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优选肆虐,极大地凸显了人类命运的整体性;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来临,形成了对新一轮文明对话的诉求。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外思想者从各自角度提供了系列高知识含量的观点,很终汇流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内容推荐 本书集合“光明靠前论坛笔会/对话”中国内外专家的文章,以“危机:疫情考验”、“应对:共同战‘疫’”、“变局:疫情之后”、“启示:战‘疫’之思”为篇章划分,呈现一场优选专家学者关于战“疫”的头脑风暴,帮助读者了解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认识优选共同战“疫”的必要性、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对话、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与意义。 目录 章 危机:疫情考验 新冠病毒——灾难与机遇 危机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全貌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些国家还没有睁大眼睛 危机是文明互鉴的机会而非强化偏见的借口 疫情是对国际政治体制前所未有的考验 经济关乎生活,而抗疫关乎生存 在疫情中认知相互依存的世界 疫情冲击下全球化的嬗变与坚持 对 话 ·疫情如何加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二章 应对:共同战“疫” 抗疫不是制度竞争,合作没有输家 全球疫情及其应对:经济、安全及认同 疫情的历史性启示:团结而非树敌 全球治理须在合作中升级 全球协力合作,让危机催生变革、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战“疫”是一个塑造人类更好未来的过程 我们需要更多的信任与合作 与其推责自利,莫如结伴化危为机 世界可以在危机中相互学习和合作 以协同和韧性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抗击疫情,需要科学理性,更需要全球合作 对 话 ·只有全球团结才能拯救世界 ·集全人类之力战“疫”,避免民粹主义陷阱 ·多边合作:抗疫成功和经济复苏的关键 ·面对瘟疫,人类应该以理性超越指责 ·面对新冠病毒,“例外主义”是有害的 ·面对疫情,国际社会须坚守事实、科学和理性 ·团结共进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态度 ·健康是全球福祉,抗疫合作没有地域边界 ·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人类需要更多的共同担当 ·共同利益取向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抗疫与世界 ·人类社会须在疫情应对中塑造共赢未来
第三章 变局:疫情之后 后疫情时代:更加双赢的全球化 疫情过后,全球化如何健康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是面向未来的新发展概念 满怀信心面对这个充满期待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疫情将加速技术变革和创新创业 对华合作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良好起点 全球化的嬗变: 通往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勾勒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让文化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启键 对 话 ·化危为机,中美应继续引领全球化 ·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 ·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从创新中获益 ·抗疫与复苏须惠及所有人 ·疫情后的世界须就人类命运达成共识 ·后疫情时代,竞争力来自与世界的融合 ·知识与人的交流是疫情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 ·发展中美双赢关系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中欧需要基于共同的命运来谋划双边关系 ·疫情让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从中华文明基因看构建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明 第四章 启示:战“疫”之思 全球治理新动力初露端倪 零和理论无法解决人类的诸多问题 对人类共同命运意识的一次集体唤醒 世界迫切需要思想领导力 世界应该从疫情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我们学到了什么,世界将会怎样? 天下为公,疫情激发全球化的人文内涵 指责他人,是一种危险的诱惑 贸易和价值链关乎全球减贫 奥林匹克主义与新冠肺炎疫情 对 话 ·摒弃民粹主义,是推进全球化的关键 ·疫情区分了高尚和卑鄙 ·历史表明,贸易有利于全球性灾难的恢复 ·全球疫情中的文化关切: 治愈之力、复苏之力、激励之力 ·健康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投资 ·民粹主义保护不了民众 ·超越差异与偏见,共塑和平与繁荣 ·教育投资回报决定中国经济将长期增长 ·疫情的一条重要启示:强化公共部门 ·用新思路和新技术让世界转危为机 ·去全球化并非化解产业链风险的正确方式 ·共生理念下,中国与外企将实现更大共赢 ·人类的未来属于多边合作 ·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全球稳定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多边主义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