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客中消遣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民国)蔡东藩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近代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短篇小说集。全书四卷,收录了《赵善人》《于青天》《谋婚案》《大刀王五》等五十七则中短篇小说,每篇之后以“阅者曰”的名义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加以评论。乃蔡东藩“于目所睹者择而辑之,于耳所闻者又酌而记之”而成之书。此书以浅显的文言文写成,内容丰富,情节精彩,语言生动,说理精当。此次点校整理,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上海会文堂书局版《客中消遣录》为底本,改为简体横排、新式标点,精心编排校勘,并对部分较为生僻、疑难的字词、典故等,以脚注的形式加以注释,以便于读者阅读。此次对《客中消遣录》的整理出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可以说是填补了空白。 作者简介 蔡东潘,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知名历史学家、小说家。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以一己之长为国人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系列图书是其“历朝通俗演义”系列首版百年复刻纪念版,不仅保留了原版人物绣像图与内文插图,还附赠了“阅读思维导图”,旨在通过大数据来重新演绎历史,对提升历史与文学素养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目录 序 卷一 赵善人 苗喜凤 黎某 麻城狱 奇女 智妇(一) 智妇(二) 智妇(三) 骗术(一) 骗术(二) 骗术(三) 情耦 孽缘 卫生 缎子大王 卷二 韦十一娘 于青天 华十五 燕尾轻 万人迷 舟缘 刘姬 包义团 印月僧 鲁駉 义犬 义丐 补恨 丐仇 狸媒 卷三 徐天官(一) 徐天官(二) 琴娜 红儿 鬼妻 赛昆仑 丐捕蛇 妾命 江生 苦鸳鸯 谋婚案 儿头案 盗侠 秦生 卷四 大刀王五 黄面虎 情天精卫 寻徒 奕技 婚妒 陈阿尖 易嫁 奇缘 慧婢 卫宫人 龚半伦 华氏 序言 《客中消遣录》是蔡东 藩先生所著的中短篇小说集 。对于作者蔡东藩,相信很 多读者并不陌生。蔡东藩( 1877-1945),名郧,字椿 寿,号东藩(又作东帆、东 飘),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临 浦镇(今属杭州市萧山区) 人,近代著名演义小说作家 、历史学家。他怀着满腔爱 国热忱呕心沥血所著的巨作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久 已脍炙人口,一版再版,畅 行不衰,被誉为“一代史家 ,千秋神笔”。蔡东藩先生 学识渊博,兴趣广泛,著作 丰富,除历史通俗演义外, 还著有《清史概论》《客中 消遣录》《风月吟稿》《写 忧草》《留青别集》《联对 作法》《写信必读》《高等 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 说文范》《绘图重增幼学故 事琼林》《内科临症歌诀》 等书,涵盖史学、文学、教 育、医学等多个领域。 《客中消遣录》,全书 四卷,收录了《赵善人》《 于青天》《谋婚案》《大刀 王五》等五十七则中短篇小 说,每篇之后以“阅者日”的 名义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加 以评论,乃蔡东藩“于目所 睹者择而辑之,于耳所闻者 又酌而记之”而成之书。