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湘文化古今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文选德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述说湖湘文化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收入了老学和孔学的有关文章。其目的在于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必须综合创新传统文化,必须汲取世界文化精华。

内容推荐

本书系供作者的博士研究生学习之用,因而书中内容大多只是点到为止,未能展升,且没有注明出处。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读书、思考和写作的空间,以便扩人视野,伸长触角,追本溯源,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涵养。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大都是参阅已经公开出版的有关著作和文献,也可以说是由摘抄有关资料拼凑而成,并无更多的新意。由于是供学生参考之用,故所有参阅篇名和著作均未列出。

目录

一 湖湘文化访谈录

二 关于“文化”的概念定义

三 中国的区域文化问题

四 区域文化之荆楚文化

五 湖湘文化之楚文化

六 “长沙国”的文化源头

七 湖湘文化的历史背景

八 湖湘文化的形成沿革

九 湖湘文化的思想要素

十 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十一 湖湘文化的历史反思

十二 湖湘文化的传承创新

一 老子其人其书和其学

二 孔子其人和《论语》其书

三 再谈孔子其人和《论语》其书

四 追寻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后记

试读章节

2.中原文化(又称河洛文化)

所谓中原,一般指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带,同时也意指了中原作为民族摇篮的地区意识。中原的隐性文化意义是“中国之中”。这一地区是华夏文明的策源地。中原地区在古代传说中,一直是古代英雄和帝王活动的主要场所。比如伏羲和女娲、神农f炎帝)、黄帝和嫘祖等。虽然黄帝起源于中原西边的关中地区,炎帝起源于中原东边的齐鲁地区,但是他们后来都进入中原,在这里经营开发。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上游会向中流发展,而中流会顺流向下游发展,西部与东部的交汇便出现在中原。北方与南方的先民也是采取着这样的发展途径。这种文化融合的结果造成了一种文化意识:中原必是正统王朝的所据之地,不据中原,则等于没有取得正统的地位。所以,这种意识又促进了对中原的注重和争夺,从而又加速了在中原的文化融合和扩散。

从考古学考察,中原文化影响最大的考古文化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被认为是黄帝族的文化遗址,它奠定了中原文化的基础。此后夏、商、周都以此为基础在中原建立王朝。周朝营建东都洛邑,并被封邦建国,由此使我国许多地区进入到区域文化中的方国时代。但是中原地区却没有设立强大的诸侯国,它一直保持着“中国之中”的文化形象和概念存在下来,以至后人(尤其是现代从事中原文化研究的河南学者)不得不另外寻找一个名称,作为中原文化的代称。这个名字就是河洛文化。“河洛”一名,最早见于《史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水。泛指黄河与洛水交汇之流域。以今日地域观念,即以中岳嵩山为中心,北迄邯郸以南,南接淮河以北,西达关中华阴,东至豫东平原。其主要区域在今河南省境。但是河洛仍然不是一个方国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中原文化带有深厚的帝都文化的色彩。中原作为古代王朝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其文化的高度发展自然居全国之首,以正统和规范为特征的中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也非其他地域文化所及。同时,中原文化既是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辐射之源,也是接受辐射之所。它广泛地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各种特征,并将这些不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当然,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也有很多独特之处,但是相对于它在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正统性和代表性来说,它的地域特性反而不很鲜明。或者可以说,中原文化的最大特性就是它的包容性、正统性和代表性。

P38-39

序言

一、本书以述说湖湘文化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收入了老学和孔学的有关文章。其目的在于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必须综合创新传统文化,必须汲取世界文化精华。

二、本书系供我的博士研究生学习之用,因而书中内容大多只是点到为止,未能展升,且没有注明出处。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读书、思考和写作的空间,以便扩人视野,伸长触角,追本溯源,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涵养。

三、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结识了被称为“星城怿才”的冯大亮先生。在与之就为文治学交谈、交流和交往中,我发现该同志虽然年岁不大,但很有个性,且学识渊博,记忆惊人。时至今日,冯先生还能一字不漏地把《道德经》之类的诸多古代经典背诵出来。基于此,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加入和运用了冯先生关于“湖湘文化”的许多研究成果,有的章节几乎全都出自冯先生之手。当然,这样做也是得到了冯先生的认可的。同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院长等同志,也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诸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大都是参阅已经公开出版的有关著作和文献,也可以说是由摘抄有关资料拼凑而成,并无更多的新意。由于是供学生参考之用,故所有参阅篇名和著作均未列出。在此,除向诸位方家作者一并致谢外,还请有关的作者见谅、海涵、批评和指教。

  文选德 二〇〇六年二月于长沙

后记

《湖湘文化古今谈》一书出版面世了,这是我以个人名义公开出版的第30本著作,心中自然感到特别欣慰。此时此刻,原本想书也出了,有些话就不说了。但后来又觉得“有话不说”不是湖南人的性格,当然也不是我的性格。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也许是多余的文字。

