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我们国家(美国)的历史上,只有两次战争是源于对我们祖国的袭击。第一Yi次是二战,那场冲突以我们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第二次是阿富汗战争,随着我们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作者艾略特·艾克曼如此总结那场让他付出了十年青春、汗水与鲜血的战争。2021年8月,当塔利班攻陷喀布尔的消息传来时,这位前特种兵正在罗马与家人一同度假。这注定将是一场不平静的假期。往事的幽灵纷至沓来。艾克曼猛然意识到,他可以选择退出战争,但战争永远也不会真正从他的人生中退出。清剿、突袭、伏击,路边炸弹与“黑鹰坠落”,道德煎熬与两难抉择——他经历了这一切,为之付出了太多,而那一个个他曾经在阿灵顿公墓送别的战友,更是献出了他们的全部。然而,所有的付出与牺牲,都不足以改变眼前这个苦涩的结局,这个在他看来几乎从一开始就已注定的结局——为什么?而这场延续了整整二十年的“最漫长的战争”,又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社会,乃至美国的精神内核?这些问题,值得他思考一生。
不过眼下,艾克曼没有太多时间沉溺于思绪之中,因为他还有最后一个任务要执行,而且是刻不容缓。对于搭乘最后一架直升机撤离喀布尔大使馆的美国政府官员来说,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对于千千万万被困在身后的塔利班与前方的铁丝网中间的阿富汗人而言,噩梦才刚刚开始。这群逃亡者的构成五花八门:有阿富汗前政府雇员及其家眷,也有阿富汗的第一支全女子机器人团队;有曾经为美军效力的本地翻译,也有热播儿童布偶剧的女木偶师。这些人的共同点只有一个:他们都是不见容于阿富汗新当局的人。如果他们不能在卡尔扎伊国际机场最终关闭之前搭上最后一趟航班,等待他们的将是无以言述的命运。但美国政府的撤军计划中,并没有为这些曾经的盟友和同路人安排一条生路——官僚机器是无情的。然而,曾经参与战争的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的记忆、情感与心结。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像艾克曼这样的前美军官兵、前政府官员乃至前四星上将的肩上。一个“辛德勒名单”式的救援故事就此展开。只是这一次,辛德勒不只有一个,而是有许许多多个,遍布全球各地,通过社交app链接成一张网络。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份份名单,然后动用自己毕生积累的全部友情与筹码、关系与人脉,说服把守机场高墙的现役美军给名单上的这一车车囚徒打开一扇求生之门。“撤军计划表”滴答作响,时间所剩无几。大门终将关闭,绝大多数囚徒注定无法逃离,问题仅仅在于,他们能够救出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