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一代国学大师。既是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评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成果累累,誉满学界,被称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本书是从其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偏重于戏曲研究、文学和史学等方面的论述与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国维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王国维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一代国学大师。既是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评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成果累累,誉满学界,被称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本书是从其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偏重于戏曲研究、文学和史学等方面的论述与思考。 目录 戏曲考源/1 古剧脚色考/23 古剧之结构/38 元剧之时地/42 元剧之文章/48 元南戏之文章/55 录曲馀谈/62 优语录/73 人间词话/87 《红楼梦》评论/132 屈子文学之精神/154 韦庄的《秦妇吟》/158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162 殷周制度论/169 《周书·顾命》考/184 《周书·顾命》后考/189 陈宝说/194 秦都邑考/195 秦郡考/198 汉郡考(上)/203 汉郡考(下)/209 西胡考(上)/213 西胡考(下)/216 西胡续考/220 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223 论性/229 释理/240 原命/253 《国学丛刊》序/258 《流沙坠简》序/262 东山杂记(节录)/271 王国维生平及著作年表/301 试读章节 元杂剧之为一代之绝作,元人未之知也。明之文人始激赏之,至有以关汉卿比司马子长者。(韩文靖邦奇)三百年来,学者文人,大抵屏元剧不观。其见元剧者,无不加以倾倒。如焦里堂《易余筲录》之说,可谓具眼矣。焦氏谓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余谓律诗与词,固莫盛于唐宋,然此二者果为二代文学中最佳之作否,尚属疑问。若元之文学,则固未有尚于其曲者也。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问,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元剧关目之拙,固不待言。此由当日未尝重视此事,故往往互相蹈袭,或草草为之。然如武汉臣之《老生儿》,关汉卿之《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 P48-49 序言 作为近代中国的著名学者,王国维(1877年-1927年)驰骋文史哲诸领域数十载,既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评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并确立了许多较为系统的近代史学标准和方法。他的一生,大致历经了早期的康德等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期的宋元文学研究以及后期的中国古史研究三个阶段,均创获巨大。尤其是在中国古史研究方面,他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更是成果累累,誉满学界。时人曾称王国维是“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则盛赞他是“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州海宁城内双仁巷,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祖辈世籍开封,曾为官,宋高宗南渡后,王家遂定居海宁,父亲王乃誉经商,系中产之家。王国维六岁时入私塾,且常受父亲启蒙,自幼便泛览群书。1892年参加海宁岁试,中秀才,一时名噪乡里。后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1898年,王国维赴上海任《时务报》校对、书记,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文与西方近代科学。不久,百日维新失败,《时务报》亦遭西太后取缔,王国维顿入窘境。此时罗振玉偶从朋友处见王国维题扇诗,有“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之句,大为赞赏,并对他倾力相助。王国维一生的学业,遂由此而发端。 1901年,王国维协助罗振玉译编《教育世界》,并在该刊上陆续发表自己所写的有关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介绍与研究文章,向国人大力引进西方思想。1903年,王国维随罗振玉赴通州师范学堂任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并撰成《哲学辨惑》及译文《西方论理学史要》等著作。1904年,在继续进行西方哲学研究的同时,王国维又以叔本华哲学思想为出发点,逆封建道学之观点解剖《红楼梦》,撰成《红楼梦评论》。该文将哲学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阐发了其唯意志论思想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见解别具一格,是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此外,他还将很大精力倾注于儒学、诸子乃至清儒思想的研究,先后著有《孔子之美育主义》、《国朝汉学派戴阮两家之哲学说》等文。从1905年到1907年,王国维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一系列考研,先后撰成《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墨子之学说》、《老子之学说》、《原命》、《孟子之伦理思想之一斑》、《列子之学说》等大量文章,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这一时期,王国维十分注重对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获得颇多启迪,为他日后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思维与研究方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07年,王国维得到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荣禄的赏识,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学术道路亦由哲学转向文学,并主攻戏曲之研究。1908年,经过数年的搜集与撰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始在《国粹学报》陆续发表,立即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1910年,他又对全书进行全面修订,并加附记出版。该书用传统的词话形式、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吏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12年,王国维又完成另一部代表性的著述《宋元戏曲考》。此书不仅把一直被人们鄙视的戏曲提高到可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地位,而且其中“宋之滑稽戏”、“宋之小说杂戏”、“宋之乐曲”、“宋官本杂剧段数”和“金院本名目”等几章,也是对宋金杂剧系统研究的开端。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全家迁往日本,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并将主要精力置于经史小学与历史地理的研究,尤其在用甲骨文考证古史方面,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1911年,王国维在为罗振玉创办的《国学丛刊》所作的《序》中提出了“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现代观点,大力倡导新旧文学的融会,中西文化的融会。1912年,罗振玉藏书运到日本,为王国维的古史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后他倾力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工作,其中尤为重视的是对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并极力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1914年,王国维与罗振玉合著而成《流沙坠简》。此著是现代西北古地理研究的重要著作。1917年,王国维运用地下发现与地上文献的双重印证(即“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先后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重要文章。1923年,王国维应召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身,因家人劝阻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主授经、史、小学,并在讲稿的基础上形成了《古史新证》一书。此后,他的研究逐渐转向西北地理和元史。这一时期,王国维在努力掌握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大胆地否定了单纯的考古旧法,代之以西方理性的分析再融通综合,把单纯的感悟提升到理性的大综合层面上来,从而开创了影响中国学术界长达一个世纪的王氏之学。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其自杀之谜,至今未解。 王国维一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追求文化自我保持中的“内圣”与文化自我更新中的“外王”的统一,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新举”、“新思”、“新法”,从而使自己成为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杰出学者。我们编选的这本《王国维经典文存》,是从王国维的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偏重于戏曲研究、文学和史学等方面的论述与思考,它无疑会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