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老夫子总结出了“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等等,其中的道理为国人接受和叹服。西方又有一种说法,叫作“40岁人生才开始”,
此书的问世,创造了一个神话它不单单使本书成为历久不衰的畅销书,更使“人生40才开始”成为中年人的代名词,它曾被人们写在祝福卡上,并成为电影明星威尔·罗杰斯主演的百老汇剧名。
如果你还年轻没关系,现在努力,人生四十才开始。
如果你已到了中年没关系,人生四十才开始。亨利-福特到了40岁才创立了福特公司,奥维西斯到40岁才买下战后的船只,成就了财富之队。
如果你已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也不要自满,人生四十才开始。
40岁的人更懂得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更了解自己。
40岁的人生将更加绚丽多彩。
人生40,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他们面对的巨大挑战。人到中年,也是人的差距明显体现出来的阶段:有些人依然生机焕发,而有些人却老之将至。本书作者结合中年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层地分析了这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理念——人生40才开始!这一观念曾经改变了无数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唤起了人们的生活热情,帮助人们尽享人生这一最辉煌美好的生命阶段。
对于一个40岁左右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年龄,可是,如果他不愿意有所作为,那么他仍然难逃中年人可能遭遇的厄运。有些人上了年纪之后便认为,生活从40岁就开始中止了。对于他们来说,情况的确如此。因此,过了30岁以后,他们的精神便开始萎靡起来;他们变得郁郁寡欢,痛苦不堪,冷酷无情:他们以嫉妒的眼光审视年轻人,从而在两代人中间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但是,随着新号角的吹响,这堵墙坍塌了。随着时间一年一年的流逝,青年与老年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并最终消失。家长制的家庭已经不复存在。父母和孩子们都只不过是具有相同的血统而且在同一个家庭中生活的成员而已:他们之间并非敌对的关系。即使做了祖父的人也会在小孙女的生日宴会上跳起欢快的舞蹈。
自古以来的利益冲突已由劳动力的分工所取代。年轻人的工作由年轻人来从事:老年人的工作由老年人来从事。每个人都根据各自的意愿来组织和装点自己的生活。一些人已不再受另一些人的奴役和主使。相反,所有的人都在齐心协力地攻克与原子和分子有关的科学难题。在那些每年都在雇佣童工进行劳动的场所,机器已经满足了人们的愿望。机器时代首先使肌肉获得了解放,而后又使大脑获得了解放,并且还使所有的人在一生当中活得有尊严成为可能。
过了40岁以后,你便有机会去创造更加令人激动的成就。人类已经仔细品尝了智慧的果实,并且发现它们的味道既甘甜又持久。人类对其发明和发现的许多成果还有待利用,世界仍然有待发展与进步:在你们即将进入40岁的这个时代,这个伟大的过程就要开始。假如你们只是游手好闲的看客,那么所有其他年纪的人,无论比你们年长,还是比你们年幼,都会对你们惋惜不已。但是,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做,你们应该具有食用巨人之肉的胆量,气吞万里如虎,敢于超越你们所有的先人。我敢说,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通过200英寸的望远镜,仔细探究月球的所有秘密,就好像它们位于一座小山的脚下那样方便。你们可以利用科学调配的食物和药物来重塑自己的体格和性情。你们无须再为衣服价格和各种租金的高昂而担忧。假如你们无法活到这些展望成为现实,那么你们至少可以看到它们距你们越来越近——而这个过程本身不就是一种奇迹吗7
从某种细微的角度来看,我甚至还可以说你们比自己的后代更为幸运,因为他们一出生便来到了高度文明社会,然后发现其所有的奇观都随处可见。然而,你们曾经在蛮荒的时代中生活,曾经因为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身上散发臭味而近乎窒息,并曾亲眼目睹5000万不幸的生灵在一帮强盗发起的一场所谓战争的厮杀中命同涂炭。所以,假如把上述的奇观比做人类历经数百万年方才酿就的葡萄酒,那么也只有你们才是幸运的。因为只有你们能够首次真正地品尝它们那令人兴奋的芳香。
的确如此,你们是所有人当中最幸运的。人生40才开始——你们现在比以前更富有,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P4-5
应该说,这本书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写出来的。许多听过我的专题讲座的朋友都希望我能将历次讲座的材料整理在一起,这样他们可以随时拿起来读读。于是,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了:便有了呈现于您面前的这本书。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人生的重新定位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我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方面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所生活的这一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的许多陈旧思想不得不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他们开始学会接纳一些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然而。成年人对自己重新定位的基本模式似乎仍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人们普遍认为,人生如果到了知天命之年,那就等于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在接下来的岁月当中,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那就算万幸了。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说,到了40岁之后,人生才刚刚进入黄金时期。《人生40才开始》就是一本让我们知道如何平安地度过40岁以后的这段黄金时期的书。本书要向读者朋友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在进入40岁之后,在看待自己即将面临的问题方面,人们可以采取一种既严肃而又不失幽默的生活态度,从而在生活当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如果您是一位乐于享受生活乐趣的人,我要祝贺你,因为你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位享乐主义者作为你后半世纪快乐人生的向导。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享乐主义者就是一个人总是尽最大可能地从生活当中获得快乐,逃避痛苦与悲伤。
人生40才开始!我相信这个观点是正确无疑的。不过,这个观点并不是说,从40岁之后,人们就应当为自己此后寂寞难耐的日子做准备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谁,尽管他现在很快乐,但总有不快乐的时候。我可以坦诚地告诉读者,尽管你有时可能会觉得《人生40才开始》这本书有些枯燥,不过你会从中找到乐趣的:它会使你笑得老泪纵横,或者让你露出会心的微笑。
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随着一声啼哭,我们便来到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玩乐,我们欢笑,我们去爱,我们工作,我们进入坟墓,这一切就是我们的一生。
