骤雨,人事天天变,有喜亦有悲……张眼远望,世事如棋,每局应观察入微,但求共你棋艺相比较,了解做人道理。 ——许冠杰著名音乐家、《世事如棋》作词、作曲及首唱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