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变形记(卡夫卡小说)/经典印象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奥)卡夫卡著//叶廷芳等译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选集中所收录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卡夫卡小说中的精华。其中前六篇是作者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接着的三篇是经过了时间过滤的留存,也堪称公认的名篇;最末部分的九篇微型小说则是从大量的同类篇目中筛选出来的。由此可见,卡夫卡不愧为超短篇小说的先驱。

内容推荐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魔法师”、“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全部都是关于人类世界这个庞大的寓言体系的一部分,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卡夫卡用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洞悉人们生活的虚无、矛盾和荒谬,剖析人性的孤独、脆弱和绝望,以不朽而精辟的真知揭示生命及其生命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所有真相。

目录

判决/1

变形记/12

司炉/57

在流放营/82

乡村医生/108

饥饿艺术家/114

铁桶骑士/124

万里长城建造时/127

一条狗的研究/138

中国人来访/171

爱的险境/173

坑道下的家庭/174

歌声的诱惑/176

误入荆棘丛/177

在阁楼上/178

在墓穴里作客/180

包厢里的奇遇/183

夜行船的惊讶/185

编后记/187

试读章节

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个名叫格奥尔格·本德曼的年轻商人正坐在二层楼自己的房间里。他的住宅位于沿河一长排低矮的简易房子中的某一幢,这些房子只是高低不同,颜色有别。他刚给一位在国外的青年时代的朋友写了一封信,慢条斯理地封好信,然后,他把胳膊肘支在书桌上,凝视窗外的河流、桥梁和对岸淡绿的山丘。

他思考着,他的朋友如何不满在国内的处境和前程,几年前逃往俄国。现在他在彼得堡开着一间店铺,开张时店铺着实兴隆了一阵,但许久以来,生意似乎毫无生气,朋友回国时总这么抱怨,而他回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就这样在异乡他域徒劳无益地耗着自己的身心,异国情调的络腮胡子并不能完全遮盖他那张我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脸庞。他脸色发黄,暗示着他身上潜伏着什么疾病。据他自己所说,他和彼得堡的本国侨民没有任何联系,而和当地百姓家庭也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他就这样准备终生独身了。

这样一个显然已经走入歧途、只能为他惋惜却不能给他帮助的人,我能对他写些什么呢?也许该劝他回来,在这里安家,恢复与所有亲朋好友的老关系——做到这一点毫无困难——还要相信朋友们的帮助?可是这样做,无异于对他说,他迄今为止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了,他终于该放弃这些努力了,他不得不回国,让所有人瞪大眼睛看他一事无成地回来,只有他的朋友懂点事,他是个不明事理的大孩子,该好好向那些留在家里、取得成功的朋友们学习。而且,说得越是婉转客气,越会刺痛他。何况,我们不得不加诸于他的种种痛苦是否有用,谁有几分把握?也许,把他弄回来这件事本身就办不到。他不是自己就说过,国内的情况他已经一点不了解吗?于是,他会不顾我们的劝告留在异国他乡,由于这些劝告而心生怨恨,更加疏远他的朋友。即使他听从劝告回来了,在家乡也会感到沮丧消沉——当然不是故意装的,而是事实使然;他既不能和朋友相处,离了他们又不知如何度日,他羞愧难当,结果,他现在真的没有了祖国,没有了朋友;让他留在他待过的异国他乡,对他来说岂不更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设想,他回来就真的会一帆风顺,有所成就呢?

鉴于这些原因,倘若人们还想和他保持书信来往的话,就不能把甚至可以无所顾忌地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熟人说的话,如实地告诉他。这位朋友已经三年没有回国了,他只用三言两语简单说明不回来的原因,说是俄国政局不稳,不允许一个小小的商人哪怕非常短暂的离开;其实,成千上万的俄国人这时正在世界各地旅行。然而,在这三年时间里,恰恰是格奥尔格发生了许多变化。大约两年前,格奥尔格的母亲去世,那位多半得到了噩耗,寄来了一封信,用干巴巴的语言表达了他的哀悼,吊唁信不带感情的原因只能是,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无法想像对这样一件不幸事件感到的悲痛。母亲去世后,格奥尔格和他的老父亲一起生活。从此,他以更大的毅力经营他的商店,从事所有别的事情。在母亲生前,他的父亲在生意中总想自己说了算,也许妨碍了格奥尔格真正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母亲去世后,父亲虽然还在店里工作,却不像过去那样爱拿主意,事必躬亲了。也许是时来运转,偶然因素起了更大的作用——情况很可能就是如此——不管怎么说,在这两年时间里,店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全出人意料。职工人数不得不增加一倍,营业额增加了五倍,今后的生意无疑会更加兴旺发达。

