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自清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两部散文集和《你我》一样,在技巧上再三谋划,在语言上字斟句酌字,致使得散文艺术臻于完善的境地。结构格外的严谨,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抒情写意,无论是结构谋篇还是文字技巧,这些都是惨淡经营、苦用诗心的。它们确实是现代游记中的典范性作品,尤其在语言方面,作者在自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那流畅自如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及字字推敲的选词与灵活多样的句型,都是十分精美的。在文体革新与语言创造方面,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崭新高度。不过,这些游记与作家超脱,低沉的思绪合致,比较明显地缺少时代的光色。

内容推荐

阅读本书之理由:

他说:“我的意思是说,写字要一笔不错,一笔不乱,走路要一步不急,不紧不镲,呷饭要一硫不多,一碗不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不调整的总竭力立刻求其调整——无论用积极手段或消极手段……总之,平常地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他沿用西方唯美颓废派文人古尔孟以葡萄喻人的张本:早晨还酸,傍晚又太熟了,最可口的是正午时摘下的……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朱氏游记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朱氏散文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朱自清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现代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曾经欧游者或即将欧游者,大中小学生……

目录

朱自清的欧游二记(代序)

欧游杂记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附录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自序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今昔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象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象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象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杆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儿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象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帜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P9-12

序言

朱自清(1898—1948)是我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人品文品堪受敬重的著名作家。他早年热心提倡写作新诗。一九二一年春参加文学研究会后,创作精力主要付诸写散文的实践。他认为散文是“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的运用自如的工具。他发表了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3年)、《背影》(1925年)、《荷塘月色》(1927年)等,显示了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早期散文,具有绵密和深厚的情致,朴素清新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抹上了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不啻自叙性的抒情散文,即便描绘自然景色的散文,也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风光的内心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融化到所描述的见闻中去,造成诗情画意的境界。

朱自清的散文有独特的风格,自然这种风格是多样的,变化的。一九三一年三月他在清华大学教授时,曾游学欧洲,翌年七月归国。这段异国生活使他写出了两本游记散文:《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虽然依旧保持了作家认真观察、工笔勾勒的作风,文字也更为洗炼和成熟,且带上了现代口语的亲切韵味。但作家的心胸视野较前开阔多了。他在《欧游杂记·自序》中说:“书中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他又在《伦敦杂记·序》中说:“写这些杂记时,我还是抱着写《欧游杂记》的态度,就是避免‘我’的出现。”散文尤贵真情实感,这浓重的个人之情里,自然应包涵恢弘的时代内容。朱自清早期有广泛影响的一些散文中流露的情虽真挚,但一般说较狭窄,个人之情过重。有的评论早已指出了这点。作家写作这两本游记,力避在文中“我”的出现,肯定与此有关。但散文毕竟是要以情动人的,问题不在有无“我”,而在是纯属个人的“我”,还是与人民心灵相通的“我”。既要有情致,又要能激起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才是我们力求的散文。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最初都是在朱自清的挚友叶圣陶负责编辑的《中学生》杂志上连载的。一九三二年始,一九三四年由开明书店集印单行本。叶圣陶在《中学生》一九三二年第二十六卷(七月)《编辑后记》中说:“朱自清先生游历欧洲,最近归国,把他的《欧游杂记》交本杂志发表。所记多为观赏名胜和艺术品印象,至甚玩味。文字益趋于平淡,而造诣更深。有人说,‘把一篇文字回环往复地念,想增加一字办不到,想减去一字也办不到,这样的文字才是完作,读朱先生的文字,便觉得它已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个话,我们颇表同意,朱先生的文字确是十年来很难得的收获。”

如果文学评论的形式不是单一的,不一定硬要摆开架式的长篇议论才是文学评论,那么,叶先生这则随谈式的后记,可算作是关于《欧游杂记》最早的一篇评论文字吧!

后记

1931年至1932年,朱自清在欧洲游历11个月,归国后写成两本游记——《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前者记录其在欧洲的见闻,后者则专门记录其在伦敦的感受。这两本书最初由开明书店于1934年出版,到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版本。这一次我们出的是插图本,纳入我们的“四海之内——从东方到西方”书系。我们还把游记合编在一本书里,起了《朱自清游记》这个书名,但尽量从版式等方面保持两本游记的独立性。

朱自清的欧游二记写作并出版于民国时期,为了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我们在编辑的时侯,除了改正一些明显讹误的地方,未对带有作者个性风格和民国用法的文字作任何修改。此外,对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也是保留了作者当时的译法,并附录今昔译名对照表,以备读者参考。彩插和文中插图则是编者所加,图注也是编者所写,一律采用现代行文和现代通行译法。

百密必有一疏,书中的错误和遗漏是难免的,欢迎读者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编者

2006.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