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金匮翼》为清代名医尤怡所撰。尤怡(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饲鹤山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尤氏在医学学术上推崇仲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从治法角度类证伤寒,独具匠心,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其医学著作有《伤寒贯珠集》8卷、《金匮要略心典》8卷、《医学读书记》3卷、《金匮翼》8卷,并有后人整理的《静香楼医案》等。
《金匮翼》是尤怡补充《金匮要略心典》之不足而作,为内科杂病专著。全书共8卷,列证48种,每证先述统论,次列证候治法,以法类方,荟萃各家之说,又参以个人临证见解,内容较为全面,对内科杂病的证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金匮翼》成书于1768年,初刻于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后有诸多传本。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吴门徐氏心太平轩藏版赵亮彩刻本(以下称“赵本”)为底本,以1914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以下简称“文瑞楼本”)、1936年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排印本(以下简称“医学大成本”)为校本。校注过程说明如下。
1.原书书首有“金匮翼总目”,各卷卷首有“分卷目录”,今将“总目”与“分卷目录”合并,以使目录清晰。
2.原书有“参校诸同人姓氏”一篇,各卷卷首有“饲鹤山人尤在泾先生怡集、长洲后学徐锦炳南氏读”的书题,今一并删去。
3.校注采用横排形式,对原文加以句读,并加新式标点。
4.凡属书中引用的书名、篇名,均加书名号。
5.书中荟萃各家之说,为方便阅读,出注说明。
6.因版式的变更,原书中表行文位置之“右”“左”,分别径改为“上”“下”。
7.书中的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俗写字等改为现代通用简体字,不出注。
8.凡属生僻字、词,出注注音、释义。
9.底本与校本互异,部分据文义补入文中,出注说明;未补入者,异处在注释中说明。
10.对底本中的错讹、倒文者,加以校正,出注说明。
校注者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