对于这些变化,格奥尔格的朋友却一无所知。以前,最后一次也许是在那封吊唁信里,他曾向他描述过,正是格奥尔格经营的这一行在彼得堡有很好的前景,劝他移居俄国。他提供的数据和格奥尔格现在所经营的规模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不可同日而语。格奥尔格却不想把他生意上的成就告诉他的朋友,假如他现在再事后告诉他,不免显得十分离奇古怪。

于是,格奥尔格就只给他的朋友写些无关紧要的事,写些一个人在闲来无事的星期天,杂乱无章地涌上记忆的事情。他要做的无非是,让他的朋友继续保持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形成的、并且已经习惯的对家乡的看法。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格奥尔格在三封间隔时间很长的信里,三次向他的朋友报告一个无关紧要的男人和一个同样无关紧要的女人订婚的事。结果事与愿违,格奥尔格的朋友对这件异常的事发生了兴趣。

而格奥尔格呢,较之公开告诉他的朋友,他自己在一个月前和一位名叫弗丽达·勃兰登菲尔德的富家小姐订了婚,却更喜欢写上述这样的事情。他常常和未婚妻谈论这位朋友,谈论他和朋友之间这种特殊的通信关系。“这么说,他肯定不会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她说,“可我有权利认识你的所有朋友。”“我不想打扰他,”格奥尔格答道,“请理解我的意思,他也许会来,至少我相信他会来;可是,他来了又会感到勉强,感到受了伤害,也许他会嫉妒我,他肯定会感到不满,却又无力消除这种不满,于是只好独自一人返回去。孤零零一个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我知道。难道他不会通过其他渠道,听到我们结婚的消息吗?”“这一点我自然无法阻止,不过,以他现在的生活方式,这多半不可能。”“格奥尔格,要是你有这样的朋友,你压根儿就不该订婚。”“是的,这是我们俩的过错;可是现在,我不想改弦更张了。”他说着,一遍又一遍地吻她,她尽管被吻得喘着粗气,还是说了一句:“可这件事还是让我不高兴。”他听了这话,真的认为,把一切都告诉他的朋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道:“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只能这样接受我。我无法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变成一个比我现在这样更适于和他交往的人。”

他在这个星期天上午给朋友写的长信里,真的提到了他订婚的事。他这样写道:“我把最好的消息留到最后。我和一个名叫弗丽达·勃兰登菲尔德的小姐订了婚,她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们是你走后很久才迁到这里来的,所以你恐怕不认识。以后会有机会,告诉你我未婚妻的详细情况。今天,告诉你我很幸福,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发生一点小小的变化,即我,你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朋友,现在很幸福,这就够了。此外,你现在还有了我的未婚妻这样一个诚挚的女友,这对一个单身汉来说不会是毫无意义的。我的未婚妻让我代她向你致以亲切的问候,而且不久会亲自给你写信。我知道,有许多事情缠住你,使你不能来看我们。难道我们的婚礼不正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让你排除一切障碍前来吗?但是,不管情况怎样,你都不必过多考虑,你只管按你的意思办。”

格奥尔格手里拿着这封信,脸朝窗户,在书桌旁坐了许久。一个熟人,从窗前走过,向他打招呼,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笑了笑,算是回礼。

他终于把信放进口袋,走出自己的房间,横穿过一条狭窄的过道,来到他父亲的房间,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来这里了。他也没有必要到这里来,因为他经常在商店里和父亲见面。中午,他们同时在一家餐馆用餐,晚上,他们虽然各忙各的事,但是,只要格奥尔格不出去会友,或像现在这样去看未婚妻,那么,他们会各拿一份报纸,在共同的客厅里再一起坐一会儿,只是格奥尔格出去会友是经常的事。

父亲的房间即使在这阳光明媚的上午也很阴暗,格奥尔格感到非常惊讶。原来,耸立在窄小的庭院另一侧的高墙挡住了阳光。父亲靠窗坐在一个角落里,这个角落装饰着已经亡故的母亲的种种纪念物。父亲正在看报,他有某种眼疾,所以把报纸举在眼前,侧向一边。桌子上是没有吃完的早点,看来他没有吃多少。

