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莉是广东作家,她到农村体验了整整8年,把家也搬到农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在庄稼地里与大叔大伯一起劳动,在滔天洪水中与大娘大婶一起恸哭,在收获季节与父老乡亲一起痛饮……所以她用可以写四五部长篇小说的素材,写出了让人感动不已的《热血热泪热土》。本书主要是反映当前 “三农”问题,讲述年轻的县委书记廖远山率领党员群众在短短3年内,将贫苦落后的丰安县改变成欣欣向荣的先进县的奋斗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热血热泪热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小莉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小莉是广东作家,她到农村体验了整整8年,把家也搬到农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在庄稼地里与大叔大伯一起劳动,在滔天洪水中与大娘大婶一起恸哭,在收获季节与父老乡亲一起痛饮……所以她用可以写四五部长篇小说的素材,写出了让人感动不已的《热血热泪热土》。本书主要是反映当前 “三农”问题,讲述年轻的县委书记廖远山率领党员群众在短短3年内,将贫苦落后的丰安县改变成欣欣向荣的先进县的奋斗历程……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零距离反映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年轻的县委书记廖远山高举“三个代表”的大旗,率领全县共产党员,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把极为贫苦落后的丰安县改变成欣欣向荣的先进县的奋斗历程。本书的作者到农村基层政府挂职八年,亲身感受官场种种内幕,体悟“三农”的困苦悲怆,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现实主义手法创作而成的。作品通过对廖远山、牛有为等农村基层干部群像的塑造,揭示了政治体制的利和弊、人性的虚伪和贪婪,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的困难和艰辛,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持与妥协的两难、政府与百姓的矛盾,全景式地描绘了新时期农村改革波澜壮阔的画卷。语言清新质朴,文笔流畅自如,人物真实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很强。 目录 第一章 新官上任 1 老龙河的见面礼 2 县宴用酒——丰安土炮 3 莫副书记踌躇大富豪 4 廖远山情定穷丰安 5 龙头大尖山 6 酒店包厢里的牌局 7 一年前的凶杀案 8 决策老龙河工程 9 钟铁威对话莫正秋 10 老汉 老倔 老牛筋 11 我犯了什么王法呀 12 他们是我们的爹娘 13 追缉嫌犯 14 百姓苦啊 15 令人意外的专案组结论 16 盘而立,喝酒出名的副县长 17 嫌犯落网 18 誓师老龙河 19 城里的官与农村的官不一样 第二章 静静的老龙河 20 村长女儿牛惠珠 21 缺了啥?那份感动 22 种蘑菇青年楚克明 23 韩思智的为官之道 24 地痞翟语录的人大代表资格 25 何为易出事,廖远山出任总指挥 26 镇长牛有为 27 村民楚良子的老婆自杀了 28 构思花果长廓 29 拉直老龙河 30 美丽的女医生闻笛 31 明处暗处 32 大老板、一袋稻谷、一个生产基地 33 牛惠珠的初夜 34 闻笛故事里的那个女人 35 张国宏无官一身轻 36 闻笛说,我只告诉你一件事 37 我这外镇长是孙子 38 莫副书记和陆小妍 第三章 雨雾漫天 39 想做官的小牛筋牛得法 40 志愿军团 41 牛惠珠再会初变情人 42 聚会尖山古庙 43 鸿运包厢里的宴席 44 我操死你,你个小搔货 45 莫正秋指桑骂槐周纪刚 46 谁在发出警告 47 廖南翔厉言廖远山 48 牛得法的大学对象 49 漫画和控告信 …… 第4章 一方热土 试读章节 第三章 雨雾漫天 “政治有政治的一套,有它的规律和准则,谁也违背不了,你想走仕途,想在政治上有成就,你就必须用心观察,悉心琢磨,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早对你说过,不要再固执了,到此为止。可是,你就是不听。现在事情闹到如此地步,越闹越大,我看你怎么收场!”——廖南翔 39 想做官的小牛筋牛得法 寒假,牛得法回村了。 到家的当天,天色已经晚了。他匆匆吃了点东西,跟父母闲聊了几句,就想出门。牛安康叫住他,问他去哪,天都已经黑了,刚刚回来,也不多坐会,跟父母多说两句话。牛得法说要出去转转,回来再跟父母说话。匆匆穿戴整齐,就往门外走。老牛筋气不过,嘟囔说,这孩子,魂让谁勾了去。老伴接话,八成是找小满家惠珠去了。 