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学泰斗(严济慈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卢曙火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可信的严济慈史传,严格按史传体的要求撰写而成,丰富翔实的内容来自严济慈生前日记、书信、回忆总结性文章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领导、同事及亲友撰写的回忆录、纪念文章。书中重点突出了他艰难的求学经历和科研、教学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目录

第一章 风范长存故山水(1)

第二章 金氏吉梦喜得子(10)

第三章 眉凝白霜苦读书(18)

第四章 三个第一进南高(29)

第五章 金陵初恋识宗英(40)

第六章 名震“巴大”一年间(51)

第七章 艰难自费争官费(61)

第八章 留法博士创国一(69)

第九章 萍水相逢徐悲鸿(77)

第十章 四校年轻名教授(86)

第十一章 在居里夫人实验室(94)

第十二章 在北平物理研究所(上)(101)

第十三章 在北平物理研究所(下)(113)

第十四章 勇赴国难赤子心(127)

第十五章 抗战荣获“景星章”(136)

第十六章 为新生中国拒赴台(149)

第十七章 参与创建中科院(166)

第十八章 出任东北分院长(182)

第十九章 重登讲台在科大(192)

第二十章 “文革”痛失双光儿(209)

第二十一章 老树逢春绽新枝(220)

第二十二章 梦魂萦绕故乡情(250)

第二十三章 90寿辰霞满天(271)

第二十四章 智者的平静与超然(280)

第二十五章 从有限走向无限(290)

严济慈生平大事年表(307)

参考书目(331)

后记(333)

试读章节

有一位将毕生精力奉献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人,生前曾多次说过一句话:“东阳!东阳!可说是刚从东方升起的太阳所照耀的地方,愿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共勉之!”

这个“东方升起太阳所照耀的地方”——东阳,地处浙东丘陵西缘和金衢盆地东侧,依靠生于斯长于斯人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建设成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据2003年3月统计,目前在国内外工作的东阳籍博士和博士后有五百多名,具有教授、研究员高级职称的人有六千多名,人们用“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来赞美这个山乡。

东阳的山地其实是贫瘠的,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学艺谋生的人很多,以致几乎挨家挨户都有木匠、泥水匠、油漆匠。说她是“东方升起太阳所照耀的地方”,是因为说这话的人,生于斯长于斯,眷念故土,热爱家乡,具有深挚的桑梓之情。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科学泰斗”和“教育宗师”的东阳籍人士严济慈。他1901年1月23日生于东阳横店下湖严村一个农民家庭,1996年11月2日逝世于北京。直至去世前,对家乡的建设仍念念不忘。

严济慈生前眷念故土,情系乡亲。他去世后,家乡的人们报以同样深挚的感情。著名企业家、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在严老家属的支持下,在严济慈出生地,兴建了一座严济慈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距他的出生地六七里路的东阳市横店镇八面山西麓角尖山。

角尖山,是东阳常见的一种馒头型的几十米高的小山。山上既无参天的古木,也无嶙峋的奇石怪岩,遍长灌木、茅草和小松树。但它山形似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山南,东阳名江——南江在不远处流过;山北,是省级风景名胜屏岩洞府;东面紧倚闻名遐迩的八面山;西侧与之比邻的是著名的横店影视城基地之一的明清宫苑。假如登上角尖山,就可以望见欣欣向荣的新兴集镇横店全景。这样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山,由于在南麓兴建了名人纪念馆,顿时热闹了许多。纪念馆成了一处深受群众欢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1-2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令人叹为观止!面对这么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龚自珍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更为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赘、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我们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之力。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第一批已经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万斌

2003年春于杭州

后记

我的故乡东阳,是个丘陵地区。居住的村子叫高瑶山,只有70来户人家,村的四周被山所包围,山不高,只有几米至近百米,但山上不出产什么,多的是松树和灌木。附近的村庄,大多也是这个情形。

然山虽贫瘠,却是出名人之地。被我国誉为科学泰斗、教育宗师的严济慈出生地的下湖严村,距我村只有2.5公里。我国著名的报业巨子、新闻导师邵飘萍的出生地紫溪村,距高瑶山只有5公里,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从下湖严与紫溪村拉一条直线,我村就在这条直线上。在行政区域上,原同属南马区大联乡。

严济慈的名字,在当地妇孺皆知。当地还流传着有关严济慈的种种传说,我们从小耳熟能详。严济慈的名字如雷灌耳,是当地村民崇拜的偶像。1986年5月4日,严济慈在相隔28年后首次返乡,在南马镇接见区镇干部后步行在镇上视察。恰好我返乡探亲,住在南马镇供销社宿舍,在镇郊漫步时,亲眼目睹了严济慈的风采。那时,他已86岁高龄,白发皤然,在金华市、东阳县及区镇干部的陪同下,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严济慈逝世后,严济慈、张宗英陵墓均被修建在下湖严。笔者不知其方位,有次学开摩托车,沿着一条水泥路,竟径直来到严济慈栖身之地……

感谢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卢敦基所长等的信任和支持,使我获得了撰写《严济慈传》的机会,实现了平生一大夙愿。

为了写好《严济慈传》,我多次赴东阳、金华等地采访。在收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个人及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史料,使《严济慈传》有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是:严济慈的儿子、中科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严陆光和夫人吕锡恩研究员及严又光、严四光研究员,原金华市委书记郭懋阳,九三学社中央李苏,东阳横店二中副校长董云龙,东阳市司法局副局长董日升,浙江宝立集团副总经理卢世芳,浙江国都房地产集团副经理周国兴、卢君玲,以及横店严济慈纪念馆、金华严济慈纪念馆、东阳市政协文史馆等。特别是严陆光院士提供了其五哥严武光整理的内存千余张严济慈生前生活工作照片家庭珍藏的光盘,有许多照片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吕菊芬、周岚、卢壮志为电脑录入《严济慈传》文稿,付出了许多劳动。

《严济慈传》,严格按史传体的要求撰写而成,丰富翔实的内容来自严济慈生前日记、书信、回忆总结性文章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领导、同事及亲友撰写的回忆录、纪念文章。《传》中重点突出了他艰难的求学经历和科研、教学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同一事件有几种说法的,笔者进行周密的考证,确认是史实原貌,才写进书中。因此,《严济慈传》是一本可信的史传。

新华社播发的《严济慈同志生平》中有这样一段话:“严济慈同志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毕生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和爱国统一战线辛勤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坚持实事求是,具有进取创新的精神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作风;他热爱青年,提携后学,诲人不倦,甘为人梯;他谦虚质朴,平易近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廉洁自律,是广大后生学人的良师益友。所有这些,使他赢得了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忠心爱戴和尊敬,成为中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表率和楷模。他不愧为我国科学泰斗,教育宗师。”这是党、国家和社会对严济慈学品、人品的评价。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一样是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样是人们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严济慈除取得卓著的科学、教育业绩外,他的学品和人品同样被人所称道。他除了修业外,还进行严格的修身、修德。而这一点正是现代社会中一些人所缺乏的。愿人们在礼赞严济慈科学功勋的同时,他的学品、人品也能起到匡正社会风气的作用。

笔者正式着手写作《严济慈传》是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完成初稿,然后是逐章修改。在一年多时间里,笔者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节假日和业余时间,有时是几天足不出户。但囿于学识和水平,其中的不当之处,请读者不吝匡正。

卢曙火

2004年5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