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冰心散文(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长春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冰心亦然。

冰心的曾祖父是福建的农民,因为天灾,进城当了裁缝。辛苦了一年,到年底结账时,却因为不识字,被人家赖了账。在料峭的寒风中,夫妻俩对天盟誓:将来若生儿子,拼死拼活也要供他读书。曾祖父供儿子读书的目的,不过是替家里记账、要账,但这个乳名“大德”的男孩儿,最终成了福州的大儒,与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成为至交。冰心11岁回到福州时,祖父的书房成了她的乐园。满屋满架的书中,有古代的笔记小说,还有林琴南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带着11岁的冰心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影响了她的一生。

冰心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父亲服役的军舰被日寇击沉,他泅海到刘公岛,才得以生还。中日甲午海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奇耻大辱,在冰心的童年时代,家庭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氛围相当浓厚。那时,冰心随父亲在山东烟台的海军军营中生活,童年的玩伴,只有大海。冰心把绝顶静寂的大海当作舞台,她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她身着男装,随父亲在兵营中打枪、骑马、划船,俨然军舰上的一员小兵。这段童年生活奠定了冰心一生的品格——做一名海化的青年,具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在遇到磨难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她的心胸就开阔起来,也宁静了下去。

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她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冰心四五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母亲又是一个思想极开明的人,冰心的几个舅舅都参加了同盟会,传递消息,往来信件,部是经冰心母亲之手。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在《往事(一)》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童年的冰心在家庭的关爱下健康地成长着,她回忆说:“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部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蹂躏下痛苦地呻吟着。冰心出生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多事之秋,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暴行,她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冰心当初学的是医学,她的父亲很赞成她学医,曾对她说:“古人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东亚病夫的中国,是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的学习只过了大半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19岁的冰心以校学生会文书的身份进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写了很多宣传鼓动文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她读了两年理科后,就转入文科。“五四”运动后的两年内,年轻的冰心胸中躁动着汹涌的激情,这是她的思想异常活跃的两年。当时各种新型的报刊如雨后舂笋,冰心“在课外贪婪地阅读这些书报,就是在课内也往往将这些书报压在课本底下,公开的‘偷看’,遇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冰心不止一次地说过:“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冰心的影响外,读书也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冰心四岁开始跟母亲识字,五岁时,舅舅每天晚上给她讲《黑奴吁天录》,黑奴悲惨的命运,使冰心在枕头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人睡,同情的泪水湿透了一条又一条手帕。因为舅舅没有时间经常给她讲书,急不可奈的冰心七岁就开始自己阅读《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十一岁回到福州老家时,祖父书房中的那些古典文学名著、外国翻译小说让冰心着了迷,一有空她就钻进祖父的书房去翻书,读书成了她一生痴迷的事情。在冰心喜欢的作家作品中,不能不提到印度著名的哲人泰戈尔。冰心十九岁的时候,在一个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夜晚,第一次读到泰戈尔的作品,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尤其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更是令她爱不释手。冰心把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倾注到笔下,写出了《繁星》、《春水》那样耐人寻味,充满哲理的小诗,也写出了大量当时颇有影响的“冰心体散文”。著名作家郁达夫这样评价冰心的散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可见当时冰心散文在读者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冰心的写作始于1919年,当时她以“问题小说”亮相文坛,写出了许多探索人生问题的作品,如选入此书的《去国》就是“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冰心1921年加人文学研究会以后,“五四”运动也跌人了高潮后的低谷,虚无和苦闷吞噬着有良知的爱国青年的心。冰心希望唤起青年们的“新的活力”,于是发表了小说《超人》,这是当时文学研究会成员中“为人生’主题下的佳作。有人把《超人》看作是冰心的“问题小说”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必然延伸,这篇作品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我认为,《超人》是冰心“问题小说”和“爱的哲学”的巧妙融合,尽管有些超然和不切实际。她希望能用“母爱”和“童心”这两种神奇的药方医治社会和青年,使人走向快乐和希望。