牛得法转过两条巷子,走到村口牛惠珠家的小楼前。在门口站住,犹豫着要不要进去。仰头看看,牛惠珠五楼的房间黑着灯,心想,她可能在楼下客厅。大门紧闭,听不见有人说话的声音。牛得法有些怕牛小满,虽然牛小满对他很温和,可他就是怕,也说不上为什么。可能是做贼心虚。既是做贼,无疑是因为牛惠珠了。童年时候的一幕幕情景重新闪现眼前,牛得法暗暗发笑,当时自己真是傻。 门突然打开,漏出一道光亮,正好照着牛得法。牛小满看了看。没认出牛得法,疑惑地问,谁呀?牛得法赶紧回答,是我,小满叔,我是得法。牛小满一听是牛得法,走前两步,对牛得法说,是得法呀,放假啦?啥时候回来的?牛得法老老实实地回答,傍晚刚到家的。牛小满问他吃过没有,牛得法回答,已经吃过了。牛小满说,人长高了,长大了,差点认不出来了。两人正说着,宋勤玉听到声音,探出头来说,外面风大,天冷,进屋坐,喝茶。 牛得法进屋,站着,四下打量打量,低声问,惠珠,在家吗?宋勤玉说,惠珠出去了,饭碗一丢就出去了。牛得法哦了一声,有些失落。牛小满拉过凳子,让牛得法坐。牛得法说不坐了,刚刚回来,要回家跟老爸说说话。牛小满也不留他,让牛得法走了。 牛得法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一屁股坐在竹椅子上,闷闷地不吭气。一会,忽然想起什么,打开带回来的背包,拿出两样东西来。这两样东西,是他暑假打工挣钱,加上省吃俭用,买下的。给父亲的是一双布鞋,给母亲的是一件棉布马甲,上头印着大红的花。牛得法把布鞋拿给父亲,要他穿上试试。父亲脸带喜悦,把鞋子在脚上比试比试,说要先把脚洗干净。牛得法低头一看,父亲光着黑乎乎的一双脚板,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走动,禁不住心酸难忍。寒冬腊月,南方山区寒风刺骨,父亲依然光着脚在田头地里忙碌。牛得法说,爸,你不是有一双军鞋吗?天冷了,穿上啊。父亲说,不冷,习惯了。想想,又接着说,我穿的,平常是穿的,刚才,才脱下的。牛得法往床边一看,那双父亲穿了几年的军鞋,依然摆放在那,鞋面的颜色还是新的。牛得法眼里含着泪,说不出话来,蹲下身,把新布鞋给父亲套上。母亲把马甲也穿上了,欢喜得不行,眼睛笑成一条缝。 老两口儿见孩子越来越懂事,心里很欣慰,那些辛苦,也不觉得怎样了。以前,牛得法假期回来,很少坐下来跟老人说几句话。这次,孩子明显变了,成熟了。父亲问,明年毕业,准备在哪做事。牛得法沉思着,没有马上回答。父亲知道现在找事做很难,安慰儿子,不用太费神,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办法的。牛得法把竹椅子往父亲跟前挪了挪,摆出准备长谈的样子。 “爸,我想回来。”牛得法这样开头。 父亲一下子没有明白,迷茫地看着儿子。 牛得法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语调不慌不忙:“我想回丰安来。” “回丰安?”父亲不解地问。 牛得法肯定地回答:“对,回丰安。回丰安工作。” 父亲急了。“读书就是为了离开这里,你却要回来?孩子,我知道外面找工作不容易,但是,不要着急,总能找到的。那么多人,他们都能找到,我们也能的。你不是说,你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第一第二的吗?会有单位要你的。” 牛得法平心静气地说:“是的,如果我努力,在城里能找到工作。是我自己想回来的。” “回来做什么?”父亲掏出纸烟,卷了一支,哆嗦着点上火,狠狠地吸了一口。 牛得法说:“县里,能找到工作。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都行。” 一旁缝补衣衫的母亲接话了:“太好了!回来好。在这里是工作,在外面也是工作,做国家的人,吃政府的饭,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还有,再怎么说,在这里也比在外面熟悉,自己家在这,有个照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要是去了外面,一年也回不了一次,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得不了你一杯水,说不准,就是百年归寿,也见不上最后一面。回来吧,回来好。” 父亲自了母亲一眼,又扭过头去,“吧嗒吧嗒”地抽烟。 牛得法说:“爸,我想好了,过了年实习,我就回来。先试试,看看情况怎么样,实在不行的话,再到外面找工作,也来得及。” 父亲脸上的肌肉稍微放松了一点,长长地吐出一口烟雾,说:“得法啊,我是担心,你甸来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活受罪。丰安这个地方,你在这里长大,也了解,当官的,大官小官,有几个是好的?我们没有什么后台,怎么混得过人家?俗语说了,朝上无人莫望官啊!” 牛得法说:“听说现在的县委书记,很不错。他来了以后,这两年,丰安变化很大。” 父亲叹了口气说:“唉,他倒是个好人,好官,但是,他能在这多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三年五载,他总归是要离开的。” 