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建筑师看奥林匹克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金磊编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游记散文体裁的著作。本书用建筑师的视点阐述了中国一批杰出的建筑师对于奥运城市、奥林匹克建筑、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全书视点多元,行文优美,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用建筑师的视点阐述了中国一批杰出的建筑师对于奥运城市、奥林匹克建筑、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全书视点多元、行文优美、具趣味性和可读性。无论建筑师,还是对于建筑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将开卷有益。并将对北京奥运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目录

编者的话

第一章 奥林匹克:从历史中走来

奥林比亚怀古

巴塞罗那随感

第二章 奥林匹克:悠扬的城市交响

奥运的守望

初识雅典

盖里的“鱼”又在巴塞罗那海滨浮现

大型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整体意义的探寻

——罗马奥运的启迪

亲历悉尼争办2000年奥运会

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从“蒙特利尔现象”说起

——奥运之后看奥运建筑

慕尼黑奥林匹克中心的“独特与轻松”

第三章 奥林匹克:人文关怀的文化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及其联想

巴塞罗那印象

“以人为本”与残奥会的发展

轻松与惬意

——2000年悉尼奥林匹克中心游记的联想

第四章 奥林匹克:中国建筑师的期望

奥运经济·奥运工程·后奥运时期

奥运也需安全保障

——《安全奥运论》读后

体育场馆赛后长期运营的思考

破解奥运体育场馆声学设计的难题

建筑节能与绿色奥运

试读章节

也许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当今有这么多人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不只运动员、体育运动爱好者,还有政府官员、商人、直至普通老百姓。有媒体甚至称奥运可以“打造金饭碗”,看来不为过。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改变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创造了13万人就业机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更是开创了商业运作之先河,高科技、网络的竞赛不亚于运动场内的竞技的高水平。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绿色环保的倡导和实践让世人赞叹。

我也和大家一样关注奥林匹克。不仅因为BEIJING 2008,也因为奥运有更丰富的东西让我们去回顾去展望,去思索。

  奥运VS发展——巴塞罗那印象

飞机徐徐降落在这个号称“欧洲南方的大门”西班矛的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时,已是20世纪末临近千禧的日子。依山傍水、风和日丽、花团锦簇,地中海的薰风伴着浪漫加火热风情。难怪巴塞罗那被称作“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塞万提斯)。

当我还是建筑学专业学生时就记住了“巴塞罗那”馆,也记住了“少就是多”这句名言。1929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博览会上,密斯设计的德国馆成了建筑史上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后来被人叫作“巴塞罗那馆”。这个馆什么多余的装饰也没有,只有一个雕像和几张钢制的“巴赛罗那椅子”。椅子也成了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

这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世纪末发生在这里的新艺术运动波及欧美,形成了一个涉及各种艺术门类的国际设计运动。还有更让巴塞罗那人骄傲的是,这里诞生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艺术巨匠帕布罗·毕加索和胡安·米罗。高迪的建筑风格以它奇特、大胆、超越时光的想像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一生中作品的绝大多数留给了这座城市,如著名的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居里公园,还有于1882年始投入设计、长达43年、至今仍未完工的“圣家族”教堂(据他的后继工作接班人估计还需150年)。“圣家族”教堂早已构成了巴塞罗那的标志,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看似永远没有完工的形象,其实表达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神圣的又是极为现代的。这座城市也没有忘记两位艺术大匠,建有毕加素博物馆和米罗博物馆。

徜徉在这座仅150万人口的城市市区,相比其他欧洲名城来说,显得有点土。走过几个城市,这里的自行车最多,出租车也是欧洲最便宜的(而且白天、黑夜或礼拜天价钱也不同),20km约10美元。物价低于意大利,可见生活水平之一般。下榻处号称四星级旅馆,也只是窗式空调,有人告知巴塞罗那原先一般不用空调,近年才多起来。虽然初得不尽人意之观感,但我还是喜欢上巴塞罗那,她自有其独特的美丽且诱人的地方。以现代建筑为主体的新市区,温文尔雅,绝无让人有置身钢筋水泥之林的压迫感。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的旧市区,更叫人多了一份怀念的感伤,淡淡的、稍纵即逝的。这里的车行速度较慢,也正合了西班牙人从容的心态。绿荫花丛被温润的海风吹拂,飞扬出生生勃机。绿树掩映处那么多露天餐厅、花店、家乡美味……兰布拉步行街更加体现出西班牙的热情奔放和温情脉脉,活泼的少男、少女和闲适的老人还有各种肤色的观光客混杂其问,让人陶醉,流连忘返。入夜,巴塞罗那灯光远不像一些国际大都会那样光怪陆离,甚至有点幽暗,倒也多了点温馨和淡泊。巴塞罗那的美不是为看的,而是为享用的,大约只有西班牙人才有这个福分和情致!