冰心的作品中弥漫着强烈的“爱的哲学”。冰心的这种“爱的哲学”不仅来自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也来自她在贝满中斋读书时,基督教对她的影响。贝满中斋是一所教会学校,虽然冰心一家并不信仰宗教,但是,来自基督教的泛爱思想、来自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和来自童年时代对大海的沉思,形成了冰心人生信条中“爱的哲学”。“爱的哲学”的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赞美母爱,二是颂扬童贞,三是歌颂自然。

拥有大海般宽阔胸怀的女作家冰心,在中国文坛上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目录

散文部分

我的故乡

我的童年

我到了北京

我入了贝满中斋

我的大学生涯

我和玫瑰花

我的祖父

我的父亲

童年的春节

当教师的快乐

我喜欢下雪的天

忆读书

我梦中的小翠鸟

我神游于阿里山、日月潭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宇宙的爱

山中杂感

冰神

往事(一)

往事(二)

到青龙桥去

闲情

寄小读者

好梦

忆淑敏

山中杂记

绮色佳(Ithace)

南归

一日的春光

摆龙门阵

默庐试笔

再寄小读者

从重庆到箱根

小桔灯

小说部分

去国

一个军官的笔记

超人

六一姊

相片

冬儿姑娘

空屋

明子和咪子

万般皆上品……

远来的和尚……

试读章节

我生下来七个月,也就是一九。一年的五月,就离开我的故乡福州,到了上海。

那时我的父亲是“海圻”巡洋舰的副舰长,舰长是萨镇冰先生。巡洋舰“海”字号的共有四艘,就是“海圻”、“海筹”、“海琛”、“海容”,这几艘军舰我都跟着父亲上去过。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

上海是个大港口,巡洋舰无论开到哪里,都要经过这里停泊几天,因此我们这一家便搬到上海来,住在上海的昌寿里。这昌寿里是在上海的哪一区,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母亲所讲的关于我很小时候的故事,例如我写在《寄小读者》通讯(十)里面的一些,就都是以昌寿里为背景的。我关于上海的记忆,只有两张相片作为根据,一张是父亲自己照的:年轻的母亲穿着沿着阔边的衣裤,坐在一张有床架和帐楣的床边上,脚下还摆着一个脚炉,我就站在她的身旁,头上是一顶青绒的帽子,身上是一件深色的棉袍。父亲很喜欢玩些新鲜的东西,例如照相,我记得他的那个照相机,就有现在卫生员背的药箱那么大!他还有许多冲洗相片的器具,至今我还保存有一个玻璃的漏斗,就是洗相片用的器具之一。另一张相片是在照相馆照的,我的祖父和老姨太坐在茶几的两边,茶几上摆着花盆、盖碗茶杯和水烟筒,祖父穿着夏天的衣衫,手里拿着扇子;老姨太穿着沿着阔边的上衣,下面是青纱裙子。我自己坐在他们中间茶几前面的一张小椅子上,头上梳着两个丫角,身上穿的是浅色衣裤,两手按在膝头,手腕和脚踝上都戴有银镯子,看样子不过有两三岁,至少是会走了吧。

父亲四岁丧母,祖父一直没有再续弦,这位老姨太大概是祖父老了以后才娶的。我在一九一一年回到福州时,也没有听见家里人谈到她的事,可见她在我们家里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记得我们住在山东烟台的时期内,祖父来信中提到老姨太病故了。当我们后来拿起这张相片谈起她时,母亲就夸她的活计好,她说上海夏天很热,可是老姨太总不让我光着膀子,说我背上的那块蓝“记”是我的前生父母给涂上的,让他们看见了就来讨人了。她又知道我母亲不喜欢红红绿绿的,就给我做白洋纱的衣裤或背心,沿着黑色烤绸的边,看去既凉爽又醒目。母亲说她太费心了,她说费事倒没有什么,就是太素淡了。的确,我母亲不喜欢浓艳的颜色,我又因为从小男装,所以我从来没有扎过红头绳。现在,这两张相片也找不到了。