此 书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初次出 版于民国七年(1918)二 月;至民国二十三年 (1934)已出至第三十二 版。民国三十二年(1943 ),光明书局予以重印。其 受欢迎之程度,可见一斑。 此书以浅显的文言文写 成,内容丰富,情节精彩, 语言生动,说理精当。虽仿 照蒲松龄《聊斋志异》之体 例,亦有鸳鸯蝴蝶派之风格 ,而一摒怪诞浮华之气,悉 归于正。正如作者在自序中 所说:“自问虽无当大雅, 而较诸芜秽鄙俚者,固相去 有间矣。且立说无方,不拘 一格,举所谓社会、时事、 历史、人情、侦探、寓言、 哀感、顽艳诸说体,备见一 斑。俾阅者神游目想于卷帙 间,探盈虚之理,达祸福之 源。”书中记述的大量的仁 人善士、义人侠士、哲人智 士等人物,他们的事迹,及 其所展现和折射出的人性光 辉,照耀后世,永不磨灭。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了 晚近以来诸多历史名人的逸 闻趣事,如于成龙、徐潮、 栗毓美、霍元甲、大刀王五 等,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 值。更可贵的是,作者在书 中对女性人物和情感话题着 墨较多,刻画了诸多性格鲜 明、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形 象,如杜宪英、“半截美人” 、阿脆、韦十一娘、红儿、 林眉娘、吴咏琴、阿聪等。 反映出的是在特殊时代背景 下,在并不极力反叛传统的 前提下,作者对妇女解放这 一课题的关注和理性思考, 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不难看出,蔡东藩写作 《客中消遣录》一书,虽名 曰“消遣”,而意在以小说这 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形式挽救世道人心,字里行 间寄寓劝惩之意,既不偏激 地反叛传统,又孕育现代文 明思想。从作者自序中可以 看出蔡东藩对小说作用的认 识,他说:“夫小说之作劝 善惩恶,所以补圣经贤传之 未逮。读圣经贤传往往未终 而即倦,读小说则虽一知半 解之徒亦且酵醇乎有味也。 故经传之有功于世也大,而 小说之有功于世尤大。”因 此,应该说,作者写作此书 的目的,与其“演义救国”“ 小说救国”的初衷是一致的 。 此次点校整理,以民国 二十三年(1934)五月上 海会文堂书局版《客中消遣 录》为底本,改为简体横排 、新式标点,精心编排校勘 。并对部分较为生僻、疑难 的字词、典故等,以脚注的 形式加以注释,以便于读者 阅读。此次对《客中消遣录 》的整理出版,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可以说是填补了空白。因整 理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 所难免,还请读者不吝批评 指正。 王继浩 2023年7月于苏州 导语 《客中消遣录》是近代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短篇小说集,书中以浅显的文言文形式叙述了57则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精彩,语言生动,说理精当。校注者王继浩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上海会文堂书局版《客中消遣录》为底本,对原书进行了点校整理,并对书中人物和故事加以评论。此次校注出版,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可以说填补了文学界的空白,值得一读。 精彩页 赵善人 赵廉,字志芳,安徽太和县人,性慈祥,乐善好施。乡里有公益事,辄解囊饮助之。见嫠妇孤儿,蜩恤备至,推食解衣不吝也。里人称之曰“赵善人”。 有吴德让者,延陵之后裔也,秉质冲和,与赵相伯仲,以此联为莫逆交。惟赵颇小康,而吴则赤贫。吴匮乏时,向赵乞贷,无不允,未闻索偿也。吴尝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赵君。”