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道者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英]葛瑞汉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参考了中国文献现有的英文译本,但所有引文全都是重译的。这对于保证关键词译法的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怎样,可资利用的翻译必然反映出19世纪以来汉学研究进展各阶段的水平;读者如在旧译本中查找《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的引文,有时会发现难以识别。《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的汉语拼音采用的是韦氏音标系统。
目录
中文版代序
英文版原序
导言
一 天命秩序的崩溃
1.保守的回应:孔子
礼与乐
政府若礼仪
天与神
统一道德的纲领
孔子与20世纪西方哲学
儒学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
2.激进的回应:墨子
三表法
功利主义的检验对传统实践的批判
统一的道德原则
国家的集权化与官僚化
天、神与命
墨家学派的划分
3.返归隐居生活:杨朱学派
杨朱学派的学说
假定的杨朱利己主义
4.小社会的理想化:神农乌托邦
神农的黄金时代
许行
神农理想的影响
5.理性论辩的加剧:诡辩论者
惠施
公孙龙
《白马论》
《指物论》
《左右论》
6.主体性的发现:宋妍
《管子内业》
二 从社会危机到形而上学危机:天人相分
1.从孔子到孟子:道德根植于天赋的人性
政府
与告子辩论人性
人性善
两部儒家文献:《大学》与《中庸》
2.从墨子到后墨:理性功利原则的道德的再锤炼
知与名
化与必
“演绎推理”
原则:言说(名实合的知识)
《名实》对言说艺术的修正
第二原则:伦理(行的知识)
第三原则:科学(实的知识)
第四原则:论证(名的知识)
3.从杨朱学派到道家庄子:返归自然以顺天
“道家”之名
《庄子》其书
庄子的故事
对理性的蔑弃
后墨对理性的辩护
自然
自然启示
梦与觉
天与人
语言
安于生死
“庄子学派”的发展:“大人”的形而上学
三 天人分途
1.道家老子:自然的统治术
老聃其人与《老子》其书


无为
神秘与现实
2.儒家苟子:道德系控制人性的人类发明

人性

礼乐
名的学说
(1)所为有名
(2)所缘而以同异
(3)制名之枢要
3.法家:非道德性的治国之术
顺应变化

论权力、道德与法律
官僚政治的控制
法家与《老子》
4.两种政治异端
对世袭君主制的批判
中国无政府主义问题
《庄子》的原始主义
四 帝国及天人的再统一
1.宇宙论者
原始科学与现代科学
关联思维与关联宇宙建构
汉以前的宇宙论
二元对偶:阴阳
四与五:五行
《管子》以水为本的宇宙论
《周易》
2.杂家学说及儒学的胜利
附录1 中国道德哲学的准三段论划分
附录2 中国思想与汉语的关系
注释
英文缩写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葛瑞汉论著目录
重印附记
精彩页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
    
    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兼爱中》)
    
    接着,继续讨论“八害”的其余部分,结束于“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墨子的“兼爱”明显源于孔子的“一以贯之”的“一”。但孔子把它理解为纷繁的礼仪义务之网的指导原则,墨子则把它抽象为礼仪义务本身也将由其判断的超验原则(transcendent principle)。“兼爱”指关怀每一个人,而不论他是否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正是这种由对某一原则的无情执着,推导出它的逻辑结论,使墨家学说展现出不仅有别于儒家而且有别于整个中华文明的思想面貌,正是在这几个世纪,这个文明形成了其持久延续的形态。墨家以外无人发现以下一点是可以容忍的:你应该像关爱你自己的家庭一样关爱别人的家庭。这条教义无论如何含有一个难题,直到后期墨家将墨家伦理体系精致化后才得以澄清。虽然对他人的爱应该是平等的,无论亲疏远近,然而每人都把对自己亲人的关爱包括在他的义务之中,这也正是为了全体的利益。“兼爱”是一种道德原则而非社会平等原则。这个问题在儒家孟子与墨家人物夷子的一场论战中提了出来。孟子为了证明善良冲动即人性,曾以孺子入井为例;因为无论落井者亲疏与否,人们都会为之震惊,前去搭救。夷子则认为这意味着对儿童的爱与亲疏远近无关,尽管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家人的关爱;而且,君王对百姓的爱亦复如此,用《尚书》中的一句话说,叫做“若保赤子”。
    
    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这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夷子的“二本”,即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与偏爱自己的亲人,被孟子视为自相矛盾的原则。
    
    “兼爱”原则的很直接应用,便是“非攻”。它提到“国与国相攻”是六害之首,彼此间的爱可将它消弭。反战的论点首先是基于对进攻者,其次是社会全体利害的审慎权衡。战争干扰了农业耕种和收获,在征战或灾疫中夺去了无数生灵,消耗了大量武器和马匹,故而,因没有牺牲贡奉而疏远了祖先神灵。然而,为什么要进行战争呢?君王说:“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这位墨者认为,胜者的称号没有实际用处,他说:“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丧者之44多。”攻占一个小城,杀人也许数万,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渐趋空旷的诸侯国竞相吸引移民前来开荒垦地。“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忠,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
    
    但是,南方的荆、吴和北方的齐、晋这种靠吞并小国而确有所获的大国又怎样呢?否定的看法是,这只对少数人有利而对大多数人有害。“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好似医生有一种药,万人食之而四、五人见效,“犹谓之非行药也”。接着以被战争吞灭的国家为例,“尚者以耳之所闻,近者以目之所见”。在一个原作者和成书年代常有疑问的时代,我们欣喜地注意到,所有这些事例都发生于公元前432年至前431年之间,在墨子的时代流传。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