所以,在这本书当中,不仅仅有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而且还包含许多其他人的经验和经历。我不仅参考了政府报告大量的数字与注解,而且还搜集了报纸、杂志和医学周刊上许多有益的信息,所有这一切也许能够为你提供些许帮助。就是通过这些途径,我积累了比我需要的更多的信息;也因此拓宽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自己所涉及的主题的理解,从而使得我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研究我所关注的主题,
随着所积累的材料增多,随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所想要写的主题的复杂性。在我的书中,那些原来普通而又平凡的中年人显得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平凡,而他也不是一个中年人了。正如我在后来所指出的那样,一些过了40岁的男人很年轻,而另外一些过了40岁的男人则年老得足可以当你的长辈。40岁以后的女人也有着同样的现象。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或者拒绝接受社会科学定义的这样的一个规律或者得出的这样的一个结论,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就使得规律变得没有一点儿用处,事情并非如此。事实上,正如比你年轻的人一样,你的40岁的到来也因为你的体形、身高、种族、宗教、性格以及性别而与他人有所不同。在众多年过40岁的人当中。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富有,有的人则二者皆无;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和蔼可亲;有的人忧郁,有的人则滑稽可笑。在这些人当中,有坚强的男人,也有脆弱的男人;有敢闯敢干的女人,也有温顺的女人;有沉着的人,也有容易激动的人。
据我所知,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过着正常的生活:一些人正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过,如果努力的话,他们会避免即将到来的不幸);而有的人则已经陷入了麻烦之中,他们要经过一番挣扎、拼搏之后才能将那些麻烦摆脱掉。
由于年龄与人生阶段很难明确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就很难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正当。一个广告商只用10几岁的青少年做模特,因为他认为对一个模特来讲,其青年时期到24岁时就已经结束,老年期则从30岁就开始。对于一个公司退休事务主管来说,青年或中年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并不重要,也没有人会从医学的角度来确定这件事情。对于一个3年前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的20多岁的人来说,当你变成残废的时候,你的老年生活就已经开始了。一个掌握着一家公司大权的80岁老人会说,他并不老;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老年。不过。他知道,老年只不过是上帝为了愚弄傻瓜和婴儿而编造的词汇而已,
这本书是写给40岁以后的人看的,我们有许多在40之后读书的理由。“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关于人生的后半个世纪,有许多奇怪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对于40岁当中的一些人来说,一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张古老的地图一样,那些已经标明界标的地方是他们已经走完的路程,而那些遥远的新世界则是未知的地方,也是他的未来的生活。
所以,在40岁之后读书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他们希望一些书本,或者一些文章能够告诉他们,龙是否真的存在;在海上航行是否真的就那么充满危险:新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新世纪需要做怎样的工作,等等。这个理由就是他们需要得到安慰和帮助。当然,这种帮助不是先知、牧师或者政治家所能提供的那种帮助,而是知识的帮助——它能够让你知道事情的真相。用更加哲学的术语来说,那就是:他们希望书籍能够告诉他们后半世纪人生的意义。
在40岁之后读书的第二个理由就是:他们想要从书本中寻找一些有用的、实用的东西。他们也许想要知道:到了60岁,性以及性生活该是怎样的状况;到了70岁,如何去进行太阳浴:到了80岁,该如何饮食;到了90岁,如何才能够做到细嚼慢咽。他们也许想要找到关于金钱、健康、住房、安度晚年、老年人的职业、爱好与子孙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在40岁之后读书的第三个理由是:他们希望能够从书本中找到一些东西,从而确保自己仍然是一个有用的人。保持精神与思想的独立,并实现自我的价值。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安全、物质享受和友爱。我们还需要目的、挑战、方向,甚至斗争。尽管我们因为各自对这些需要的需求程度、依赖程度、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不需要它们。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正常的刺激与动机,我们就会失去活力,失去生活的动力,我们的身心就会因为衰竭而死去。
当然,在本书中,我不会讲一些到什么地方安度晚年。或者如何饮食之类的秘诀。关于这方面的事情,你就应当寻求医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建议了。相反,在本书中,你会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引导你去发现、探索那些激起你的好奇心的深海和远处的大陆。
近几十年来,许多人认为。那些到了而立之年的人有必要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当今这个以青年人为中心的世界。在本书中,我提出一个倡议,那就是:构筑一个不以青年人为中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成年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通过这种途径,他们掌握着自己多重的命运。如果老年人投入到了主流生活当中,那一定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放到了主流生活的位置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主流未必总是生活最佳的位置。相对于泥泞的密西西比河来说,细小的溪流和安静的支流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魅力。
这是一本新的、关于一个新的年龄的书。我相信,它所讲的适用于任何一个人,更适用那些40岁以后的人。无论你居住在哪里,只要你对未来、快乐、机会和思想充满着渴望和梦想,这本书就适合你。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这不是一本盲目的、男子或女子至上的书。只要愿意,40岁以下的人也可以读这本书。
当我步入20多岁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我们的人生也到了最得意的时候。在这里,我想说,当到了40岁的时候,我们还是自己生活的主宰,我们的人生达到了顶峰,
我真诚希望读者能够像我一样,尽情地享受我们人生最辉煌的生命时刻。
沃尔特·皮特金
这本书是应广大读者要求写出来的,许多听过我的专题讲座的朋友都希望能将它们整理出来,以便让他们可以随时拿起来阅读,于是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了,便有了呈现于您面前的这本书。
——沃尔特·皮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