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间技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华觉明//李绵璐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技艺》,为您详细介绍了存在于衣食住用行生活之中的传统手工技艺,归纳为十四大类,为读者提供概貌,供读者参考。

内容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技艺》,为您详细介绍了存在于衣食住用行生活之中的传统手工技艺,归纳为十四大类,为读者提供概貌,供读者参考。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机械与器具的制作工艺/1

农具与灌溉工具/3

纺织机具/10

陆路交通工具/14

其他工具与器具/18

第二章 农畜矿产品加工/23

酿酒、制醋和做酱/23

制茶/29

榨油/34

制糖/35

制盐/35

制革/36

火药和火炮/37

烹饪和食品制作/39

第三章 营造工艺/40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营造

技艺/46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

营造技艺/47

广西三江侗族木构建筑

营造技艺/48

藏族碉楼建筑/49

窑洞/50

东北井干式建筑/51

第四章 陶瓷制作/52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52

成型工艺和装饰方法/55

烧成工艺/60

第五章 织染刺绣工艺/65

纺织工艺/65

印染工艺/74

刺绣工艺/79

第六章 金属采冶和加工工艺/87

生铁冶炼/88

锻铁/89

范铸/91

藏族锻铜/95

制箔/99

金银细金工艺/100

景泰蓝/103

青铜器修复/104

炼锌/106

第七章 髹漆工艺/109

中国生漆/110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112

扬州漆器髹漆技艺/114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117

厦门漆线雕技艺/120

北京雕漆技艺/123

成都漆艺/125

第八章 家具制作/128

传统家具/129

传统家具的种类/132

传统家具的价值/136

第九章 造纸和笔、墨、砚的

制作/138

造纸/138

制笔/143

制砚/147

制墨/150

第十章 雕版印刷工艺/154

雕版印刷所用材料/155

雕版印刷工具/156

雕版印刷工序/157

第十一章 民间雕塑/161

民间雕塑的理念与

历史沿革/161

民间雕塑的类型与

地域特色/163

民间雕塑的研究意义/176

第十二章 编织扎制/178

编织/178

扎制/186

第十三章 刻绘工艺/194

民间剪纸/194

民间年画/197

内画壶/203

第十四章 特种技艺及其他/206

钻木取火/206

鄂伦春族的桦皮手工制作/209

鱼皮加工工艺/212

黎族的树皮布工艺/215

独木舟/218

鱼笱/220

结语/223

试读章节

第五章 织染刺绣工艺

纺织工艺

中国织造技术大约成熟于新石器时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吴山钱山漾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织物残片和织造工具,应当是织造技术发展的结果。这些文物都是“已发现的最早的纺织技术的实物”。 嫘祖也作“累祖”、“雷祖”是古代传说中黄帝的妻子,是最早养蚕的人。自南朝以来,民间以为嫘祖就是首先养蚕并用于纺织的第一人。

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提花织物。甲骨文的考证成果也提供了商代丝织的有关情况。在河北出土的一件商代青铜爵上、河南殷墟“妇好墓”中,又分别发现了丝织物印痕及丝织物残片,都是提花回纹织物。织绣专家陈娟娟女士曾经明确断言“在我国商代,绮纹组织已属常见织法。”

西周时期纺织技术的重要成就是“锦”的出现。锦是用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提花的多重织物,利用经纬丝的组织变化与经纬丝的色彩变化共同显现花纹,在织物品种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汉代的纺织品种更见丰富。丝、麻、毛的纺织技术都不断完善。缫车、纺车、络纱、整经的设备以及脚踏斜织机等手工纺织机械广泛应用,多综多蹑织机和束综提花机逐渐普及。汉代棉布又称“白叠布”,新疆民丰东汉遗址出土的棉织品有蓝印花棉布、白布裤和手帕等残片。六朝以前的提花织物,多以经丝显现花纹,称“经锦”。六朝之后,纬丝起花织物逐渐增多,成为主流。

