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如何摆脱自私心的控制?寻求自身的“善”是否会令自己陷入一个伤害同伴的困境?我们该如何处理人心中几乎永远无法控制的欲望?这些都是哲学家必须面对的伦理学问题。通过对卢梭著作的文本分析和对卢梭“心灵哲学”的建构,作者保罗·奥迪让我们对那些触及人类灵魂深处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以现象学的路径来解读卢梭的思想,是极富原创性的大胆尝试。本书作者保罗·奥迪以法国有名哲学家米歇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为指南,剖析了卢梭的伦理学思想,让读者看到了诠释卢梭的另一种可能。 内容推荐 为了构建自己的伦理学,让-雅克·卢梭并没有发出斯宾诺莎“身体能做什么”的诘问,而是思忖:“心灵想要什么?”这一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卢梭笔下“真正的哲学”的核心——一种主张为了尽享“存在的乐趣”,应随心而为的伦理观。因此本书旨在展示卢梭一生中以“心灵的哲学”之名所进行的那些热烈且动人的思考。终其一生,卢梭反复拷问自我,反思心灵的所能与所在,探寻其可能的堕落以及最后的结局。本书将着重阐明造成卢梭一生悲剧性孤独感的这一探索是如何引导他发现:爱自身是心灵的第一原则,美德是心灵的力量,自然的情感是对实存情感的强化,尽管社会堪称种种可怖之事的源头与温床,但生命仍是一个“一切都好的系统”——当然也可能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卢梭最为人所诟病。 目录 致朱莉/1 引言 真正的哲学/9 第一章 自然之善/30 第二章 自然状态/51 第三章 心灵的第一原则:爱自身/69 第四章 心灵的第二原则:怜悯心/92 第五章 德性作为心灵的力量和活力/121 第六章 智者的唯物主义/142 第七章 在主体性的中心:真正的“让雅克?卢梭问题”/162 第八章 遐想的闲适/219 第九章 自然的情感/242 第十章 内部的败坏/270 第十一章 自然的不可改变的秩序/285 结语 生命的精神/318 附录 1卢梭的笛卡尔主义:对《道德书信》中一个片段的评注/335 2关于“爱自身”历史渊源的注释/355 3对实存的情感的阐释:“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白”评注/361 4论想象在怜悯心活动中的作用:对《论语言的起源》中一个片段的评注/397 5论根植于感发性的行动:对《爱弥儿》中一句话的评注/410 参考文献/421 译后记/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