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从后金-清的兴起,到南明灭亡、郑氏台湾降清,相对完整和连续地叙述了明清(后金)战争、农民起义、党争、南明弘光至永历的多个政权、各个主要抗清势力的兴衰变化等。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地域差异等多方面深刻探讨分析了明亡清兴的根源。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和著作的基础上完成,力求脉络清晰以及事件和人物的准确性,同时追求通俗易读性,并配有近百幅手绘历史地图,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相关地名和地理环境以及当时的动态情况等。适合历史爱好者、对明清鼎革之际相关历史文化变革感兴趣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目录 第一篇辽东大患
第一节 后金崛起 /002 第二节 萨尔浒之战 /010 第三节 开铁之战和沈辽大战 /015 第四节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城 /019 第五节 皇太极袭扰明朝 /026 第六节 大清立国 /035 第七节 松锦大战 /040
第二篇亡国病根
第一节 从嘉靖到天启 /046 第二节 崇祯——还债者 /056 第三节 天灾人祸 /064
第三篇祸起西北
第一节 陕西农民起义 /072 第二节 农民军挺进中原 /077 第三节 杨嗣昌“十面张网” /083 第四节 李自成复出和三围开封 /088 第五节 四朝并立 /094
第四篇北京1644——甲申之变
第一节 大清的准备工作 /102 第二节 李自成的总攻 /106 第三节 崇祯最后的日子 /111 第四节 北京陷落 /116 第五节 吴三桂的困境 /121 第六节 山海关大战 /125 第七节 大顺再成“流寇” /131
第五篇弘光朝廷昙花一现
第一节 定策之争 /140 第二节 设四藩、赏五帅 /145 第三节 阮大铖与东林—复社的恩怨情仇 /151 第四节 借虏平寇的基本国策 /158 第五节 左懋第出使北京 /164 第六节 弘光四大案 /170 第七节 大明王朝真正的覆灭 /176
第六篇枭雄谢幕
第一节 李自成之死 /186 第二节 大西军入川 /190 第三节 张献忠之死 /196
第七章凶相毕露的征服者
第一节 江阴、嘉定等地拼死抗清 /206 第二节 都是头发惹的祸 /213 第三节 屠杀与压迫 /216
第八章隆武朝廷和鲁监国政权
第一节 潞王降清和隆武接棒 /224 第二节 浙东起义和鲁王监国 /229 第三节 郑芝龙挟隆武帝以自重 /235 第四节 唐、鲁争立和广西叛乱 /244 第五节 鲁监国航海和隆武覆亡 /249
第九章中南和西部地区的抗清运动
第一节 江西地区的抗清斗争 /258 第二节 安徽及鄂、豫、皖交界地区的抗清斗争 /263 第三节 陕西一带的抗清斗争 /266 第四节 湖广地区——大顺军余部拥明抗清 /269 第五节 大西军经营云南 /277
第十章永历初期的局势
第一节 永历朝廷成立和绍武争立 /288 第二节 两广争夺战 /292 第三节 金声桓、李成栋反正归明 /301 第四节 湖南争夺战及何腾蛟之死 /310 第五节 姜瓖反正和北方各地的抗清起义 /319 第六节 无休止的党争 /327 第七节 永历朝廷两广尽失流徙贵州 /331
第十一章鲁监国、郑成功浙闽抗清
第一节鲁监国福建起兵 /338 第二节 鲁监国舟山之役及退隐福建 /343 第三节 少年郑成功投笔从戎 /349 第四节 郑成功的“内斗”和统一郑氏兵权 /353 第五节 郑成功与清朝边打边谈 /362
第十二章 大西军出击和东西联动抗清
第一节 孙可望封秦之争 /370 第二节 大西军出兵川、黔 /377 第三节 李定国“两蹶名王”,刘文秀兵败保宁 /383 第四节 李定国二入广东和郑成功的不作为 /391 第五节 张名振、刘文秀长江会师落空 /398 第六节 永历帝播迁昆明 /405 第七节 孙可望发动内战和降清 /410 第八节 郑成功北伐南京之役 /417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廷覆亡
第一节 清军大举进攻西南地区 /430 第二节 永历帝流亡缅甸 /439 第三节 永历帝被杀和李定国之死 /444
第十四章 大清统一天下
第一节 夔东十三家的败亡 /456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 /463 第三节 郑成功之死和郑经治理台湾 /474 第四节 施琅平定台湾 /482 大事年表 /491 主要参考书目 /497 后 记 /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