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苍茫林海终结了延绵八千多公里的欧亚草原。为了生存,大山把大量过剩的人口倾泻到平原地区。源于大兴安岭的民族不断走出丛林,要么朝东奔向松嫩平原的黑土地,要么向西进入蒙古草原,对草原帝国发起强劲的冲击,逼迫他们一路西逃。在这些推动历史发展的民族中,鲜卑不经意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本书为鲜卑帝国传奇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鲜卑帝国传奇(彩图版)/西向天狼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杨军//吕净植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兴安岭的苍茫林海终结了延绵八千多公里的欧亚草原。为了生存,大山把大量过剩的人口倾泻到平原地区。源于大兴安岭的民族不断走出丛林,要么朝东奔向松嫩平原的黑土地,要么向西进入蒙古草原,对草原帝国发起强劲的冲击,逼迫他们一路西逃。在这些推动历史发展的民族中,鲜卑不经意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本书为鲜卑帝国传奇史。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鲜卑帝国的历史传奇故事,内容包括:兴安岭的第一个主人:被称为“东胡”的人们;入乡随俗:淹没于河西走廊的西部鲜卑;天狼西向:远走中亚的厌哒人;北魏:一个性格裂变的王朝; 胡气满长安:盛唐气象的历史因缘等。 目录 引子 巍巍兴安岭:东亚文明发展的动力源 第一章 兴安岭的第一个主人:被称为“东胡”的人们 一、秦开与长城:东胡与匈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原动力 二、退守鲜卑山:一次并不成功的西进 三、赤髯碧眼老鲜卑:具有白种人特征的“炎黄子孙” 第二章 仰天长啸:蒙古草原的第二个主人 一、接管蒙古草原:二百年踯躅迁徙后的“意外”收获 二、千呼万唤始出来:鲜卑第一英雄檀石槐 三、暗杀:低成本肢解鲜卑帝国的新尝试 第三章 目标锁定中原:东部鲜卑的南向之路 一、顽固坚持旧传统的反面教材:昙花一现的段部 二、学习汉文化的新途径:趁乱吸纳汉族流民的慕容魔和他的前燕政权 三、短暂复国:真命天子慕容垂和他的跳蚤子孙们 四、延续了东胡祖脉的匈奴人:退回大山的宇文部 第四章 入乡随俗:淹没于河西走廊的西部鲜卑 一、仙人指路:锐意东进的秃发鲜卑 最晚立国:贸然当头的沉重代价 占据姑臧:南凉兴衰的分水岭 二、崛起于乱世:在向西退却中建国的乞伏鲜卑 双轨制统治:主动汉化的大单于 短暂复国梦:宿敌匈奴的致命一击 三、慕容部的近亲:坚持游牧的吐谷浑 第五章 天狼西向:远走中亚的厌哒人 一、白匈奴:从蒙古草原走出的第二头狼 二、幸运的波斯人:拒绝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厌哒帝国 三、次大陆的梦魇:厌恶佛教的征服者 四、速兴速亡:被自由散漫毁掉的中亚霸主 第六章 打开南北朝历史的出口:最后走出兴安岭的拓跋部 一、千古之谜嘎仙洞:苍茫林海,何处是我家 二、从鲜卑山到呼伦湖畔:蜕变、新生、成熟中的拓跋人 三、神兽传说:这就是鲜卑吗 四、“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充满血腥的拓跋祖先世系 第七章 北魏:一个性格裂变的王朝 一、立贤还是立长:面对亡国之痛的困惑 二、北魏平城时代:拓跋珪的早期统治 三、赐死太子:拓跋宏锐意推进的汉化改革 四、“六镇”:无法调适的文化裂变 五、江山破碎:激进改革无法医治的后遗症 第八章 胡气满长安:盛唐气象的历史因缘 一、向老子求救:鲜卑化李唐皇室的无奈选择 二、文化上的南北朝:中国区域格局的划时代转变 三、胡音胡骑与胡妆:大唐盛世的新时尚 尾声 留在故乡的人们 试读章节 一 秦开与长城:东胡与匈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原动力 在蒙古草原的东部边缘地带,春秋时期散布着林胡、令支、山戎、屠何等部族,与匈奴人一样,他们也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以游牧为生。中原地区最北部的诸侯国燕国,自春秋时起,就成为他们劫掠的对象,以至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不得不出兵帮助燕国对付这些来自北方的敌人。由于这些抢夺者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中原诸华夏国称他们为“骑寇”。 虽然中原的史书都盛赞齐桓公的胜利,但从“老马识途”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猜想到,中原农耕民族的部队在进入北方草原与沙漠地区作战时,面对异常陌生的自然环境,其付出的代价必然是高昂的。 齐国再也没有组织进入草原的远征,但面对来自齐国的威胁,草原民族也在寻求新的对策。那次战争以后,这些原本各自为战的部族团结起来,结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族群。