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作家安妮·泰勒2004年出版的第十六部小说,该书排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经济学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亚马逊网站六家英美权威报刊、网站评选的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小说榜首。小说的时间跨越六十年,从1941年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2001年为此举行的纪念活动。安妮·泰勒是一位以描写美国小城生活享誉美国文坛的女作家,在故事的结尾,迈克尔在回首自己的不幸婚姻时,显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存在,他的结论是“我们中是……不那么在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业余婚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安妮·泰勒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作家安妮·泰勒2004年出版的第十六部小说,该书排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经济学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亚马逊网站六家英美权威报刊、网站评选的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小说榜首。小说的时间跨越六十年,从1941年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2001年为此举行的纪念活动。安妮·泰勒是一位以描写美国小城生活享誉美国文坛的女作家,在故事的结尾,迈克尔在回首自己的不幸婚姻时,显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存在,他的结论是“我们中是……不那么在行”…… 内容推荐 故事描写了巴尔的摩市的一个精明刻板的杂货商迈克尔,遇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鲍林。鲍林热情奔放。生气勃勃.在许多方面都与迈克尔截然相反。然而也许正是由于两个人在性格和行为处事上的巨大差异,使彼此感到一种强烈的吸引,于是一对年轻人对未来没有多想就陷入了情网。但是因对立而产生的吸引并不意味着真正感情上的依恋,两个人的关系甚至在他们走向结婚圣殿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问题。在以后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一切矛盾都爆发了出来…… 目录 第一章 序幕 第二章 锡制闹钟 第三章 不安的躁动 第四章 秘密的希望 第五章 海蒂的祖父 第六章 慢慢走向结束 第七章 希望 第八章 孤枕难眠 第九章 永远的孩子 第十章 甜点先生 附录:和安妮·泰勒的谈话 试读章节 街坊四邻的人们都能描绘出迈克尔和鲍林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那是1941年10月初的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圣·卡西恩大街还像往常一样狭小压抑。这是一条位于巴尔第摩市东部的小街,一排排狭窄拥挤的房屋林立在街道两旁,一间间窄小的民房与跟客厅一样大小的店铺混杂在一起。戈尔卡家的双胞胎,戴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头巾,正透过斯威达家的药店玻璃窗比较着里面摆放着的红铁粉饼;波茨尼亚克夫人手里拿着一个丁当作响的棕色小纸包走出了五金店;科斯特卡先生的B型福特汽车噗噗作响地开了过去,紧接着跟在后面的一辆豪华克莱斯勒轿车也嗖地一下飞驰而过;过了没有多久,肉店的厄尼·莫斯科维茨骑着一辆破烂的送货自行车驶了过去。 在安东家的杂货店里——一个塞满了货物、昏暗狭小的店铺——有个呈L形摆放的木头柜台,货架上面码放的货物一直顶到了低矮的天花板,迈克尔的母亲正在给布鲁尼克夫人包装两听豌豆罐头。她把罐头紧紧地捆在一起,然后面无表情地把它们递给了布鲁尼克夫人,甚至连一句“欢迎再来”之类的话都没说。布鲁尼克夫人的一个儿子——不知道是卡尔、保罗还是彼德,他们长得简直太像了——把鼻子紧紧地贴在柜台玻璃上看着里面的糖果。摆放谷物食品旁边的一块地板吱嘎作响,而这座老房子的骨架正是深深地埋在那里。 迈克尔正站在左边较长的那段柜台后面,忙着把伍德伯里牌肥皂一块块地码放到货架上。