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925年底,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竞生(1888—1970)在《京报副刊》上刊登了一篇征文启事:《一个寒假的优选消遣法——代“优种社”同人启事》,公开在社会上征集个人真实的性经历,很快就收到稿件200多篇。经张竞生逐篇审阅,最终选取一舸女士等七个大学生撰写的稿件,并在每篇文章后附上按语,编辑成册,于1926年5月由北京光华书局公开出版。这便是人们争相购买的(初版只印1000册)《性史》第一集。这七位大学生分别以性知识、性经历、性感受和性体验等经历,写下了自己的“性史”,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性观念。张竞生在前言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部《性史》居然出版了。每篇各有它相当的价值,凡中学生以上及一般成年的普通人应该给他看,看后定然有益”。张竞生在按语中重点强调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他在1927年1月出版的《新文化》刊号发表了“谈《性史》第一集”,写道:“自《性史》出后,赞成与反对者各有其人。”但“反对者大多是一般的老人物,执有社会相当的权力。这部《性史》不是淫书,乃是科学及艺术的书,凡有眼者只要开眼一见便了然”。在当时相对保守的社会氛围下,该书一经出版就引来各种评论,毁多誉少,致使计划出版的《性史》第二集也未能问世。此书的出版对张竞生个人的影响也很大,他为此不得不脱离北大,并被称为“性学博士”,但也因此收获了“性学先驱”的称号。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性史”征集,它的出版在中国性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图为2014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再版的《性史》封面,起名《性史1926》。 内容推荐 “性、性别与社会”这一主题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与中国性学会性人文科学专委会联合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召开的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本集收录了这三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特别收录了一些年轻学者在此领域的探索文章。全书包括十多篇相关文章。包含了六大模块:学术前沿、理论探讨、见证历史、人物研究、权利保障以及性观念研究。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多元,涉及“性行为与性观念的变迁”、“性别平等与和谐家庭建设”、“青少年(大学生)的性行为与婚恋观念”等;二是多学科视角,从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变革与改造到哲学视角下性快乐本质的思考等;三是时间跨度大,从古代的女性观到当代性观念、性别身份的认同等。这些问题又紧密地与时代特性、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目录 学术前沿 陶林教授访谈录:当前中闰突出的性问题/陶林 促进青少年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全球策略和措施/何景琳 理论探讨 医学人文视野下赖希"性革命"理论的当代解读/薛方圆 论20世纪50年代性别观念的现代性改造/李慧波 见证历史 抗战叙事与女性叙事:"贞贞"的形象建构及重构/李秉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禁毒工作初探/陈宇晗王玥 女性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的推广/卫宏阳 人物研究 抗战时期中共上海女领导陈修良及其性别观/江上幸子 "性育本是娱乐的一种"——张竞生《美的人生观》中所表达的性教育观/韩英红 新中国性观念的变迁——马晓年与他的性学事业/李彦昌 权利保障 中国城乡家庭中的儿童性别歧视问题研究/唐琦 女性特殊权益的维护——以女性主义法学的性别平等观为视角/姬艾佟 女医学生就业状况及指导需求研究/郭琦耿晓强郑辉李贝贝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生育的女学员的权益保障问题探究/张莹 性观念研究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教育研究述评/阳慧 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人性观念演变的考察/王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