在上海那两三年中,父亲隔几个月就可以回来一次。母亲谈到夏天夜里,父亲有时和她坐马车到黄浦滩上去兜风,她认为那是她在福州时所想望不到的。但是父亲回到家来,很少在白天出去探亲访友,因为舰长萨镇冰先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水手来叫他。萨镇冰先生是父亲在海军中最敬仰的上级,总是亲昵地称他为“萨统”。(“统”就是“统领”的意思,我想这也和现在人称的“朱总”、“彭总”、“贺总”差不多)。我对萨统的印象也极深。记得有一次,我拉着一个来召唤我父亲的水手,不让他走,他笑说:“不行,不走要打屁股的!”我问:“谁叫打?用什么打?”他说:“军官叫打就打,用绳子打,打起来就是‘一打’,‘一打’就是十二下。”我说:“绳子打不疼吧?”他用手指比划着说:“喝!你试试看,我们船上用的绳索粗着呢,浸透了水,打起来比棒子还疼呢!”我着急地问:“我父亲若不回去,萨统会打他吧?”他摇头笑说:“不会的,当官的顶多也就记一个过。萨统很少很少打人,你父亲也不打人,打起来也只打‘半打’,还叫用干索子。”我问:“那就不疼了吧?”他说:“那就好多了……”这时父亲已换好军装出来,他就笑着跟在后面走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母亲生了一个妹妹,不几天就夭折了。头几天我还搬过一张凳子,爬上床去亲她的小脸,后来床上就没有她了。我问妹妹哪里去了,祖父说妹妹逛大马路去了,但她始终就没有回来!

P10-11

序言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冰心亦然。

冰心的曾祖父是福建的农民,因为天灾,进城当了裁缝。辛苦了一年,到年底结账时,却因为不识字,被人家赖了账。在料峭的寒风中,夫妻俩对天盟誓:将来若生儿子,拼死拼活也要供他读书。曾祖父供儿子读书的目的,不过是替家里记账、要账,但这个乳名“大德”的男孩儿,最终成了福州的大儒,与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成为至交。冰心11岁回到福州时,祖父的书房成了她的乐园。满屋满架的书中,有古代的笔记小说,还有林琴南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带着11岁的冰心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影响了她的一生。

冰心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父亲服役的军舰被日寇击沉,他泅海到刘公岛,才得以生还。中日甲午海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奇耻大辱,在冰心的童年时代,家庭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氛围相当浓厚。那时,冰心随父亲在山东烟台的海军军营中生活,童年的玩伴,只有大海。冰心把绝顶静寂的大海当作舞台,她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她身着男装,随父亲在兵营中打枪、骑马、划船,俨然军舰上的一员小兵。这段童年生活奠定了冰心一生的品格——做一名海化的青年,具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在遇到磨难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她的心胸就开阔起来,也宁静了下去。