与此同时,在他们居住地的西方,内蒙古草原的阴山一带,匈奴族也正在兴起,许多弱小的草原民族纷纷加入到匈奴人的队伍中,在匈奴人的旗帜下进行着统一草原的战争,并向中原北部的秦、赵、燕等国发动进攻。中原人本称匈奴人为“胡”,遂将这个位于匈奴人东方的新兴起的强大族群称为“东胡”。 东胡活动的地域主要是在今天的辽宁省西部至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从西喇木伦河(也叫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到燕山南北。向东,其势力可能曾经达到渤海湾沿岸,向西,以今内蒙古的达赉诺尔湖与匈奴人为界。达赉诺尔古称“大泽”,按《山海经》的记载,中原人是将大泽以东的族群统称为东胡的,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是一个民族就很难说了。 自春秋时期开始,贯穿夏、商、西周三代的中国历史、持续时问最长的温暖湿润气候期结束了,中国北方特别是蒙古草原的边缘地带变得越来越寒冷而干旱,西喇木伦河、老哈河流域曾经繁盛的农耕经济逐渐萎缩,村庄被废弃,成为东胡人驻牧的地方。燕国的东北疆域开始受到来自东胡的威胁。 从当地发现的燕国青铜器来看,作为西周封国,燕国的势力早已进入辽宁西部的喀左、建平一带。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表明,这一带早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步入文明时代。在商末周初,这里存在着比较发达的农耕经济,某些地区发现的古村落遗址的密度甚至超过了今天的村落密度。与中原地区相同的以农耕为主要经济类型和相近的文化,是吸引燕国向东北开拓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大自然的细微变动正在破坏燕国开拓东北的基础,只不过燕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燕人虽然不理解自然环境变迁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但是他们却深深地体会到来自东胡的军事压力,自然环境变迁导致的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此消彼长,增强着东胡的实力。 在“战国七雄”中,燕国是实力较弱的一方。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又较偏,南向发展首先遇到来自强大齐国的阻挡。在姬哙为燕王时曾经把王位禅让给重臣子之,太子姬平与子之争夺王位,燕国大乱,齐国乘机伐燕,使燕国受到沉重的打击。在赵国的扶持下,燕公子职得以即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后,面对残破的燕国,不得不将恢复国力作为第一要务,此时的燕国最需要的是和平的外部环境,已经被内忧外患折磨得千疮百孔的燕国再也承受不起战争了。面对不断侵扰燕国北部边界的东胡人,燕昭王采取了妥协政策。燕国与东胡讲和、结盟,并派出大将秦开去东胡做人质。 关于秦开的身世与经历史书中记载不详,只是称他为燕国的大将陪伴荆轲去行刺秦始皇的秦舞阳就是他的孙子,由此猜测,秦氏可能是燕国的将门,并有可能是一个武术世家。派出这样一位将军去东胡做人质,燕昭王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他要派一位将军了解东胡人的军事情况,这位将军还要精通武艺,以便可以在危难时脱身。显然,燕昭王在与东胡讲和结盟的时候,就在盘算着如何击破东胡。 豪爽质朴的东胡人没有识破燕昭王的阴谋,他们真心地相信:与燕国之间已经是盟友关系了,他们将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彼此之间不会再发生战争。 秦开在东胡受到了热情款待,成为东胡人的朋友,他逐渐地了解了东胡人的一切,也包括东胡人在军事方面的弱点。在与东胡人把酒言欢的同时,在秦开的心中开始逐渐形成打败东胡人的作战方案。大约在公元前290年,秦开逃回燕国,并被燕昭王任命为主帅,率部队向东胡人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东胡人被这位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打败,不得不远远地向北方退去。 草原民族经常受到类似的欺骗,可是当他们报复的时候,所有史书记载就都开始诅咒他们的残忍。 史书记载称,东胡人在战败之后,向北退却了千余里。从距离上看,东胡人是离开了他们生活数百年的西喇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退向蒙古草原边缘的大兴安岭南麓。他们在向大山寻求保护。燕军也没有再向北追击,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燕国与东胡开始了另一种对峙。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