唐代纺织品的品类丰富,又以丝织的锦与绫最为高贵。唐代织锦结束了以经锦为主的局面,纬锦占据了统治地位。图案的构图形式也有较大改进,花纹比以前增大,而且复杂。出现了“联珠纹”等新型图案。专门织造纱罗组织的“罗织机”和织造花带的“栏杆机”都得到改良。

宋代丝绸生产的重点南移,长江以南广大地域分布着许多丝织品的产区。织锦的产地仍然以四川的蜀锦最有代表性。宋室南渡后,开始生产用彩色纬丝显花、分段换色的宋锦。

宋代缂丝更加精进,定州是缂丝的主要产地。南宋缂丝名家以朱克柔为代表。朱克柔,字强,女画家。云涧(今上海松江)人。以缂丝闻名,所作人物、花鸟精巧秀丽,后世收藏家视同名画。宋代著名的缂丝能手还有沈子蕃、吴煦等。

元代的代表性织物是纳石失。纳石失是波斯语nasieh的音译,其实就是“织金锦”。用金线织成的织物,会呈现金属的光泽,达到了金碧辉煌的效果。

元代,为棉纺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名家是黄道婆(约1245年~?),她是松江乌泥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从黎族民众那里学得纺织技术。1295年~1296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去棉籽用搅车;弹棉花用椎弓;纺纱用三锭脚踏纺车,同时纺三根纱。与家乡妇女一起织出精美的“乌泥泾被”,提高了纺织的效率,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

明代丝织技术的主要成就以南京云锦为代表。因其金光闪耀、美若彩云而被民间称为“云锦”。云锦的主要品种包括妆花缎、妆花锦、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绒、妆花纱以及各种织金、织银织物。云锦的生产者是广大劳动群众;由于官府织染局的设立,拉动了南京以至江南的丝织生产,民间织机达数万张。在织染局服役的工匠都是民间织造技艺高超的能手,云锦的艺术成就应该归功于民间工匠。

清代晚期至民国,人民生活所需纺织品的不足部分,主要由民间纺织业补充。各地农村以自然户为单位,纺纱、织布的生产活动异常活跃。四川的蜀锦、山东的鲁锦、安徽的织带布、河北的土布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纺织业,更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现存民国年间的民间土布、印花布以及丝织品中可以见到许多优秀的作品。

1.民间织锦的主要品种

(1)土家锦 土家族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意为“西兰姑娘织的锦”。主要用作被面,三幅联成一床,因此又叫打花铺盖。土家锦的产区主要分布在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和湖北西南土家自治州。其中又以龙山、花垣、永顺等县的产品最为著名。土家锦用腰机织造,幅面较窄,不足二尺。原材料是棉线、毛线或丝线。土家锦的图案题材多以土家人生活事物与自然界物产为主。有“湿团花”、“猴手花”、“阳雀花”、“臼梅花”、“苔苔花”、“金钩花”,“十二钩花”、“二十四钩花”、“四十八钩花”等。

(2)壮锦 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最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又作“僮锦”、“绒花被”,是用棉线或麻线做经,用彩色绒线做纬的织物。质感厚重柔软,宜于做围裙、台布、壁挂、背包的面料。 壮锦的特点是色泽浓艳、五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又有“近视则粗”的说法,因绒线纬花的密度小,粗软的纬线历历可数,显示出明晰的肌理效应。

(3)傣锦 傣锦是分布于云南省境内的傣族重要民间织物。主要产区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和金沙江流域。傣锦以较细的苎麻线织成平纹地组织,用较粗的纱线或不加捻的绒线做纬线,在地组织之上织出纬花。平纹地组织与纬花之间靠地组经联结,起花部分用打纬刀压紧,织物的背面则体现着类似挑花的组织形式。傣锦厚实柔软,幅宽约一尺,单幅可做围裙、挎包。傣锦壁挂也有精彩表现,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发展为大型壁饰。