那时的他刚刚二十岁,个子高高的,衣服穿得不合身,头发乌黑,剪得有点太短,脸庞也显得太过消瘦,胡子黑漆漆的,尽管他经常刮胡子,却不断地总有黑茬冒出来。此刻,他正把肥皂码成金字塔的形状,最下面码五块,上面码四块,再上面码三块……虽然他的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说不喜欢他的这种富有创意的设计,而情愿让他把肥皂码得稳固些。 不久,门外传来了丁当、丁当的声音,紧接着砰地一声响,从门外闯进来一群姑娘,速度快得就像是一股急流破门而入,并带进来了一股寒气和汽车尾气的味道。“帮帮我们!”万达·布赖克尖叫着,她最好的朋友凯蒂.维尔纳用胳膊挽着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陌生女孩儿,另一个女孩儿正用一块手绢压着红衣女孩儿右侧的太阳穴。“她受伤了!需要急救!”万达大声喊着。 迈克尔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布鲁尼克夫人吃惊地把一只手捂在了脸上,卡尔、保罗或是彼德深吸一口气,吹了声口哨。然而安东夫人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便说:“带她到这儿来干什么?”她问道,“该带她去药店。” “药店关门了。”凯蒂答道。 “关门了?” “门上是这么写的。斯威达先生加入海岸警卫队了。” “他加入什么了?” 穿红外套的那个女孩儿长得很漂亮,尽管正有鲜血顺着一只耳朵流下来。她比邻家的那两个女孩儿要高一些,身材窈窕,深褐色的头发上戴着一顶有叶子装饰的帽子,上唇的轮廓十分清晰,像是用画笔画过的一般。迈克尔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更近地打量着她。“发生了什么事?”他问道,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 “给她拿个创可贴!把碘酒拿来!”万达·布赖克命令着。她是迈克尔的小学同学,似乎觉得自己可以对他任意差遣。 红衣女孩儿说:“我从正在开着的车上跳了下来。” 她的声音低沉,还有些嘶哑,和万达那种令人恼火的口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迈克尔吃了一惊。她的眼睛是圆三色堇花般的蓝紫色,迈克尔使劲做了个吞咽的动作。 “杜布罗斯基街上有一支游行的队伍,”凯蒂向众人诉说着,“你们听说了吗?萨普家的六个男孩儿还有他们的一帮朋友都应征入伍了。他们打出了这样的标语——‘小心,日本佬!萨普家的男人们来了!’人们都在为他们送行,所以他们吸引了一大群人,交通都堵塞了。鲍林当时正下班回家,许多地方都提早关门了,结果你们猜她做了什么?她就从一辆疾驶的车上跳了下去,加入到了游行队伍里!” 如果交通堵塞的话,在街上行驶的车辆肯定不会开得那么快,但却没有一个人指出这一事实。布鲁尼克夫人同情地咕哝了一声,卡尔、保罗或是彼德问道:“我能去吗,妈妈?我能去吗?我能去看游行队伍吗?” “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尽力去支持我们的男孩子们。”鲍林对迈克尔解释说。 迈克尔又吞咽了一下,说道:“哦,那是当然的。” “要是傻乎乎地把自己摔伤,可对那些男孩子们不会有任何帮助。”拿着手绢的女孩儿说道。从她宽容的口吻中,可以看出她和鲍林是朋友,但她却没有鲍林那么引人注目——她那头棕色的头发,镇定自若的神情,长而平的眉毛,让她看上去缺乏热情。 “她可能把头磕在了电线杆上,”万达说道,“当时那么慌乱,谁又能确定呢。她摔在了我们脚边,差不多就是那样,安娜在她后面有一段距离。当时我喊道:‘天哪!你怎么样?’哦,必须得有人来帮忙了,我们不能眼看她把血流干死掉。你们这儿连创可贴都没有吗?” “这里不是药店。”安东夫人说道,“斯威达到底是怎么了?他至少也有三十五岁了!” 与此同时,迈克尔转身离开了鲍林,回到柜台后面他母亲待着的地方——那段收银台所在的短柜台的末端。他弯下腰,然后消失了一小会儿,随即又出现在人们面前,手里拿着一个烟盒。“绷带。”他解释说。 里面不是什么创可贴,而是人们早已不用的卷成卷的棉絮,用深蓝色的薄纸包裹着,纸的颜色深浅几乎和鲍林的眼睛一模一样。还有一卷白色的胶布和一瓶棕红色的碘酒。万达想走上前去把东西拿过来,可迈克尔却没有给她,而是自己把棉絮展开,从其中的一个角上撕下了一小团。他把棉团用碘酒浸湿,然后走到鲍林面前。“让我看看。”他说。 屋子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好像每个人都明白这是重要的一刻,就连那个拿着手绢的女孩儿也是如此。万达管她叫安娜,尽管安娜当时还不知道迈克尔‘安东是整个牧区公认的最保守的男孩子。她把手绢从鲍林的太阳穴上面拿开,迈克尔先从鲍林的头发里费力地择出了一个花瓣,便开始用沾着碘酒的棉团轻轻地为她擦拭伤口。鲍林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个伤口是一道两英寸长的口子,很长却并不太深,已经开始愈合了。