牛得法笑了笑说:“爸,我看你是悲观了。依我看,好人,好官,总是有的。尽管,有不少坏人,坏官但不是所有的官都是坏的呀。爸,我说实话,我回来,就是想……”牛得法停住了话。 “做什么?”父亲低沉地问。 “做官。”牛得法直截了当地回答,“我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长。我的志向,就是做官。做官,走仕途。所以,回来实习,我想多了解了解,多认识一些人,建立一些关系。如果可以,我想直接从乡镇做起。就是说,直接到乡镇一级的政府部门,做个普通干部,从普通干部做起,然后,一步步来。很小,我就有这个念头。当时,我觉得当官很威风。这几年在大学,还有,假期的社会实践,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最后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我的同学,很多想做生意挣钱,或者,做教授当老师,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想当官的,我就说,我想当官。这不是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事,而是正大光明的。我是丰安人,我熟悉和了解家乡,我想从这里起步。还有,回来工作,也能多陪陪爸妈。这么多年,你们为了我,吃的苦太多了!” 父亲百感交集,不知道该怎么跟儿子说了。心想,儿子别的不像老子,唯独脾气像。也是倔,也是认准一个理儿,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事实上,儿子能回来,他心里是高兴的。老伴说的没错,两个老人一天天老了,儿子在身边,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他又琢磨,兴许儿子就是为了照顾老人,才决定回来的。现在这个时代,能有这份孝心的年轻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感慨,老人的眼泪不知不觉就下来了。 牛得法看见了父亲的眼泪,心想,父亲一定是在为自己操心,很过意不去,就宽慰说:“爸,不用担心我。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大学就要毕业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能做好的,相信我。” 母亲也在擦眼泪,“得法,你爸是怕你吃苦呀。” 牛得法开朗地笑了,乐观地说:“再苦,还能有爸妈苦吗?我不怕。好了,你们就不用担心这担心那了,你们看看,我真的不是小孩子了。人家像我这么大,孩子都能打酱油啦。” 两个老人破涕为笑。 …… P206-209 后记 1998年4月8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轻车简从,深入粤北农村调查研究。我作为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当时正在佛冈县人民政府挂职,被安排陪同李书记在佛冈调研。一路走去,李书记看的都是农业,对广东农村的现状、农业的发展尤为关注,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当李书记获悉我是一个下乡体验生活的作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高,我们广东的作家,应该多关注广东农村,到基层来,到老百姓中间来,真正地沉下去,静下心,好好写写广东农村的改革开放。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大题材,作家就应该关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题材。”我回答说:“我下乡的目的,正是这个。我会努力!等我把作品写出来,一定送上给李书记,请李书记批评。” 农村于我,是永远解不开的情结。在粤东农村出生长大,二十二年的农村生活,让我对农村的感受刻骨铭心。如果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在二十年前会说:爱恨交加。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的回答依然是:爱恨交加!高天,厚土,热血,热泪,愚昧,落后,质朴,善良,坚守,背弃,高尚,卑微……那样的痛彻心扉,那样的深情眷恋!打断骨头连着筋,走出村庄,走不出慈母的视线;脱胎换骨,血液里依旧是故乡河流的声响。于是我重又回去,回到那片热土。 从1996年到2004年,整整八年。八年里,我是个体验生活的作家;八年里,我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彻底离开城市,把家全部搬到农村,包括我的儿子,以及我唯一的家当——两箱子衣服和书籍。