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远古的人类祖先意识到一件兽皮裙能引起邻居洞穴人的注意时,服装便一直在掩盖我们的缺点、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本书追踪时尚进程中的曲折变化,一册在手即可尽览不同的时代的时装“表演”,使你成为时装专家,不再盲目跟风。从探讨时装史上第一个重大发展到关键时装款式、杰出创意大师的描述,再到栏目文字列上每一时期的时髦必备,最后,时尚界的大事记更是让你对时装潮流了如指掌,再不会张冠李戴!
以编年史的方式介绍各个时期服装业的奥秘和魅力,探讨时装史上每一个重大进展,陈述著名创意大师的风格以及主要时装款式。读者可以通过精彩的图片和流畅的文字,领略20世纪时尚意识和文化。
穿军服的女子
并不是男人才穿军服的,尤其在1941年女性被强征进入工厂、农田和军队工作之后。干农活的女子穿着别具一格的衣服:劳动布工人裤、帆布绑腿、绿色针织衫(还有一两条头巾),完全是一副为战争做贡献的打扮。许多女性还是第一次穿上长裤(好歹还是她们自己的裤子)。应征入伍的女子,包括WRNS(皇家海军妇女服务队)和WAAF(空军妇女辅助队)所穿的军服如同男装夹克,配半截裙和紧身短上衣。
看一看化妆品那就更是一场恶梦;有些化妆品消失了,香水成了极其珍稀之物。战时政府将制作化妆品的工厂削减到战前产量的四分之一,人们用肥皂洗头发,黑市交易非常猖獗。丝袜简直成了奇迹。女人很讨厌被人看到未穿丝袜,许多人依靠美国军人提供:除了口香糖和巧克力,美军似乎还有源源不绝的丝袜供应。有些女子选择了“腿部化妆术”,在腿部涂一层颜料,还在腿后面画一条线缝;亦有用水和沙拌成膏状涂在腿上。难看的短袜被重新染色,旧袜子也再次穿上。
大多数战时限制政策到1949年才解除,1945年军人被遣散,文明生活意味着需要现金和服装票证,直到Dior的“新形象”(见第70~71页)的出现,才打破了标准化实用服装的禁忌——虽说战后绝大多数的妇女只能一饱眼福而已。1873年~现在牛仔风格牛仔布的历史
对牛仔布发烧友来说·1873年5月20日注册的专利139和121号在他们心中不难引起共鸣,它意味着Levi第一条得到官方许可的牛仔裤。这是干货商人斯特劳斯(Levi Strauss.?~1902)和拉脱维亚裁缝戴维斯(JacobDavis)的智慧结晶。他灵机一动,在牛仔布工人裤上铆上五个口袋,免得某个难弄的顾客把裤子口袋撕掉。今天,牛仔裤对全世界的顾客来说,有着巨大的社会和情感重要性。
就我们所知,相传牛仔布起源于法国的Serge de Nimes面料,即指丝和羊毛混纺而成的斜纹咔叽布,17世纪末在法国十分普遍。一般认为,这种面料首次传到英国的时候,英国商人很难发出Serae de Nimes这个音,遂将该词简称为denim即牛仔布。
甚至“牛仔裤”这个词语本身的词源学意义也颇复杂,历来众说纷纭,可能从“热那亚人的”转化而米,起源于热那亚港口的意大利人所穿着的一种裤子,也可能来自19世纪美国广泛地用作工作服的斜纹咔叽布的普遍称谓。自然,自从1873年斯特劳斯注册r第一条钉口袋的裤子以来,“牛仔裤”这个词就被用米称呼任何一种斜纹布制作的长裤,但是直到1950年代中期,列维公司开始为它的产品做广告,说它“适合校园”时,这个词才‘在美国流行开来(小过遭到保守派的广泛反对)。
到50年代末,牛仔裤已经成为美国构成的一部分,1958年一张报纸声称:“大约百分之九十的美国青年到哪里都穿着牛仔裤——除了存床上,在教堂里。”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士兵不值勤的时候穿着牛仔裤乱问,再加上摇滚乐的诞生,引起广泛的青年文化和反抗,大大推动了牛仔裤在欧洲的普及和流行。
7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牛仔裤已极之盛行且成了滔天洪水。传统的五袋“西部”牛仔裤(这种款式在过去一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已被归入当代时装之列,喇叭裤已合乎礼节要求,老牌子的牛仔裤公司也开始将非劳动布制作的产品吸纳到自己的品睥卜。
80年代牛仔布盛极一时,名牌牛仔裤十分流行,花一点钱就能买到神秘的具有象征地位的名睥。一些新的面料处理如“酸洗”产生了不同的表面效果,补充了传统的环状砂洗方式。
今天,“牛仔裤”这个词可指称许多东两,面料可以是斜纹布、印花缎或是厚毛头斜纹棉布。如同任何一种时装现象一样,它也有市场上不同层次的追随者,从为女装大码裤加上松紧带的德国制造商到老式牛仔裤的狂热爱好者。据说有人竟为一件特别罕见的样品,情愿掏出了10,000英镑。
P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