“啊,”布鲁尼克夫人说,“不需要缝针。” “我们可不能那么确定!”万达叫道,似乎不愿意让这场闹剧就这样草草收场。 但迈克尔说道:“她不会有事的。”说完又撕了一团棉花,把胶布弄成十字形贴在了鲍林的太阳穴上。 现在她看上去像是个连环漫画里的战争受害者。她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还有一对酒窝。“非常感谢,”她对他说道,“和我们一起去看游行吧。” 他答道:“好吧。”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我也能去吗?”布鲁尼克家的男孩儿问他们的母亲,“我能去吗.妈妈?求求你了!” 布鲁尼克夫人却说:“嘘!” “那谁在店里帮忙呢?”安东夫人问迈克尔。 他好像没听见她的话,转身从角落的衣架上取下衣服,那是件学生式的夹克衫——一件宽大的、灰色和黑色相间的粗格子上衣。他缩拢身体将夹克穿上,扣子也没系。“准备好了吗?”他向身旁的几个女孩儿问道。 其他人都在身后望着他,他的母亲、布鲁尼克夫人和卡尔或是保罗也或是彼德,还有身材矮小、上了年纪的佩洛斯基小姐,当迈克尔和那四个女孩儿飞奔出门的时候,她恰好向这边走来。“发生了什么事?”佩洛斯基小姐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啊?……去哪儿啊?……” 迈克尔甚至没有减速,他已经跑到了马路上,三个女孩儿紧随其后,还有一个女孩儿在他旁边。她紧紧地抓住他的左臂弯,穿着那身耀眼的红外套在一旁飞跑着。 据佩洛斯基小姐后来讲,当时她就已经知道他是个无法挽救的人了。 P1-4 序言 安妮·泰勒的名字对于爱好外国文学,特别是美国文学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后曾经备受读者关注。现在,她的第十六部小说《业余婚姻》也即将翻译出版,作为译者,我想将这部小说简单地介绍一下。 《业余婚姻》所讲述的故事时间跨越六十年,从1941年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2001年为此举行的纪念活动,作品因其描写战争和社会巨变对人们婚姻、家庭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具有了广阔的视野,涉及了更广大的世界。正像书评中所说:“泰勒用她非凡的智慧,写成了(《业余婚姻》这部具有史诗意义的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许正是由于这部小说与作者以往作品的不同,才使它荣登了2004年欧美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和2005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在作品中,安妮·泰勒对迈克尔和鲍林的婚姻生活进行了深刻细腻的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曰本空袭珍珠港后的第二天,街上游行的队伍人潮涌动,喧嚣声不绝于耳。鲍林夹杂在人群中,不小心从汽车上跌落下来,摔伤了额头,叽叽喳喳的女伴们拥着她到就近的一家小杂货店包扎,杂货店狭小、昏暗、东西塞得满满当当。在这里,鲍林遇见了迈克尔,他是这个杂货店的店主,他们一见钟情。鲍林的红衣,激动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鼓动即刻征服了迈克尔。他随即听从了她的劝告,穿上戎装,走上了前线。 迈克尔的军队生活并不如意,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却给自己留下了终生的残疾,这也许预示着他后半生的婚姻生活将一如既往地不顺利。但无论怎样,迈克尔退役回来了,并如愿以偿地与鲍林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甚至不同的生活习惯很快冲淡了热恋中的激情。在此后漫长乏味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不断地争执,眼泪、沉默、和好.总是这样,周而复始。迈克尔眼里的鲍林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生动却过于喧嚣,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而鲍林则时常指责迈克尔刻板、拘谨、守旧、苛刻、缺乏同情心,老是抱着原则不放,甚至在女儿离家出走的当天还在盘算着杂货店里的生意…… 没有共同语言的他们在婚姻生活中都感到了疲惫,都认识到这场婚姻是彻底的错配。然而,最初热恋时的情景却时常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就这样像所有的家庭一样平凡地生活着。