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5年提出需要开展“数量法学”的研究,储槐植教授于1988年首次定义了“数量刑法学”的学术概念,数量刑法学是中国刑法学本土化的学术传承。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现代化转型中,将数量化思维和现代信息科技融入刑法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是中国刑法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数量刑法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认识逻辑和研究方法,在自身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本体性探索、规范性构造、实践性展开、现代性拓展的“一体四翼”研究体系。数量刑法学还具有独特的数量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层面的模糊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等研究方法,实践层面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主的研究方法,应用层面以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和编程语言为主的研究方法。 目录 目录导论一、选题缘起及背景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章数量刑法学之基本范畴第一节数量刑法学的内涵及特征一、数量刑法学的概念溯源二、数量刑法学的内涵界定三、数量刑法学的特征描述第二节数量刑法学的定位及功能一、数量刑法学的定位二、数量刑法学的功能第三节数量刑法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一、数量刑法学的研究内容二、数量刑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数量刑法学之理论基础第一节数量刑法学的哲学基础一、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三、数学哲学影响下的数理逻辑第二节数量刑法学的法理基础一、法律不确定性基础上的确定性二、法律中应然与实然的对立统一三、法经济学视野下法的可计算性第三节数量刑法学的刑法基础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追求二、罪刑均衡原则的数量化观念三、刑事一体化下的整合性需要第三章数量刑法学之本体性探究第一节刑法中“数”的内涵及其体系一、刑法中“数”之规范及其类型划分二、以区间为基本因子的“数字刑量体系”三、刑法中“数”的确定性可能及归宿第二节刑法中“量”的内涵及其体系一、刑法中“量”之规范及其类型划分二、以估量为基本因子的“模糊罪量体系”三、刑法中“量”的确定化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三节刑法中“数—量”的关系结构一、“模糊罪量—数字刑量”关系结构二、数量关系结构的明确性和均衡性问题第四章数量刑法学之规范性构造第一节模糊罪量明确化的规范路径一、模糊罪量程度及其评价因素的模糊性二、模糊罪量量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三、模糊罪量量化的具体路径及实际应用第二节数字刑量连续性的规范构造一、总则刑种之间的连续性构造二、分则个罪刑量的连续性构造第三节罪刑均衡模型的规范化架构一、“模糊罪量—数字刑量”量刑模型的指标设置二、“模糊罪量—数字刑量”量刑模型的权重确定三、“模糊罪量—数字刑量”量刑模型的体系架构第五章数量刑法学之实践性展开第一节罪量要素的权重界定——以贪污罪数额与情节的关系为例一、“数额与情节”关系的理论争议二、“数额与情节”关系的量化分析三、“数额与情节”关系的量化结论第二节罪量标准的科学设置——以贪污罪数额修正的合理性为例一、数额修正后的理论争议二、数额修正的合理性证成三、数额修正之缺陷及完善第三节刑罚适用的合理评估——以食品安全犯罪为例一、立法层面的“既严又厉”规定二、司法层面的实质性“从轻”异化三、“从严”刑事政策下的匡正对策第六章数量刑法学之现代性拓展第一节数量刑法学之大数据平台搭建及应用一、刑事一体化的数据库结构二、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及类型三、大数据平台下的数据挖掘第二节数量刑法学之人工智能拓展及应用一、人工智能的拓展现状二、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以BP神经网络为例第三节数量刑法学之现代性拓展完善一、探索信息科技应用的维度和深度二、促进信息科技与刑法理论的融合三、加强复合型刑法学科人才的培养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