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非常不错专家和顾问团队,品质学者,直面美学学术前沿本书主编朱志荣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获得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奖项。本书顾问团队包括陈望衡、李泽厚、阎国忠、杨春时、叶朗、曾繁仁、张玉能、朱立元等国内美学界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本书所收论文集聚海内外美学名家、新秀具有开拓性的学术成果,直面美学学术前沿。2、强调本土特色,彰显时代价值中国历代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资源,但与其他诸多学术领域一样,遭遇了古与今、中与西、本土与外来、世界与民族等多对矛盾交织的“现代性”困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接处,王国维、朱光潜、蒋孔阳等美学先驱以西阐中,在当时无疑为中国美学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在此基础上,《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七辑)更强调中国美学本身的特色,主张通过中西美学诸多范畴的对照,彰显中国本土美学资源自身的特点和内在意蕴。其中涉及魏晋诗赋、中国古典小说、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山水画、中国书法等,既保持本土美学资源的民族特质,又圆融自信地移植西方美学资源;既保持本土美学资源的原汁原味,又彰显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时代价值。3、以世界眼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七辑)将本民族的美学研究放在时代的潮流中,以世界性视角进行剖析,旨在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平台,并为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层次价值,促进中国美学的现代转换和运用提供条件,对美学研究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推荐 《中国美学研究》创刊于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为主编,王怀义为副主编。《中国美学研究》以研究中国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学刊每年度出版两辑,分别于六月、十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美学研究》学术内容丰富,涉及美学史、美学理论、美学与现实生活及人生等各大研究领域,包含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审美意识、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实践美学、美学译文和书评等板块。本刊既有宏观体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对微观个案的具体分析;既强调美学研究的理论性,又重视其人文性。《中国美学研究》(第十七辑)主要分为“中国古典美学”“美学理论”“艺术美学”“西方美学及翻译”“序跋书评”等几个部分,所讨论的学术话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及其性质探本及美学,作为阅读方法的感应美学——以《红楼梦》为中心,方东美“生生美学”的早期话语建构,宋代绘画美学,隐逸文化与审美意象的确立,系统性思维中的魏晋风度,等等。 目录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及其性质探本与美学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 语法功能与诗歌自觉 ——魏晋南北朝诗歌五言句式的美学研究 从王充《论衡》到陆机《文赋》——葛洪《抱朴子》文论接受渊源述略 论黄宾虹美学思想的“无我”境界 【美学理论】 作为阅读方法的感应美学——以《红楼梦》为中心 唐代“逸”美意识的发展与审美范畴地位的独立 方东美“生生美学”的早期话语建构——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著述为对象 先秦言意观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生成 比较视域中的中西诗学范畴:胸襟与感性 【艺术美学】 先秦乐教形态特征论 论宋代绘画美学之形质相谐 音乐艺术的美感逻辑论 西方艺术语境下的中国书法 隐逸文化与审美意象的确立——以中国绘画史“渔隐图”及“舟渔”“垂钓”图像为例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地——《无间道》与《无间行者》的身体美学比较 【西方美学及翻译】 论理查德·罗蒂非区分性思维特点的当代启示 对文艺作品中“吝啬鬼”人物形象的审美判断 中华山水画家 【序跋书评】 系统性思维中的魏晋风度——论《魏晋风度: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初步建构》的学术探索 戴着镣铐跳舞:鲍勃·迪伦《狼蛛》的写作艺术 关于人文江南的“美的历程”——读刘士林《江南诗性文化》 《中国艺术哲学》德文版序 稿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