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文化遗产形态学》直抵文化遗产两种存在形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结构,从中抽象出文化遗产的基本形态要素,进而系统地梳理文化遗产的艺术规律。本书以形态要素的立体观照、文化遗产的本体透视、基本要素的纵向扫描三个篇目阐述了形态的基本概念、表达、分类、研究方法论,并从时空视域、物质视域文化遗产、非物质视域、整体观、文化视域、艺术视域、价值视域、资源视域等内容等方面对文化遗产进行了剖析。本书对于构建构建文化遗产学科体系,传递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第一编 形态要素的立体观照 第一章 形态概念:理念阐释与辨析 第一节 形态的辨识 第二节 形态的类型 第三节 形态的混合特质 第二章 形态构成:源流与路径 第一节 形态构成 第二节 主体性因素 第三节 构成性因素 第四节 表现性因素 第三章 形态表达:功能及内容 第一节 符号功用 第二节 传达功能 第三节 文化功能 第四章 形态分类:构成要素的特征及其系统化 第一节 本体及其主要构成要素 第二节 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节 形态分类的系统化 第五章 形态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若干倾向性问题 第二节 关键词及其释义 第三节 形态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节 若干理论问题 第六章 形态学理论:方法与案例 第一节 剖析原则 第二节 解构轨迹 第三节 统合策略 第四节 形态解析——以传统舞蹈形态为例 第二编 文化遗产的本体透视 第七章 时空视域的透视:由本体建构体系 第一节 本体存在 第二节 本体特性 第三节 本体结构 第四节 遗产体系的综合建构 第八章 物质视域里的解读:物质的系统化 第一节 论道必先知器 第二节 物质特性 第三节 物质载体 第四节 物质文化 第九章 非物质视域的辨析:非物质的体系化 第一节 非物质特性 第二节 非物质的形式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 第十章 整体观视域的综合:框架背后的本原 第一节 系第二节 传承体系 第三节 内生机制 第四节 有机结构 第五节 “文化遗产”的中国范式及其体系建构 第三编 构成要素的纵向扫描 第十一章 文化诠释:源自传统的活水 第一节 多层面的审美特质 第二节 传统智慧的集合 第三节 多元文化共同体 第十二章 艺术呈现:审美感知的具象化 第一节 灵性的世界 第二节 文化的集合 第三节 精神的体系 第四节 艺术的特征 第十三章 价值定位:基于本质的认知 第一节 价值的范畴 第二节 价值的本性 第三节 价值的物质化 第四节 价值的情感化 第十四章 资源发掘:持续性利用 第一节 资源本质 第二节 创意集合 第三节 持续利用 第四节 激活内在因素 结语:形态研究的延伸收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