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深山的汉唐古镇,武夷山下的两宋名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完美结合,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地处东南有孔子故里遗风,傩舞粗犷、桥灯清丽,泰宁有小桥流水的灵秀,而没有那深宅大院的沉重。
泰宁古城座落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是泰宁县城所在地。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史称“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也是设县较早的古城镇。始建于南唐只兴元年(958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可供观赏的古建筑以及历史文化遗产。
泰宁是美丽的,自周秦时期的七闽之地至今,跨越近三千年的时空,灵山秀水竟然完好如初,这的确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奇迹。自然界与人类互为依存的理念几千年来泰宁人都在实践着,人们发现的不仅是泰宁的自然景色,也同时发现泰宁人可贵的一脉相承的人文思想。发现泰宁引起世人的惊叹,人们于探索中寻求维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泰宁找到了答案。
泰宁的山水自带一种书卷之气,引得历代文人为之纵情讴歌。泰宁感动着每一位造访的文人,诗人尚昌平游历泰宁期间赋写了数十篇诗文,诗中尽显泰宁灵秀之气,拜读其诗,感慨系之。我虽然从未大动笔墨,但书写昌平泰宁诗文,心情是怡然的,在我的笔端之下生出缕缕不绝的灵风……
发现泰宁,适得其时,因为她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公元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同年,泰宁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
泰宁是美丽的,自周秦时期的七闽之地至今,跨越近三千年的时空,灵山秀水竟然完好如初,这的确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奇迹。自然界与人类互为依存的理念几千年来泰宁人都在实践着,人们发现的不仅是泰宁的自然景色,也同时发现泰宁人可贵的一脉相承的人文思想。发现泰宁引起世人的惊叹,人们于探索中寻求维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泰宁找到了答案。
泰宁似乎是姗姗迟来的最后一个美人,泰宁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因为只有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才认识到泰宁是最美的。泰宁是国内名胜古迹的经典,她是大自然环境之美与人类和谐社会的结合,并形成一个簇新的观念。
泰宁占尽了武夷山之美,丹霞飞虹,秀水如碧,林木浸翠。泰宁具有全国最大的地质奇观——丹霞地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以及遍布其间的泉潭和清溪。峰峦叠嶂的丹霞地貌记录着古老地质的变迁,原始森林中至今生息着珍禽异兽,七十余条山溪或潺潺蜿蜒于丹霞之间,或急湍飞瀑直落百丈,汇流成百里大金湖,让人从如诗如画的山水中感受到泰宁的律动。
人们还会惊奇地发现沉酣在泰宁灵山秀水中的人文景观。山野里依然保留着新石器时期人类文化遗存,被认为早已消失的悬棺文化在泰宁仍以岩穴棺葬的形式延续下来。
泰宁人自古及今遵循着人性化的生存理念,既有对大自然赋予生存环境的感恩,也有传统人文法则的自我约束,于是,汉、唐故里隐约可寻,宋、明城阙矗立至今。
泰宁感召着历史上的儒家、道家、佛家,他们选中了泰宁,或著书立说,或息隐山泉,历代的文化名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精神归宿。
泰宁人懂得保护物质性的生存空间,而小康社会又能给人文思想以极大的自由。泰宁人自身的文明赋予了古城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内涵,因此,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可以触摸到传统的脉搏,每一方田园尽可以呼吸到时代清新的气息,她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诗情画意的经典泰宁,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情不自禁地由内心深处产生极大的崇敬。
泰宁是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范本,也是人们所向往的、选择的生活环境,她成功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付诸实现,本着把城区当做景区来建设的原则,着力建设最佳人居的生态县,因而,泰宁不仅是一个风光绮丽的古城,也是构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模式。泰宁在倡导一种新观念,并想以此与二十一世纪城市规划管理者们共勉。
泰宁的山水自带一种书卷之气,引得历代文人为之纵情讴歌。泰宁感动着每一位造访的文人,诗人尚昌平游历泰宁期间赋写了数十篇诗文,诗中尽显泰宁灵秀之气,拜读其诗,感慨系之。我虽然从未大动笔墨,但书写昌平泰宁诗文,心情是怡然的,在我的笔端之下生出缕缕不绝的灵风……
发现泰宁,适得其时,因为她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2006年4月15日
三年前,友人陈大卫先生说:泰宁“这样的古城,这样的山水,这样的景物,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看,不说中国第一,也肯定是中国一流。”初不经意,及至古城泰宁,遍览丹山秀水,始深信焉,后竟流连忘返,遂生诗兴,赋得小诗数首。
祥辉兄得诗后,挥毫悉意书出。今将我所拍得照片合辑成册,是成《泰宁诗书画》。
于泰宁期间,蒙明光兄以及黄子兴先生、陈欣先生、陈宁璋先生、翁国新先生热情款待,不胜感激。
摄影家刘贤健先生为本书提供两张精美照片,在此谨表谢意。
尚昌平
2006年3月8日于北京骆驼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