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她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冰心四五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母亲又是一个思想极开明的人,冰心的几个舅舅都参加了同盟会,传递消息,往来信件,部是经冰心母亲之手。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在《往事(一)》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童年的冰心在家庭的关爱下健康地成长着,她回忆说:“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部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蹂躏下痛苦地呻吟着。冰心出生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多事之秋,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暴行,她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冰心当初学的是医学,她的父亲很赞成她学医,曾对她说:“古人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东亚病夫的中国,是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的学习只过了大半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19岁的冰心以校学生会文书的身份进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写了很多宣传鼓动文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她读了两年理科后,就转入文科。“五四”运动后的两年内,年轻的冰心胸中躁动着汹涌的激情,这是她的思想异常活跃的两年。当时各种新型的报刊如雨后舂笋,冰心“在课外贪婪地阅读这些书报,就是在课内也往往将这些书报压在课本底下,公开的‘偷看’,遇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冰心不止一次地说过:“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冰心的影响外,读书也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冰心四岁开始跟母亲识字,五岁时,舅舅每天晚上给她讲《黑奴吁天录》,黑奴悲惨的命运,使冰心在枕头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人睡,同情的泪水湿透了一条又一条手帕。因为舅舅没有时间经常给她讲书,急不可奈的冰心七岁就开始自己阅读《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十一岁回到福州老家时,祖父书房中的那些古典文学名著、外国翻译小说让冰心着了迷,一有空她就钻进祖父的书房去翻书,读书成了她一生痴迷的事情。在冰心喜欢的作家作品中,不能不提到印度著名的哲人泰戈尔。冰心十九岁的时候,在一个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夜晚,第一次读到泰戈尔的作品,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尤其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更是令她爱不释手。冰心把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倾注到笔下,写出了《繁星》、《春水》那样耐人寻味,充满哲理的小诗,也写出了大量当时颇有影响的“冰心体散文”。著名作家郁达夫这样评价冰心的散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可见当时冰心散文在读者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冰心的写作始于1919年,当时她以“问题小说”亮相文坛,写出了许多探索人生问题的作品,如选入此书的《去国》就是“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冰心1921年加人文学研究会以后,“五四”运动也跌人了高潮后的低谷,虚无和苦闷吞噬着有良知的爱国青年的心。冰心希望唤起青年们的“新的活力”,于是发表了小说《超人》,这是当时文学研究会成员中“为人生’主题下的佳作。有人把《超人》看作是冰心的“问题小说”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必然延伸,这篇作品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我认为,《超人》是冰心“问题小说”和“爱的哲学”的巧妙融合,尽管有些超然和不切实际。她希望能用“母爱”和“童心”这两种神奇的药方医治社会和青年,使人走向快乐和希望。

冰心的作品中弥漫着强烈的“爱的哲学”。冰心的这种“爱的哲学”不仅来自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也来自她在贝满中斋读书时,基督教对她的影响。贝满中斋是一所教会学校,虽然冰心一家并不信仰宗教,但是,来自基督教的泛爱思想、来自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和来自童年时代对大海的沉思,形成了冰心人生信条中“爱的哲学”。“爱的哲学”的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赞美母爱,二是颂扬童贞,三是歌颂自然。

《南归》是一篇写给母亲亡灵的祭文,文中饱含着对母亲至诚至孝的爱,即使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能够感受到冰心对母爱的真心赞美之情。这种感情,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歌颂童贞是冰心“爱的哲学’另一个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充满了朝气。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都在作品中描绘了充满稚拙之美的童心世界。冰心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她认为,在孩童的心中蕴藏着人类思想的初始状态,它未经世俗的雕琢,因而显现出人类率真自然的本性,体现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原始状态,这正是冰心所追求的人生态度。冰心活到99岁,在几乎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明子和咪子》中躁动着天真、单纯、幼稚、可爱的童心,让人很难猜出这是一位84岁的老人所写。《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不仅是冰心与小读者的对话,也是冰心与自己的童心的对话。相信《小桔灯》在广大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篇作品人选中学课本多年,里面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正是作者童心的真实写照!

歌颂自然永远是冰心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1904年,冰心四岁时,她的父亲谢葆璋任海军学校校长,全家随之由福建移居烟台。到十一岁为止,冰心一直随着父亲在军营中生活,烟台的海边,留下了很多冰心游玩的足迹。冰心喜欢大海,常常一个人走到山上海边去。她在作品中描写道:‘独步在沙岸上,看潮来的时候,仿佛天地都飘浮了起来,潮退的时候,仿佛海岸和我都被吸卷了去!”在大自然中,冰心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因此,冰心喜欢大自然,一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大海、繁星、云霞成了冰心笔下的知音,即使在美国读书期间,慰冰湖畔也留下了冰心与大自然的喃喃对话。在冰心的笔下,大自然是精灵,是孩子们的精灵,它是有活力的,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在《山中杂记》中,冰心饶有兴趣地描写了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火虫儿,它们都是极温柔的,极其孩子气的。

拥有大海般宽阔胸怀的女作家冰心,在中国文坛上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