眼见我们这些异乡客的赞美,西班牙朋友诚恳地告诉我们,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带来了巨变,像童话中那样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现在看到的一切,回溯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的确,奥运会让巴塞罗那名声大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交通改善(修建了环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古建投资维修,引来游客如织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将奥运会和发展(包括广义韵和狭义的)挂起勾来,促进相关产业经济链条的互动效应,从而获得最大利益的想法并非始于西班牙,但成功的例证却是从巴塞罗那开始的。

翻阅1990年代初的报纸,当年西班牙的经济被誉为“欧洲的日本”。1970年代西班牙还是西欧最贫穷落后的国家,1980年代从自给自足经济走上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进入1990年代已步入世界十大工业化国家之列,人均收入急升为11000美元,位列欧洲第五。

奥运会的申办也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中央政府(索特罗首相)对此不热心。倒是巴塞罗那所属的加泰罗尼亚大区积极支持,更由于目光远大的巴塞罗那塞拉市长的全力推进,才使申办得以成功。而西班牙人的远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奥运圣火熄灭后,巴塞罗那向世人宣布:奥运会成功了!巴塞罗那成功了!

P39-42

序言

2002年,《建筑创作》杂志社在马国馨院士指导下出版了《奥林匹克与体育建筑》一书,那是一本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主申奥场馆方案及奥林匹克建筑设计研究结集的书。今天奉献给读者的这本小册子,献给北京申奥成功3周年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它表明了一批杰出的中国建筑师对奥林匹克的全新文化认知。

2004年6月9日,北京迎来了入夏后温度最高的一天,而举世瞩目的2004年雅典奥运圣火的北京“一日游”更将这股难挡的热浪推向了极致。从天安门广场到故宫古老的殿堂、从CBD商圈到清华园内,处处可见火炬手高擎奥运精神的英姿。奥林匹克圣火是奥林匹克“公平竞争、友谊、和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永恒象征。它发轫于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才构成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环球传递。2004年8月13日~29日,将在曾于1896年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希腊城市雅典,举办第28届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师为希腊的安德雷亚斯·瓦罗佐斯,其形状模仿了橄榄叶的线条,它体现了“Pan Metron Ariston(中庸之道)”的哲学观念。数千年来,橄榄树一直被地中海国家誉为神圣之树,它不仅是希腊最有力的象征之一,也是雅典城邦的古老象征。

今天的建筑师看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考察还是旅游,无论是专题研究还是休闲度假,建筑师就是建筑师,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种视角不单单是国外风情及有趣的生活,做些小店物语的文字,而时常在不经意之间抓住对一个城市、一幢建筑、一个标识、一段文化的感受。面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面对已经不远了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北京的城市建设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其中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已向我们招手!在北京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下面,我们的建筑设计、我们的城市观念、我们建筑师对城市的行为要融入奥运怎样的文化之中?于是我想到了《建筑师看奥林匹克》的游记散文体裁的书的编撰。应该说从策划征文到编辑出版,全部时间不足半年。它传递给读者的不是一般的文化游记,而多是带有城市文化意境的思考。相信阅读本书会看到不少建筑师的作品已经与古城保护、城市安全、生态环保、城市环境设计、奥林匹克建筑特征等大主题相吻合,令人在品读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时,感受到中国建筑师对奥林匹克的情缘。

面对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的“盛宴”,北京已经强力打造了“奥林匹克文化节”,并将陆续推出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活动。但我发现在所有文化活动中,少了些建筑文化的内容,这对于“北京这本难翻动的大书”是多么不应该呀!由人文奥运想到,始建于1267年的北京古城,现今长安街以北的南北向道路与东西向胡同还是元朝建都时统一规划的。这就是说,北京旧城区的居民仍在700多年前的城市设计中祥和地生活着,这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也属罕见。想到北京城的保护,不但“不可修复龙袍另做西服”,更不应认为过去的五十年间北京古城由于已经被毁,现在没有办法了。虽然历史的时钟无法逆转,但北京古城不能因为它已遭到破坏就被贬值!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建筑师,都应成为北京最热情、最主动的保卫者!

2004年6月10日正值一代才女建筑师林徽因100周年诞辰,出版界为此奉献了众多版本的精品图书,建筑学子们感怀林先生的英名,而记者们却敏锐地发现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受到冷落。名人故居是一座文化历史名城的活生生的历史,它像一张脸,也似一种精神,体现着深深的城市文脉,轻视或铲除它们不仅是无知,更是不文明、不文化的表现,是“人文奥运”所坚决反对的。在林徽因、梁思成故居里有座远近闻名的“太太的客厅”。当时,“京派”名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此聚会,来听林徽因机敏的谈论。如今,北京的城市现代化步伐在加快,许多文人的旧迹都只能在记忆里留存“老照片”了,但北京的文化历史地位,决定了旧时北平有一批真正纯粹的文化精英,他们虽身居典型的四合院中,但“四合院里传出的钢琴声”正成为这些北京文人的写照之一。

在记载着著名中国建筑师游历世界奥林匹克散记一书即将出版之际,希望建筑学子们,在巍峨的古建筑前,念天地之悠悠的情怀,面对已成记忆的昔日的北京,不能只是怆然叹息,而应积极主动去整合北京文化资源,真正去构建一个以华夏为核心的“东方文化中心”。如果真的如此,那也正是编撰本书从而启迪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建设的缘由及出发点。

金磊

《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

中国建筑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委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