忍受着,克尽职守地维护着一个完整的家庭,抚养着他们的三个孩子。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大女儿离家出走再无音信,剩下的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迈克尔和鲍林也从年轻人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就在三十年的结婚纪念日,它们收到了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礼品:相框里是两个年轻人的肖像,那么美好有活力,儿媳说那是他们相遇前各自的形象,是为了纪念他们这一生的相守。然而鲍林和迈克尔却各有所思,意识到那是他们各自独立存在的最后印证.不由得在心里感叹时间的流逝,设想如果回到从前,他们也许对生活会有另外的选择。 就在这一天,他们叉开始争吵起来。鲍林对迈克尔说.如果觉得这一辈子活得窝囊,他可以离开这个家。于是迈克尔真的走了,她们的婚姻终于在三十年以后熬到了尽头。迈克尔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曾经那么相爱,却在结合以后变得如此陌生,好像永远都是婚姻生活中的业余选手,他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我们只是……不那么在行。” 安妮.泰勒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说教式地告诉读者什么样的婚姻才是不幸的或是幸福的,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个时代留在人们生活中的鲜明印记,进而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和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仿佛使自己又一次置身于那个时代,随着主人公的生活,逐渐走向现在。也许人们只有在经历了这整个过程之后,才能够真正理解婚姻,理解生活。正像作者自己所说:“迈克尔和鲍林的结合很大一部分是历史的原因。我在小说里制造的这个历史时刻确实很有趣,尤其是1940年的时候,我倒是很喜欢那个年代。”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先生在《听风楼读书记》中,曾经这样评价安妮·泰勒:“她笔下那种娓娓动听而又合乎情理的无数细节,从漫矢的求爱叙起,一直到婚后生儿育女以至为人父母的永恒职责等,在读者的心灵中泛起阵阵涟漪。以至有人说安妮·泰勒的男女伦理小说,在婚姻的祭坛上仅次于凡人手持的《圣经》。” 本书的中文译本是根据美国The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04年出版的The Amateur Marriage翻译的,翻译中仍存在许多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06年1O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对保持家庭完整的向心力,激化家庭解体的离心力,以及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中的平凡乐趣和各种矛盾做了精辟的描述。 ——《纽约时报》 安妮·泰勒很有幽默感和同情心,这种特点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他们反映的是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自己;他们让我们知道了那些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的渴望,也让我们理解了那些伤害我们和我们所伤害的人的辛酸。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波士顿全球》 安妮·泰勒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忽视这些人们最熟悉的题材,也没有嘲笑这些令人心痛的生活琐事,更没有给作品的结局加上千篇一律的失败,她只是简单而现实地描述了迈克尔和鲍林的婚姻生活。 ——《费城调查》 当你打开这部小说的时候,你将体会到一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真正实力。《业余婚姻》无疑是一部非常专业的小说。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很深刻的洞察力。 ——《太阳公告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