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与东盟各国有着悠久的合作传统,文明交流互鉴也已有千年历史,双方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与东盟各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不小成绩,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期间,中国和东盟贸易投资不降反升,逆势增长,未来双方合作潜力依然巨大。 本书以文明交往理论、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时间脉络为主线,梳理并阐述几十年来中国与东盟文明交流发展历程、现状及潜力评价,并结合区域内国家发展实际,提出未来推进更深层次的文明交流互鉴展望与新发展模式,力图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合作、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相关参考和实践借鉴。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明交流互鉴内涵及相关解释 一 文明交流互鉴由来 二 相关解释 三 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 第二节 研究中国-东盟国家文明交流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东盟国家交往和文明互鉴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东盟各国基本概况 一 东盟由来 二 东盟发展阶段 三 东盟发展宗旨与目标 第二节 中国-东盟关系建立及发展 一 中国-东盟关系的建立 二 中国-东盟交往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阶段 一 东盟成立前 二 东盟成立后 三 新时期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新特征 第四节 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实施守则 一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二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三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四 坚持兼收并蓄的精神气概 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东盟经济交流互鉴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东盟国家收入发展状况 一 收入类型比较 二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三 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中国-东盟国家三次产业发展状况 一 三次产业增加值发展状况 二 产业结构偏离度情况 三 贸易与产业园建设状况 第三节 中国-东盟农业和能源合作基础与交流 一 东盟国家农业发展简况 二 能源合作基础基本状况 第三章 中国-东盟社会交流互鉴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东盟各国交通基础设施 一 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二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状况 第二节 旅游合作基础与现状 一 旅游合作基础 二 旅游合作状况 第三节 医疗交流与合作状况 一 医疗保障管理主体比较 二 医疗保障筹资比较 三 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比较 第四章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互鉴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东盟人员交往状况 一 对外汉语教育交往 二 来华留学生发展 三 孔子学院建设发展 第二节 中国-东盟友好城市缔结与发展 一 缔结友好城市简要 二 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类型 三 边境城市友好城市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现状 一 文化交流概况 二 文化交流类型 第五章 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主要问题 第一节 中国-东盟国家问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二 文化差异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 经贸交流互鉴问题 第二节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 一 文化认同问题的由来 二 东盟内部矛盾纠纷影响了深入合作交流 三 东盟政治风险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东盟国家社会发展相关问题 一 教育合作相关问题 二 社会参与欠缺 三 民间交流缺乏了解与互信 四 疫情背景下中国-东盟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第六章 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实践与潜力评价 第一节 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实践 一 相关规划、政策支持及理论指导 二 文化交流平台机制建设突出成果与实践 三 主要论坛及成果 第二节 中国-东盟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状态及潜力评价 一 文明交流与互鉴现状评价 二 文明交流与互鉴潜力评价 第七章 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发展方向与路径 第一节 中国-东盟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发展方向 一 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与方案 二 文明交流互鉴发展方向 第二节 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发展新路径 一 新的逻辑起点:文化成为中国-东盟各国交流的重要向度 二 新的建设范式: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出发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第三节 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新模式 一 新的外交理念:推进区域公共文化建设 二 新的思想引领:确立观念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原则 三 新的制度环境:建构益于文化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政策导向 第四节 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中国-东盟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一 文明交流互鉴与全球治理 二 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