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范明回忆录(1914-1950)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口述:范明|整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经陕西省委同意,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委派雷学军同志为范明同志编辑整理了1914年至1951年期间的回忆录。本着实事求是、力争还原历史的原则,在学习消化原始材料(包括录音、书籍及部分文字和口述材料等)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走访查证、归纳整理,并搜集补充了大量珍贵资料,形成了《范明回忆录(1914-1950)》(由范明口述)。 目录 第一章 四世同堂的郝氏家族 第一节 裕德堂始末 第二节 我的父亲郝鹏程 第三节 我的童年 第四节 年少志高 第二章 求学进取投身革命 第一节 负笈赴沪 第二节 建国中学 第三节 参加赴宁请愿团 第四节 转学西安 第五节 自由恋爱结良缘 第六节 “不安分”的关中愣娃 第七节 淞江盐务税警官 第八节 从东北大学到安吴青训班 第三章 从教导队到工委 第一节 十七师教导大队 第二节 茅津渡千训班 第三节 工委的成立及教导队的变化 第四节 移防与第一次起义行动 第四章 斗争中谋发展 第一节 巧斗蒋顽,扩大教导队 第二节 反特除奸,应付受训 第三节 被包围中的活动 第五章 勉担重任,赴延汇报 第一节 行前准备 第二节 不应有的插曲 第三节 枣园汇报 第四节 的指示 第六章 负责三十八军党的工作 第一节 传达与交接 第二节 与通电中的几件事 第三节 调防和调训 第四节 勤离张来 第五节 撤离与布置 第六节 三十八军统战工作小结 第七章 延安岁月 第一节 返延复命 第二节 中央党校学习 第三节 白区布点工作 第四节 横山起义 第八章 解放大西北 第一节 从敌工部到联络部 第二节 转战陕北 第三节 从沙家店战役到荔北战役 第四节 组织朝邑起 第五节 从西安到兰州 第九章 努力做好民族工作 第一节 回族工作 第二节 开展和平解放新疆的工作 第三节 藏族工作 第四节 民族经济工作 第五节 联络工作 附录 早期诗文选 范明年谱(1914―2010) 后记 再版后记 精彩页 靠前章四世同堂的郝氏家族 靠前节裕德堂始末 我现名范明,原名郝克勇,字若庸,小名郝永生,曾用笔名志均。1914年12月4日(阴历十月十八日)生于陕西省临潼县栎阳镇郝邢村。 克勇这个名字,记得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的八祖母(亲祖母)逝世后所出的讣文上,按家谱我这一辈为“克”字辈,就给我的大哥起名克俊、二哥起名克杰,给我起名克勇,给我弟弟起名克顺。 我的家是个农村家庭。我的家乡栎阳,曾是古代秦国的都城。据史书记载:秦“献公即位(前384)镇抚边境,徙治栎阳”并于“二年(前383)城栎阳”。秦献公卒,秦孝公即位,历目前有名的商鞅变法就发生在栎阳。变法令未公布之前,为了取信于民,采取了“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南寺),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个遗址就是现在栎阳的南寺。历目前第二个与栎阳有关的大事,就是项羽入关,封了王,其中“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槐里)。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以后,刘邦率兵占领了整个关中,接着率军东出潼关与项羽打仗,开始建都栎阳,留萧何,“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成了汉王刘邦的大后方。以后刘邦建未央宫将都会移长安,把他的父亲封到栎阳。其北二里许的卷子堡即当年萧何收取秦朝的档案卷宗保存在这卷子宫里。后落为梁氏家族居地,故名卷子堡。我的老伴梁枫即此村人。 栎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以北,与高陵、三原、泾阳连成一片,地面广阔平坦,土地肥沃。栎阳南望秦岭(南山),北为桥山(北山),西北为嵯峨山。通过郝、邢两堡之间有条官道大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就在栎阳以北的三原县徐木乡永和村,为修建这个皇帝陵,派军队从渭河一直摆到北塬,由人传送沙袋,使从渭河经栎阳至北塬沿途撒的沙子成了一条路,就叫唐沙路,又名阳官道。 从泾阳、三原、高陵到我们家乡栎阳这一马平川的土地上,是我国水利目前有名的郑国渠灌溉的地方。秦王赢政时,韩国派了一位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做间谍,郑国到了秦国,就说服秦王赢政动员人去引泾河水修渠灌溉,以致抽不出兵力东征。结果把渠修成了,却发觉郑国原来是个间谍,秦王要杀郑国,郑国说:“开始我是作为间谍来的,但为秦国修了渠灌溉田地也是为秦国做了好事。”秦王听后没有杀他,就让他负责把渠修成。以后渠修成了,可灌四万余顷良田,于是给渠起名郑国渠。因为有了郑国渠,渭北的泾阳、三原、高陵和临潼的栎阳粮食产量大增,所以就把这些地称作“白菜心”。在我的家乡仍留有郑国渠的遗迹,渠已经不见了,但有些地方却称南渠梁、中渠梁、北渠梁或者南斗门、北斗门等等与渠有关的名称。这个渠没有了,我们那里成了旱地,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就颗粒不收,农民的说法就是年馑来了。 以后栎阳曾更名万年,设万年县,再后来地区划分,将栎阳划归临潼县,它成了县下的一个镇一一栎阳镇,算是渭北一个有名的镇。距离栎阳镇西八里之处,就是我的家乡郝邢村,郝姓与邢姓各建城堡,郝姓城堡内全是姓郝的。 从我三岁能记事起,我的家是一个号称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鼎盛时期,有50多口人,拥有400多亩土地,一座油坊,一座粉坊,有马、骡、牛、驴等大牲口几十头,两辆大车和一辆轿车,雇有八九个长工。在郝家城堡内,我的家优选很富。这个城堡的墙很高、很宽,墙宽到可以在上面行车走马。城墙上垒有枪眼,城墙外是去高陵、三原的官道大路。城堡内有大涝池,有两棵四个人搂那么粗的古槐树。朝着城堡的城门很高很大、房屋很多的两院住宅就是我的家。门前有一对大石滚,两旁装有两个石鼓,砌着五个石台阶,距地面约三四尺高。房很高很大,屋檐很宽。门楣上挂着三块黑漆金字北魏体的大匾,正中是“耕读传家”,两侧分别是“公正可风”和“德高望重”。宅院宽大甚深,很后是正厅,大厅上高悬“裕德堂”三字。正厅东西两边的粉壁上挂满字画,西边挂满了松竹梅山水二十四孝图等;东边挂有相传为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和陕西有名翰林白遇道所写的《朱子家训》、牛昭岚(牛才子)所写的《兰亭序》等。这就是当时向乡里所炫耀的东字西画。大厅中间的墙上挂着神轴(卷),即各代祖先神轴。每逢婚丧大典和春节,不仅都要全幅挂起来,并且还要由父兄辈中有功名或有学问的长者,向我们一群在私塾专馆上学的子弟讲解背诵朱子家训和洒扫应对敬酒、转角换手等繁文缛节一大套,并以此作为选才培养的标准,分别为上学、经商、留家务农三大类。庭院里还有一座藏书楼,收集了很多线装古书。我小时候就是临摹门上的匾学写毛笔字并到藏书楼读古书的。当地一位很有名的老先生刘明斋指着大门上“公正可风”的匾常对人说:“这个‘公正可风’是有点来历的啊!” 相传我的祖先是山西万荣县人,大概在明朝时,从山西迁移到陕西的,以后又定居栎阳的。那以前的事甚为渺茫,我也说不清楚。 我听说我们这个大家是在清朝同治年问以后,由我祖先兄弟七人共同创建起来的。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