在这里,我主要是想交代一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05年,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完《<论语>诠释》这本50万字的书以后,在后记中曾经说过:“这也许是我的封笔之作。”当时我之所以加上“也许”二字,实话实说,这实际上是为我准备以后出书留下一个“伏笔”和回旋余地,因而没有把话说死。当然,就我的本意确实不想再搞什么“著书立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写文章特别是写书,对于我们这些知识陈旧而又不会使用电脑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特别是对于我来说,一是年过花甲,精力不济不想再写了;二是才疏学浅,肚里无货没东西可写了。然而,事情总是不可能尽随人意。也就在这一年,我又被推荐遴选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思想文化专门史的博士生导师并且招收了学生。人们常说,有些事情是逼出来的。就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也不得不考虑给我的学生提供一点可供学习参阅的东西。于是,我便又找来资料,铺开稿纸,重新写起来了。大概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一个专供我的博士生使用的《湖湘文化十讲》,并且准备打印几份完事。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版界的几位同事知道了此事,认为既然可以打印内部使用,那还不如公开出版。他们还说,现在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也正需要这方面的读物,如果公开出版时,再加上一些能反映湖湘文化特色的照片,那肯定会有市场。他们的议论,我听了以后,觉得不无道理,也就默认了。其实,在以往的日子里,我曾隐隐约约感到,在我国的思想文化专门史的研究传承中,似乎有重孔孟之道,轻老庄学说;重北方文化,轻南方文化;重黄河文化,轻长江文化;重龙文化,轻风文化;重中原文化,轻湖湘文化等一类倾向。时至今日,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真的应该去认真研究一些曾因种种原因而被遮蔽的历史,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还文化以本来曾经出现过的景况。基于此,在同事们的支持下,我又对原稿作了一些修改,并加进了近年来我公开发表的几篇关于古典文化的文章,凑成了现在的这本《湖湘文化古今谈》。

我之所以要在“封笔”之后,又写这本《湖湘文化古今谈》,还有一个原凶,那就是要了却我十多年前的一个心愿。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湖南省开评优秀社科成果奖时,我深感作为湖南人,对言必称体量博大、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确实知之不多,研究太少,说不出一个一二三,有的甚至不甚了了。那时虽然给一本书名叫《湖湘文化纵横谈》的小册子评了一个奖,但实事求是地说,这本书是不够分量的,那是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系列讲座稿编辑而成的。此后,在湖南虽然研究湖湘文化的文章著作不断问世,但总的说来仍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也没有能够形成大的气候。此事,我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宣传文化部门的“文化人”来说,总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和无奈,总觉得亏欠了湖湘文化一点什么。所以,在我离开意识形态工作岗位以后,我仍不去顾及什么“面子”,力举湖南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编辑出版一套大型的能反映湖湘文化由来发展创新的《湖湘文库》丛书。这个提议得到了主政湖南的杨正午、周伯华等同志的支持。特别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张春贤同志就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以后,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承创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实际的支持。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如果能够公开写_点述说湖湘文化的文字,哪怕是支离破碎的,我想对于推进或者促成《湖湘文库》的实,应该说也还是能够多少起一些作用的。至于事情的进展是否能加愿以偿,那我就只能关注事情的过程而无法顾及事情的结果,反正我已经做了我可以做的了。

应该说明的是,这本《湖湘文化古今谈》,其内容是繁杂而不系统的,包括对湖湘文化的源头山来、发展过程、精神特质、代表人物、正负影响、反思创新等的议论,都是东拼西凑的。同时,也由于资料不足和水平所限,我对于这些问题的述说也只能是粗线条,甚至是丢三落四的,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稍加展开,没有也不可能作十分详细十分准确的阐述,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错讹和偏颇。其实,就我来说,虽然几十年来,足迹遍布三湘叫水,对湖南的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有形文化、无形文化等等,都有一些接触和涉及。但扪心自问,对于中华文化,对于中原文化,对于湖湘文化,对于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可以说我都是似足而非,一知半解,知之甚少,即使知的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来写这样的文字,也就只能是勉为其难,简而言之,大而化之了,没有也不可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各个层面上,去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了。所以,我估计读者在看完这本书以后,也可能有所收获,也可能一无所获,但不论怎样,都只能恭请各位见谅了。

还要指出的是,2005年12月,当代艺术大师黄永玉老先生来长,老友相见,无所不谈。当我谈及湖湘文化并说黄老的人品和文品无不呈现出湖湘文化的鲜明特色时,黄老十分兴奋,并希望我能好好研究研究湖湘文化。我说我已经写了一本关于湖湘文化的小册子,希望黄老给我题一个书名。黄老二话没说,就带我到他住所的临时画室,铺开宣纸,用毛笔倒书了《湖湘文化古今谈》几个大字。黄老的这一手叫我大开眼界,令我大为吃惊,心想“真不愧为艺术大师,国之瑰宝呀”!黄老题写的书名,我立即送到了出版社。出版社的同志说,如果黄老再能画幅画编入书中,您能再写篇《黄永玉与湖湘文化》的文章,评述黄老的人品和文品以及与湖湘文化的关系,那就更加风光了。听完这话以后,我恍觉茅塞顿开,心想果真如此那就比较完美了。但转念一想,黄老此次来湘是回凤凰老家举办画展,在长只作短暂停留,不可能提笔作画。遗憾之中我只能把这美好的期待深埋心底了……。

人老了,话多了,如今我乃“桃花源中一闲人”,无是无非中写下这些不成文章的文字,是为后记。

文选德

二〇〇六年二月于长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