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子项目,聚焦从爱德华时期到二战结束之前英国文学与文化观念之间的互动。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的思想格局经历了世纪末的转变以及各种新思潮的碰撞和洗刷,而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英国民族的文化心理与身份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学家们继续拓展文化观念的内涵,如对转型焦虑、共同体意识、文化身份和审美趣味的深度探索等。 目录 绪论 20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学的观念背景 第一节 战争、社会变迁与文化观念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与新生活方式 第一章 转型焦虑与共同体危机 第一节 友情·婚姻·民族:《尤利西斯》中的共同体焦虑 第二节 转型焦虑:文化观念流变中的《心之死》 第三节 转型焦虑的双重回应:R.S.托马斯的"反田园"与"阿布酷歌" 第四节 《荒原》中的共同体:缺失焦虑与重构愿景 第五节 "局外人":劳伦斯的共同体焦虑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与共同体想象 第一节 失落中的真实:康拉德《阴影线》中的有机共同体 第二节 "有机体的腐朽":《托诺-邦盖》中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威尔斯的《昏睡百年》与技术共同体 第四节 格雷厄姆·格林的文学书写与想象共同体 第五节 《缅甸岁月》:"帝国共同体"想象及其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