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通史 珍藏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冯玮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玮先生撰就。详细讲述了“日本”的由来,剖析了日本独特的“摄关政治”的形成和“武家政权”的建立,从织田信长“天下布武”到德川将军“元和偃武”的日本统一;描述了传承至今的神道教、物语、和歌、俳句、浮世绘、猿乐、屏障画等独特的日本文化;展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风云激荡的现代化进程;论述了中日战争的爆发和逐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最终的“东京审判”;分析了日本战后政治“55年体制”的解体,追踪了日本战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足迹。
全书涵盖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史实丰富,见解独到,言近旨远,启人心智。自问世以来,一再加印,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二、先土器时代


三、“我国的黎明期——绳文时代”


四、“文政十一年弥生十日”


作者点评


第二章古坟·大和时代


一、倭人·邪马台国·古坟


二、“大和朝廷”的建立和倭的初步统一


三、“国家制法自滋始焉”


四、“兴隆三宝”和“飞鸟文化”


五、“大化改新”在刀光剑影下进行


六、律令制国家在“同室操戈”中建立


七、“因为日出东方,故称我国为日本”


八、白凤文化


作者点评


第三章奈良时代


一、“和同开珎和平城京是律令国家的象征”


二、奈良时代:“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时代”


三、“日本”版图的迅速扩大


四、“遣隋、遣唐使的波及效应”


五、“文字的普及和个性的诞生”


作者点评


第四章平安时代


一、迁都平安·巩固皇权


二、“虚弱的天皇和幼帝接连登基”


——“摄关政治”的前提


三、“由上皇或法皇在院厅主理国政”


四、唐风文化与国风文化“共存共荣”


五、佛教文化的繁荣


作者点评


第五章镰仓时代


一、“源平争乱”


二、镰仓:武家政权的发祥地


三、执权治世的时代


四、“庄园制”和“御家人制”


五、忽必烈征伐:“文永、弘安之役”


六、镰仓时代的“纹化”


七、“镰仓新佛教”


作者点评


第六章室町时代


一、“一天两帝南北京”


二、“南北一统”和室町鼎盛


三、“乱”:从“禅秀之乱”到“应仁之乱”


四、“中世纪是‘一揆’的时代”


五、日明复交和“勘合贸易”


六、神与佛的“共生”


七、“传承至今的日本独特的文化”


作者点评


第七章战国时代


一、“应仁之乱”:日本历史的里程碑


二、“天下布武”


三、“天下布武路线的转换”


四、“从统一天下到侵略朝鲜”


五、“吉利支丹时代”的兴衰


六、“安土·桃山文化”和“南蛮文化”


——东西文化并行格局的形成


作者点评


第八章江户时代


一、“元和偃武”:走向近世社会


二、幕藩体制的建立和享保改革


三、田沼政治和宽政改革


四、“大盐之乱”和“天保改革”


五、“锁国”和“开国”


六、尊王攘夷:明治维新的前奏


七、从“公武合体”到“大政奉还”


八、儒学的全盛和“诸学”的并行


九、并行不悖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作者点评


第九章明治时代


一、定制·改元·迁都·变法


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三、“外征论”和“安内论”的冲突


四、“大久保体制的三大历史遗产”


五、超然主义·政党内阁·桂圆体制


六、修改条约:明治政府的首要外交课题


七、改变东亚秩序的“甲午战争”


八、日英同盟条约:日俄战争和日韩合并的“通行证”


作者点评


第十章大正时代


一、“大正政变”


二、迈上“真正的政党内阁”的“台阶”


三、“平民首相”原敬


四、“护宪三派内阁”


五、从“小村外交”到“币原外交”


六、“大正民主”的政治思潮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昭和时代(战前)


一、“改朝换代”:裕仁登基·田中登台


二、从“皇姑屯事件”到“九一八事变”


三、“九一八事变”和“十月事变”


四、冲破“华盛顿体制”


五、“卢沟桥事变”·“北支事变”·“支那事变”


六、“支那事变”的扩大


七、构筑“大东亚共荣圈”


八、南进——“日本刀”直逼“山姆叔”


九、“攀登新高山·1208”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昭和时代(战后)


一、“和平”在蘑菇烟云中升起


二、“战后处理”和“战后改革”


三、“东京审判”


四、战后复兴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


五、50年代: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的分水岭


六、60年代:创造“东方奇迹”


七、70年代:“两次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冲击”