别人说我是“一人挂职,全家锻炼”,我自己心里头明白,我是喜欢田野,放不下对乡村深情的依恋。在乡下我如鱼得水,开心快乐,我有了许多的农民朋友,收获了一茬又一茬朴实真挚的友情;我在庄稼地里与农民兄弟一起劳动,在滔天的洪水中与父老乡亲一起恸哭;在收获的季节与大伯大叔一起痛饮,在天灾人祸的时刻与大娘大婶一起忧愁。八年里,我亲眼目睹农村的变化,农民的艰辛,切身感受农村基层干部的不容易,改革之路的曲折艰难。我被冲击着,感动着;悲痛着,同时也被鼓舞着。八年里,我没有参加过任何文学界的聚会,甚至很多老朋友都断了联系,以致后来总听朋友在说,这么多年你去哪了?失踪了吗?八年里,我一有空闲就写一些简单质朴的文字,作为素材的记录、记忆的整理和练笔。日子就这么过去,简单而丰富,单纯而复杂。八年里,我收获丰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朋友对我说,你太浪费了,换了别人,光是你这一部长篇的素材,就可以写四部、五部。我笑笑说,我有的是素材,就是二十年,就是十部长篇,也用不完,写不完。可以说,经历了这八年,是我的人生新的开始,是我的创作一个新的起点。 2002年,我把脑子的影像整理,开始构思长篇小说《热血热泪 热土》。那时我还在挂职体验生活,一个个新的故事,一番番新的体验,不断地推翻了我原先的构想,致使创作一次次中断。直到2005年,我挂职结束,才静下心来梳理思维,继续写下去。而这时候的构思,跟2002年的最初构思已经相去甚远。我是个很笨的人,不会投机取巧,只是老老实实地打基础,扎扎实实地写作。总结起来,二十二年农村生活,八年下乡体验,四年艰辛的创作,才有了这部近四十万字的《热血热泪 热土》。 我从来没有像写这部作品这样痛苦过。以前写那些风花雪月个人情感的文字,随意放纵,天马行空,是很享受的事情。写这部作品不同。我笔下的那些场景、那些人物、那些慷慨激昂的对白、那些悲愤不平的呐喊,是那样强烈地冲击着、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们是活生生的,在我的眼前,在我的脑子里。其中作品里的不少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他们是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兄弟姐妹。每每想起他们,我就无法平静。 正是农村那一片沸腾的热土,让我学会坚强;正是那些淳朴的乡亲,让我懂得感恩。我像热爱土地家园那样热爱文学,写作早就成为生命本质的需要。文字里有我的理想、奋斗、信念,也有我的痛苦、忧伤、绝望,我希望用文字,传达出更多人内心的渴望和悲苦,构架一座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因此,当我有很多次可以选择在别人看来升官发财的机会时,我不为所动,依然固守在灵魂的那一方神圣土地上,守着信念的纯粹。也许这一辈子我也不能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但是,我无怨无悔! 到交稿,《热血热泪热土》已经五易其稿。3月初,省作协文学院专门召开由专家组成的审读研讨会,在充分肯定热情鼓励的前提下,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上海文艺出版社老编辑丁元昌先生在读过书稿后,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文学博士、中国青联委员、广州恒生集团的朱培坤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佛冈人,无论是对政治还是“三农”,都有自己的观点论点,对本书的修改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的朋友担心我对别人的意见有抵触,我说:“我愿意修改,也不怕修改,好作品就是修改出来的。”这是我的心里话。该坚持的我坚持,那些对我的思路的意见我接纳。这最后一稿,正是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修改定稿的。 ,还有许多亲人、朋友关注我的创作,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帮助我。因为他们,我才能在文学创作这条清贫清苦的路上坚持不懈。每当想起他们,无以为报,只有铭感于心。 对我曾经工作过的佛冈县,我的第二故乡,这部作品是我交给故乡亲人的答卷。我知道,这份答卷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瑕疵疏漏。但是我相信,无论这份答卷是否圆满,是否令人满意,亲人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包容我,疼爱我.说一声感谢太轻太轻,请允许我这个远在他乡的游子,遥遥地对着故乡的方向,深情地说一声: 我想你们! 我想你们! 2006年3月30日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