P1-5

序言

小说《变形记》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可怜的推销员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可那又会怎么样呢?这个所谓的“怎么样”,不同的读者大概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有人会从小说中看到一套普通的居室,它的内部结构和家具的陈设似乎是历历在目。比如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他在大学里讲授这篇小说时,曾经要求学生画出从卧室到楼梯的详细示意图。仿佛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篇严格写实的小说。

有的读者可能会对变成甲虫的那个人抱有同情,好像通过这样一个事件能够让人看到,主人公周围的那些人,他的亲人,他的父母亲和妹妹,还有那几个房客,实在就是一些愚蠢、凶悍、不近人情的家伙,是比甲虫还要古怪的人类。

另外,也有一些读者对甲虫的生存状态几乎着了迷。可怜的推销员在“变形”之后,变得更加敏感了,他的思想里燃烧着一种激情;他不停地看着、听着、倾诉着……

卡夫卡的小说具备独一无二的视角,并且是以锐不可当的想像力闯入我们生活的现实。这个集子里还有一篇小说叫做《万里长城建造时》,中国的读者恐怕会觉得,它是很有启示的。

后记

在20世纪浪涛滚滚的西方文学思潮中,卡夫卡已成为一块沉稳的基石,这说明他已经由“文学外走到了文学内”(汉斯·马耶尔语),即由不被承认的“非文学”变成了正宗的文学,而且被公认为“现代的经典”,从而改变了人们关于文学的固有观念,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懂得了“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而且,虽经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冲刷,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猛烈冲击,所谓“卡夫卡热”的现象依然方兴未艾。这说明,卡夫卡从一开始就追求的“艺术的持久性”已经通过自己的作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卡夫卡的创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也是首先由短篇小说名世的,他自己看重的也是短篇小说。曾记否,卡夫卡晚年要求他的朋友勃罗德在他死后把他所有写过的东西统统付之一炬,惟一有所留恋的就是《判决》、《变形记》等等那几篇短篇小说。当然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的那几部没有写完的长篇小说就不重要,或者说他没有点到的其他短篇小说都不重要。

凡对卡夫卡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卡夫卡是“被时代鞭打着”才拿起笔来的。换句话说,他被时代的危机迫压着,急欲借文学以宣泄,否则他内心中那个“庞大的世界”就要撑破,就要“撕裂”。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当年鲁迅开始写小说时的心境,他也被黑暗的时代憋闷着,像被关在“铁屋子”里似的急欲要砸开它,于是便“呐喊”了出来,甚至还永远舍弃了曾经想以之为生存手段的所学专业——医学,一如卡夫卡为了同样理由而顾不得他的法学博士的使命那样。这两位国籍不同而年龄相仿的文学巨人尽管在其他方面有种种不同,但都把文学作为内心要求的表达,这一点是相似的。因此他们的作品都是生存体验的内心呐喊,都是生命燃烧的真实记录。这一创作倾向和特点,正好暗合了20世纪以来日益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鲁迅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与此相提并论了)。卡夫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把哲学变成了美学。这是卡夫卡的作品之所以有那种幻象迭生的荒诞感和陌生感,那种危机重重的恐惧感和刻骨铭心的孤独感的根本原因。要读懂卡夫卡的作品,不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不了解这一哲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如克尔恺郭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以及加缪等人的思想特点,那是会有困难的。

就美学本身来说,卡夫卡创作的高峰期正值以德、奥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运动的鼎盛期。表现主义既是个思想反抗运动,也是个美学变革运动。表现主义的某些美学特征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烙印,如对梦境的追求,对怪诞的爱好,对惊骇的兴趣,对神奇的青睐……但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在于他的艺术不限于这些流行的特征的感染,他以他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和超前性越出了他的时代,又抛开了他的时代。为什么那些后续的流派都向他攀亲结缘,为什么他的作品迄今未成“明日黄花”?奥秘当从这里去探寻。

卡夫卡作品的总体美学特征是悲喜剧情趣,是一种“黑色幽默”的效果,一种“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词必须弄清楚:悖谬(Paradox)。这是个哲学用语,也是个美学用语,是一种自相矛盾、啼笑皆非的情境,弄清了这个概念的奥义,才能拿到进入卡夫卡作品的钥匙。

这本选集中所收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卡夫卡小说中的精华。其中前六篇是作者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接着的三篇是经过了时间过滤的留存,也堪称公认的名篇;最末部分的九篇微型小说则是从大量的同类篇目中筛选出来的。由此可见,卡夫卡不愧为超短篇小说的先驱。

本书中三分之二篇幅都请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作了重新翻译,译文质量是有保证的。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叶廷芳  2001年秋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