赵谦不敢当。吴虽极力筹措,时贷时偿,而偿不敷贷,负赵犹不止十百计。不意贫魔未去,病魔又缠,困顿支离,竞致不起。赵随时探视。至弥留之夕,吴泣语之曰:“予负君逋,已不胜计矣,极思一一偿还,免辜厚谊。无如天不假年,二竖为厄,行将辞尘世而登鬼篆。死不足惜,如负君何?”赵亦流涕曰:“友重义不重财,君岂以赵某为市侩交哉?请君勿介意。”吴复曰:“上有老母,下有妻孥,并有一弱妹未嫁。睹兹四口,情实可哀。予负君逋不能偿,今尚欲以此相托,人其谓我何?然虚度一生,落落寡交,除君外,无他知己。今将死,不得不向君哀鸣,君其怜之。”赵曰:“君母即我母,君妹即我妹,君妻孥即我嫂侄,请无虑。君病能疗更佳,万一不讳,君之责皆我之责,决不负托也。”吴以首侧枕,作叩谢状。赵却之,暂别出门。翌晨再至,而吴竞逝矣。 吴殁后,赵亲送殓,复代为治丧,赀用皆自赵出。既葬,吴家日用之需,亦皆由赵供给,所费殊不赀也。久之,情渐淡,给资亦渐少。又久之,益加靳矣。吴家屡索屡不应。吴妻愤恚,径诣赵家,语赵曰:“君之厚谊,非不足感,然善始尤望善终。亡夫以四口托君,诚望君之全终也。君不允则已,既允矣,则言犹在耳,奈何行不顾言耶?”赵正色曰:“嫂误矣。予家亦有妻小,宁能时时他顾?嫂毋徒责我也。”吴妻曰:“求人不如求己,未亡人亦知此义。如君且背约,益信求人之匪易也。”赵冷笑曰:“嫂既知此,奚待烦言?此后请求己,毋专求人可耳。”言已,奋然入内,不之顾。吴妻忍气而归,与姑述赵言,闭户而哭,皆失声。巫峡哀猿,无此凄切也。 哀未已,而门外剥啄声,直达户内。吴妻收泪启门,一老人携杖入,视之,乃邻翁沈叟也,问何事哀号。吴妻详告之。沈叟曰:“赵某亦大不情矣,向称之为善人,何意名不副实若此?余愿代为诮让也。”吴母止之,且曰:“有初鲜终,人情同然。若漫加诮让,是并前惠而亦忘之。施者倦矣,求者无餍,未始不足滋谤也。”沈叟曰:“予家虽微,然薪米且尚有余,当勉筹接济,所虑者来日方长耳。必不得已,以针黹博升斗,亦贫家妇女之常情。针黹不足赡,可向予取给。予虽老,救灾恤邻,固有志焉。”吴母曰:“予媳与予女,颇擅女红;但不能为无米之炊,奈何?”沈叟曰:“予当代筹之。”吴母曰:“赀本有着,销售无人,可奈何?”沈叟曰:“是亦属诸老朽。”于是母率妇女等拜谢。沈叟让而起,策杖出门,令吴妻随取薪米,并为购布帛针线等物以畀之。 吴家得此接济,甚德沈叟,且因遭赵之白眼,益自刻励。昕夕缝纫,虽劳不惮。每成一物,交沈叟手,无不立售。由母生子,由子生母,辗转相生,除取作衣食外,且稍有赢余。积少成多,几小康矣。逮吴妹出嫁,吴子成童,岁已数易。而吴母七秩寿辰适届,开筵招客,亲朋毕集。沈叟密迩吴家,最先至。吴母笑颜相迎,命媳若子趋出拜谢,沈笑却之。继而赵廉亦至,由从者担酒相随,登堂祝寿。吴母睇然曰:“赵君之物不敢领受,且吾家与赵君契阔,已数年矣。曩昔受恩不之报,岂尚可领兹盛礼耶?”吴妻更含怒色,见赵,转身竞人。沈叟在旁,不禁太息曰:“姥误矣,嫂尤误。恩人在前,乃反雠视之乎?”众闻言骇愕,母益疑,因详诘之。 沈叟曰:“赵君固施恩不望报者也,素嘱余守秘密。顾今状,余不得不言矣。余之所为,彼教之,姥家所有,皆彼之赐,余特为居间人耳。姥未之察,乃以怨报德,毋乃不平?余不言,是使世间无直道也。”吴母曰:“老丈所言,不甚详,请明以教我。”沈叟曰:“是当转问赵君。”母乃起,与赵为礼。赵答礼毕,乃语母曰:“生友之约,不可忘;死友之约,更不可负。余虽不敏,宁敢为负约之罪人耶?所以如此者,以嫂与妹俱年少,恐坐食偷安,转损闺德也。沈叟系吾乡老成人,特与密商,令叟为间接之蜩恤。使嫂妹诸人,衔我而激成志气,感叟而助长精勤,劳其筋骨,保其坚贞,则家赖以造,而吾可以对死友矣。累年缝纫之物件,皆在吾家,并未售出一物。今无所用之,愿取赠亲友,以作纪念。”遂令从者回家,肩一巨箧至。启视之,果皆吴家针绣物也,一一携出,分赠座中客。于是吴母延赵上坐,敛袵谢过。吴妻与子,亦出拜之。赵亟避席曰:“何谓朋友,何谓道义,相炯相恤,乃朋友应尽之义务,何足言德?吾固欲秘之不宣也,既沈叟泄言,不能再秘。还愿阖府慎终如始,克勤克俭,则亡友有知,亦应含笑矣。”阖座鼓掌称善,欢饮竟日,乃散。赵亦别去。自是两家往来如初云。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