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特设“使徒保罗研究”专栏,意在推动学术界和读书界对于保罗的深度理解和认知。
随后的“多样性圣经研究”栏目收入观点及方法互异的三篇文章:首先追踪余莲秀的学术名著《夏娃可怜的被遗弃的女儿们》,辨析作者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针对将女性呈现为“恶的象征”的四篇圣经文本,着眼于古代以色列生产方式,深刻剖析出那些文本赖以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随后,《<弥迦书>6:9-16的文类研究》对传统形式批评学的圣经编撰观发出质疑,主张圣经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律法传统、先知传统和智慧传统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过程。末篇文章则以再现《创世记》22:1-14的绘画作品为例,提出基督教与犹太教艺术家对“祭献以撒”的诠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围绕着“圣经汉译与传播”的话题,本辑推出两篇“细究精研、以小见大”的论述。一篇从副文本视角考察了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怜为仁的三部圣经汉译本,另一篇则利用美国圣经公会档案等史料,探究其首任驻华经理葛立克的圣经经营策略,揭示出美国圣经公会入华初期在分发圣经事工中呈现的务实之风。
英国近代诗人弥尔顿以其改写圣经元典的三大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而名垂史册,以致沉思他再现圣经原型的经验和技巧,成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而长盛不衰的学术议题。本辑特意奉献出两篇这类作品,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