(4)蜀锦 汉代至三国,蜀郡织锦已蜚声九州。历代延续,蜀锦遂成为以四川成都为中心所产特色锦的通称,至今仍为著名民族工艺品。典型的蜀锦通常以经向彩条为构图的基础,织造时需用独特的整经工艺。经丝的排列对彩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经纬丝均为“熟货”上机,利用经纬丝有规律的排列构成彩条或方格。蜀锦根据其织造组织和图案的不同风格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铺地锦”、“民族缎”、“月华缎”等等。

(5)鲁锦 鲁锦是山东省西南部民间手工织花棉布的通称。以鄄城、东明、菏泽、嘉祥诸县所产最为著名。鲁锦的加工过程从纺线、染线、整经直至上杼、做综、织造全部手工完成。经线与纬线都是色线上机,上机时按花色需要取不同颜色按规矩排列,纬线织入后就会形成各色方格,可形成长短、宽窄不同的花纹。各色花纹在当地都有不同的名称,如“十字联”、“十字景”、“汉花”、“大锦花”、“狗牙梅”、“万字拐”、“内罗城”、“外罗城”等。鲁锦的花色变化丰富,结构细密,匹料坚固耐用,富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6)瑶锦 瑶锦以广西瑶族所产最为典型,多用于被面、床毯、背袋、背扇,又称“八宝被”。腰机织造,以棉线为经,丝线为纬,纬线起花,故纹样色泽光润亮丽,与地纬形成反差,分外醒目美观。瑶族人民世居深山峻岭,所见多山石草木、走兽飞禽,故瑶锦中多见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形体纹样,象征着山峦、巨峰、蛟龙、猛兽。色彩以大红、桃红为主,间以蓝绿、白、紫诸色,色彩鲜明、纹样独特,是重要的民族纺织品。

(7)花绦 绦是用丝线编织的带子。古人称绦为组■。民间俗称“绦子”。清代花绦有不足一寸的窄幅,又有宽于二寸的宽幅,规格变化极多。图案一般是单层二方连续布局;纹样题材以花卉禽鸟为多。较宽的花绦,又在主花两边加饰小花边,多者可达三四层。少数民族地区的花绦与花带出现了交叉,即有些花绦因厚重牢度好,而用于挎包、围裙、服装等的带子。因此,有的花绦又可称为花带。  P65-71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后记

我国制瓷器的方法,制荼的方法,制丝绸的方法……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手工技艺。这些制作的技艺传承不断,并且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手工技艺文化。联合国组织称传统的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技艺的开发与传承。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工艺,都是随着时代不断地继承与发展的。公元前476年,也就是24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就记录了许多实用品的工艺制作方法和设计原则及评价标准。公元1637年明朝的《天工开物》记录了许多手工艺的制作技艺及生产流程,详细得让当时的法国学者折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以后还有《髹饰录》、《说瓷》、《绣谱》等书籍。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但是制作的原则及某些手工技艺仍在保持着、传承着。如制茶的技艺、制铁器的技艺、刺绣品的技艺、制皮革的技艺等。传统的手工技艺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科的学技术观念、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民间技艺》册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成立了编写小组,在统一组织的基础之上,个人分别执笔,完成初稿后再由专人进行统稿。《民间技艺》的序言由华觉明执笔;第一章由冯立羿执笔;第二章由周嘉华执笔;第三章由安沛君执笔;第四章由邱耿钰执笔;第五章由王连海执笔;第六章由华觉明和唐绪祥执笔:第七章由周剑石执笔;第八章由李凤崧执笔;第九章由樊嘉禄和方晓阳执笔;第十章由方晓阳执笔;第十一章由赵■磊执笔;第十二章由席宇和王进展执笔;第十三章由郑珊珊执笔;第十四章由李劲松执笔;结语由李绵璐执笔。这些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传统民间技艺研究的行家里手,本着为“三农”做点事情的心愿,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按时完成了编写任务。

由于传统手工技艺存在于衣食住用行生活之中,品类繁多,积累的技艺极其丰富。限于篇幅,只能归纳为上述十四类,为读者提供概貌,供读者参考。由于时间紧迫,定有遗漏和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兄弟给予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