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许寿裳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还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这本《章炳麟传》,不仅是国内第一部章太炎评传,且是许最重要的传记作品之一。章太炎不仅是“革命元勋”也是“国学大师”,一生以巍巍德业,炳炳文章,而享有当代大名。本书适合于学者或传记作家,研究生或大学生,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者,欲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游刃有余的人。
本书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之门,大诟袁世凯之包茂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无第二人;与孙中山同谋革命,其于缔造民国之功,孙中山之外,并世夫第二人;学术之大,前无古人,于考据训诂,从小学入手以朴学为基,以玄学致广大。对古今东西学问,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清代三百年学术中,并世夫第二人。
本书读者对象:学者或传记作家,研究生或大学生,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者,欲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游刃有余的人。
二十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清政府下了密谕,拿办上海爱国党。上海道商之于总领事。总领事已经签字,但工部局以政治犯例应保护,不肯执行。被拿者六人:章炳麟、蔡元培、邹容、宗仰、吴敬恒、陈梦坡。工部局屡传蔡、吴前去,告以尽力保护之意,实即暗示被拿诸人从速离开上海罢了。不久,两江总督魏光焘派道员俞明震来沪查办,于是蔡赴青岛,吴赴欧洲,陈赴日本,宗仰避居哈同花园。独有章先生不肯去,并且教邹容也不可去,说道:“革命没有不流血的。我被清政府查拿,现在已经第七次了。”清政府严谕魏光焘,有“上海爱国党倡言革命,该督形同聋聩”之语,魏惶恐,因工部局不肯拘人,乃问计于律师,律师以为只有诉诸法律。于是魏光焘代表清政府为原告,控诉章炳麟等六人于会审公廨。工部局于是年闰五月初六日,出票拘人。西捕至爱国学社,进客室,问谁是章炳麟。先生正在客室,自指鼻端答道:“章炳麟就是我。”欣然跟了同去,真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节概。如此勇猛无畏,挺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才真是革命道德的实践者。宜乎后进慕其典型,追其踵武,而革命终以成功。邹容从后门逃出。先生从狱中作书,动以大义,使他自行投到,翌日,邹容果然自首了。
二十二 所谓“罪状”和清政府对质于公堂
此案原告是清政府,律师是英国人,被告是章炳麟等六人,到者二人。裁判官则为会审委员及英国领事,不伦不类,极为可笑。所控“罪状”,乃是摘取《苏报》中的论说,以及《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的语句,尤以驳康书中有“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两句,视为大逆不道。这正因为带了封建余孽的眼镜,以为呼名不讳,
P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