八、80年代:昭和时代在内政外交的剧变中谢幕


作者点评


未了章:平成时代……


一、“象征天皇制”的延续


二、“泡沫经济”的崩溃和“55年体制”的终结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日本列岛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地球的历史按照地质年代被划分为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今天的日本列岛在距今约6亿至2.3亿年前的古生代仍卧于海底。至古生代末期,海底开始隆起,在经历了地球在距今约2.3亿年至6500万年后发生的剧烈的“造山运动”后,当今日本列岛的弧状骨架开始形成。 中生代后的新生代分为两部分:第三纪、第四纪。第三纪自距今6500万年至200万年前,是高等哺乳类动物和类人猿出现的世纪。自距今约200万年前至今天,按照地质年代划分属新生代第四纪。自距今约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第四纪,由两个时期构成:更新世(洪积世)和完新世(冲积世)。更新世自距今约200万年至距今1万年,完新世自1万年前延续至今。在数以亿年计的地球史中,堪称“现代”的新生代第四纪,也是今天我们能够在地表上能够以肉眼看到的各种事物,如火山、湖泊、河流、丘陵、盆地、平原开始出现的世纪。特别在更新世,地球上反复发生着对以后诞生的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动。例如,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经过激烈的地壳变动,呈弧状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岛的基本构架开始形成,并在更新世几经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长。更新世一般被称为“冰川时代”,但是在长达200万年的更新世,地球并非始终被封冻在冰床底下。事实上,在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中,因极地和高山的冰川显著扩大导致地球寒冷化的冰冻期,同冰川消融引起大地回暖的温暖期,曾有多次交替。科学家通过分析花粉等科技手段获知,当时至少经历了两个冰冻期和两个温暖期。 更新期诞生的人类,在寒冷的气候和温暖的气候,即如非洲大陆般湿润多雨的气候,同广衰无堤的寒冷的沙漠般干燥的气候交替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变动中,依靠自己的劳动,不断适应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了延续至今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在冰川时代即更新世,不仅在今天依然冰雪封冻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以及阿拉斯加,而且在其他大陆也覆盖着如南极地区那样的厚厚的大陆冰床。在冰川时代的极盛时期(距今约2万年前),自包括英格兰在内的西欧、北欧和东欧整个地区、西伯利亚大部分,至中国北部、五大湖附近以北的美洲大陆以及各地区的高山地带和周边地区,在占北半球整个陆地面积约三分之一的广阔地域范围,覆盖着厚达2000多米的冰床。 大量冰雪覆盖大陆,海水必然相应减少,海水减少的必然结果,就是导致地球上整个海面的下降。于是,在距今约13万至12万年前的间冰期,随着冰川的消融,海面开始隆起。间冰期持续达1万至15000年。在极盛时期,海面下降达100至200米左右。 在日本列岛周边海面,延伸着离海面200多米的大陆架;阻隔大陆和九州的对马海峡,则水深不足140米;北海道和本州之间的津轻海峡,水深约140米;横亘于日本和俄罗斯的宗谷海峡,水深为40米;连接北海道北部和库页岛的间宫海峡,水深更是仅40米左右。在海面下降达100多米的冰川期,日本列岛南北两端,均由大陆架和大陆断续相连。也就是说,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岛”。从日本各地更新世的地层处,通过考古,发掘出了长毛象等20多种象的化石,以及虎、犀牛、鹿等大型动物的化石。在今天的日本列岛,还发掘出了很多兽类动物的化石。那些现已灭绝的动物,是在日本依然由大陆架和大陆相连的各个时代从亚洲大陆到达日本的。 根据上述古生物学的化石资料,以及地质学研究的证据,科学家推断大陆架形成的年代,最近的可以追溯至距今约2、3万年前,在此之前是5、6万年前,最久远的则可以追溯至10多万年前。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冰川后期,由于海底地壳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岛最终形成。 有关日本人的起源的科学性研究,是由1823年赴日的德国人西博尔德(P.F.von Siebold)开创的,即距今已有190多年历史。在明治初期,即19世纪70、80年代,西博尔德的儿子希尔德(H.von Sield)、莫斯(E.S.Morse)、巴尔兹(E.vonBalz)、米尔内(J.Milne)等外国研究者,对日本人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之后,日本本国的研究者也开始了对日本人起源的研究。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被归纳为三种理论:一、人种交替论;二、混血论;三、演变论(又称连续论)。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1:33