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侏罗纪是什么样子?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太空中有其他文明存在吗?火星上有生命吗?黑洞——宇宙未知时间的大门?……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好奇,人类需要更多的探索,人类需要解开更多的谜团。翻开本书,让我们踏上探索未解之谜的旅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探索未解之谜/走近科学 |
分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作者 | 高长龄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地球上的侏罗纪是什么样子?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太空中有其他文明存在吗?火星上有生命吗?黑洞——宇宙未知时间的大门?……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好奇,人类需要更多的探索,人类需要解开更多的谜团。翻开本书,让我们踏上探索未解之谜的旅程。 内容推荐 《探索未解之谜》是《走近科学》科普系列丛书之一。地球上的侏罗纪是什么样子?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太空中有其他文明存在吗?火星上有生命吗?黑洞——宇宙未知时间的大门?……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好奇,人类需要更多的探索,人类需要解开更多的谜团。翻开本书,让我们踏上探索未解之谜的旅程。 目录 长兴剖面——破解地球生物大灭绝之谜 1 国家地质公园系列——揭示地球奥剃的龙门山 5 寻找古大洋遗迹 9 恐龙化石新发现 15 进化的证据 20 探索地外文明 27 探索地外生命 38 黑洞——未知世界的大门 43 解开侏罗纪之谜 50 掾索脊椎动物起源 56 飞向火星——我们是孤独的吗? 60 火星探测之旅 64 来自天外的见证 69 寻找万物之源 73 100万岁郧县人 79 非龙非鸟镰刀龙 83 大地下的嘲吟 88 造寻寒武纪的金钉子 94 清风轻拂万卷书 101 百万年前的盛宴 111 柴达木盆地“外星人遗址”揭秘 119 濮阳星图之谜 125 谁杀了恐龙 133 探秘翼龙 142 无字天书 148 试读章节 18世纪后半期,化学实验和物理学实验终于从炼金术的泥沼中逃脱,科学迅速发展。这时人们才发现,水和空气都不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原料,它们还可以被分解。把它们继续分解下去会得到什么呢?一个叫道尔顿的英国化学老师通过实验证明,那就是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原子。 一天早晨,道尔顿像平时一样喝茶看报,他发现,茶香能均匀地飘到整个空间,而空气又可以自由均匀地流动,看来气体是些极小的微粒,要不然它怎么能这样自由地、均匀地飘散到空气中呢。由此道尔顿认为,物质的微粒结构是存在的,只是它太小,用肉眼无法看到。他把这种微粒也叫作原子。但这只是猜想,要证明原子这种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只能依靠化学实验。 在无数次的实验中,道尔顿发现,元素的组合总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氢气和氧气化合,总是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化合成水。要是氧气有剩余,它也永远只能是氧气而不能硬挤到水里,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产生了:万物其实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原子就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分割的。 1955年,人们借助场离子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原子的庐山真面目,知道了这种构成万物的微粒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 道尔顿新原子学说的问世,加速了化学的发展,很快,人们就发现:构成万物的原子多种多样,他们把同一种原子叫做元素。到了19世纪后期,先后有63种元素被发现。这激起了人们对元素的极大兴趣,他们非常想知道,自然界里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元素,而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那时,整个化学界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寻找新元素的工作,科学家们想像着,如果给每个元素都发一个号码牌该多蛞,比如1号元素和5号元素都出现了,不用说,我们也知道中间缺少的是2号元素,那么这个号到底该怎么发呢?通过长时间的研究,门捷列夫从道尔顿的原子量表上看到了希望。P75 1869年的一个晚上,门捷列夫把自己关在黑海边的一座小屋里,他想从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入手,看看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整个晚上,没有任何头绪,为了放松精神,他用纸片代替纸牌,玩起了接龙游戏。他在桌上排列纸片时,忽然,一个念头闪过,为什么不用原子量递增来排列呢?按照这个想法,他在纸片上写下了已知元素的名字和原子量,他从原子量最小的氢元素一直排到了当时已发现的最重的铀元素,然后,他把脾气相近的元素分成一组,接下来的发现令他欣喜若狂,原来,相邻元素的原子量差异几乎每次都一样,这样,他就可以用空白的纸片代替那些没有发现的元素,这些元素虽然没有名字,却有准确的原子量。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就这样诞生了。根据这张表,门捷列夫不仅大胆地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很多人认为这很荒谬,甚至连门捷列夫的老师也说他是异想天开,但很快,门捷列夫预言的11种元素就陆续被发现,而他修改的原子量最终也被证明是对的。 到此为止,人们相信,原子就是构成世间万物的最小微粒,是不可能再被分割的。门捷列夫至死坚持这一点,然而从今天看,如果原子是不可分的,元素根本不会出现那样有规律的变化,更不会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甚至可以说,是元素周期表动摇了原子不可分的信念。 很快,这种信念就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1879年4月30日的英国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宣布,他在原子中找到了一种比原子还小的微粒,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电子。这意味着,原子并不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它的内部还有结构。消息刚一传出,就引起了世界性的震惊和恐慌。一些人惊呼,原子没P76有了,物质不存在了,一时间,到处充满着世界末日来临的恐怖气氛。然而,在一位物理学家眼里,这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就是汤姆逊的学生——因为发现了原子核、质子和中子而名噪一时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分裂原子成为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中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门捷列夫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但当时这些元素都没有出现,因此,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自从居里夫人发现了具有放射性的镭元素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卢瑟福用镭放出的粒子做炮弹,去轰击原子,就这样,他发现了原子内部的秘密——原子核的存在,随后,他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至此,原子不可分的神话彻底破灭,万物构成的秘密就像洋葱一样被层层剥开。P77 序言 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一10)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应运而生。 科教频道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提倡先进教育理念,介绍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的频道特色,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几年来,《探索发现》、《绿色空问》、《人物》、《走近科学》、《天工开物》等众多电视栏目制作播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节目。这些充满了人类智慧,承载着古今中外文明果实的节目引发了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引导着观众走近科学。 科教频道播出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忠实观众。但电视传播转瞬即逝的局限,也使得许多人无法随自己的方便收视心仪的节目。对他们,订阅《走近科学》杂志便成了弥补不能及时收视这一缺憾的选择。 《走近科学》月刊是我国第一本电视科学杂志。它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优秀电视节目转化为平面媒体,伴随着科教频道的前进,探索了一条跨媒体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路。 今天,我们又将《走近科学》杂志近年来刊载的最受读者喜爱、关注,最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热点内容——科教频道优秀节目的结晶,分类结集成书,奉献给喜爱科教频道节目和喜爱《走近科学》杂志的广大观众与读者,以感谢你们对科教频道和《走近科学》杂志的厚爱与支持! 编者 2005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